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施用氮肥对油用牡丹叶片氮素吸收积累与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栽培试验,研究0 (对照)、18、24和30 g N·m-2 4个氮肥用量对油用牡丹“凤丹”叶片氮素吸收转运以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氮肥处理牡丹株高、冠幅、花径和花干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其中,24和30 g·m-2氮肥处理株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4.7%和15.2%.施用氮肥提高了牡丹籽粒的相关指标,24和30 g·m-2氮肥处理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15.2%和15.4%.施用氮肥明显增加了叶片氮素积累量、叶片氮素转移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其中,24 g·m-2氮肥处理叶片氮素对籽粒贡献率最大.与对照相比,施用氮肥明显提高了籽粒蛋白氮、总氨基酸,以及部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4 g N·m-2时,叶片积累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和贡献率均达到较高水平,籽粒产量较高,并且蛋白氮、氨基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92.
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菌群进行定位及定量分析,探究其与胃炎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标本,提取胃黏膜菌群DNA,行荧光定量PCR定量胃黏膜总细菌及H.pylor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另收集12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标本石蜡包埋切片行荧光原位杂交定位胃黏膜菌群;慢性胃炎、肠化生程度的分类依据新悉尼分类系统。结果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细菌主要分布于胃黏膜表面、胃小凹及腺体中,细菌单个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胃黏膜总细菌数与性别、年龄、肠化生程度无关,与H.pylori感染、慢性胃炎程度有关(P0.05)。H.pylori阳性组胃黏膜总细菌数与H.pylori细菌数目呈明显正相关(r=0.536,P0.01)。不同胃炎程度之间胃黏膜总细菌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胃炎组胃黏膜总细菌数明显高于轻、中度胃炎组(P0.05、0.01)。不同肠化生程度之间胃黏膜总细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组胃黏膜总细菌数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菌群主要分布于胃黏膜表面、胃小凹及腺体中,细菌单个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胃黏膜菌群与慢性胃炎程度、H.pylori感染有关,与性别、年龄、肠化生程度无关,提示胃黏膜菌群的改变参与慢性胃炎的发展,H.pylori感染可改变胃黏膜菌群。  相似文献   
593.
杨丽超  苏华  杨凤  蹇华哗  周敏  姜伟  姜伯乐 《微生物学报》2015,55(10):1264-1272
摘要:【目的】在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Xcc)的致病因子中,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是至关重要的致病系统,III型效应物通过III 型分泌系统直接转运到寄主植物细胞内。本研究通过效应物水平转移的特征获得候选基因,旨在鉴定一个新的依赖于III型分泌的效 应物。【方法】以缺失了N-端58个氨基酸的AvrBs1作为报告系统构建效应物鉴定报告质粒pLJB3176,导入ΔavrBs1和ΔhrcV,通过检测报告菌株在辣椒ECW-10R上的过敏反应来鉴定XC3176是否为III型效应物。构建XC3176融合GUS报告质粒pLGUS3176,导入野生菌株Xcc 8004、ΔhrpG和ΔhrpX,通过测定菌株GUS活性检测hrpG、hrpX对XC3176 的调控作用。构建XC3176缺失突变体和互补菌株,通过剪叶法接种检测XC3176对Xcc 8004致病性的影响。【结果】XC3176融合AvrBs1报告菌株在非寄主辣椒ECW-10R上能 引发过敏反应,GUS活性检测显示ΔhrpG/pLGUS3176、ΔhrpX/pLGUS3176比8004/pLGUS3176的GUS酶活显著降低,致病性检测显示突变体Δ3176与野生型Xcc 8004相比在寄主满身红萝卜上的病斑长度有显著减少,互补菌株C3176 的病斑长度能补回到野生型水平。【结论】XC3176是依赖于hrcV分泌的III型效应物,hrpG、hrpX正调控XC3176,XC3176与Xcc致病相关。  相似文献   
594.
为了探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样颗粒的高效表达方法,本研究根据布尼亚病毒装配成熟的机制,建立SFTS病毒包膜糖蛋白和核蛋白融合表达质粒,并在表达载体中引入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传代培养两代后,根据荧光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有限稀释法,在荧光显微镜下,人工挑选细胞集落,建立病毒样颗粒稳定表达细胞系,并通过荧光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评价细胞系的稳定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电子显微镜对病毒样颗粒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融合表达的包膜糖蛋白和核蛋白可在细胞内装配形成病毒样颗粒并分泌到胞外,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筛选的细胞系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传代40次后报告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显示了通过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修饰,可以改进病毒样颗粒制备方法,为相关生物制品的生产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95.
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的影响及其替代钾肥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资源,其合理有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秸秆还田具有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地力、促进养分循环利用和缓解土壤酸化等特点,对减少化肥施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资源高效利用认识的深入,秸秆还田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国内外在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秸秆钾素与化肥钾的等效性等方面对秸秆还田的钾素效应进行了综述。还田秸秆初期主要是通过自身钾素释放提高当季土壤速效钾含量,而长期秸秆还田还可能促进矿物钾的释放;有效的秸秆还田不仅能够为土壤提供大量氮、磷、钾等速效养分,而且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增加作物产量。中国目前秸秆有效还田仍然不足1/3,与欧美国家秸秆还田率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加强秸秆还田率将能缓解中国耕地土壤钾素缺乏与钾矿资源不足的矛盾。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宜秸秆还田量及其与化肥钾的合理配置,短期试验结合长期监测以探讨秸秆还田对钾素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提高秸秆有效还田,促进土壤-作物钾素高效循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6.
为了分离鉴定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孢子发育阶段虫体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以柔嫩艾美耳球虫未孢子化卵囊和孢子化卵囊为驱动组、子孢子为实验组,或未孢子化卵囊为驱动组、孢子化卵囊为实验组,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了2个子孢子cDNA消减文库和1个孢子化卵囊cDNA消减文库。随机从3个cDNA消减文库中分别挑取50个克隆,经PCR鉴定2个子孢子cDNA消减文库的重组率都为96%,孢子化卵囊cDNA消减文库的重组率为98%。从每个文库中随机挑取50个克隆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孢子化卵囊cDNA消减文库中获得了13个单一有效序列,其中8个EST与已知蛋白同源性很高;从2个子孢子cDNA消减文库中共获得了40个单一有效序列,其中9个EST与已知蛋白同源,其余可能为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新基因。这些结果为分离柔嫩艾美耳球虫新功能基因和进一步探索防治球虫病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7.
从蓝桉果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五环三萜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β-乙酰基-乌索-11,12-烯-28,13β内酯(1)、桦木酮酸(2)、白桦脂酸(3)、2α-羟基白桦脂酸(4)、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熊果酸(6)、3β-羟基-乌索-11,12-烯-28,13β内酯(7),其中化合物1,4,5和7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98.
中药不良反应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目前对如何正确应对中药不良反应没有制定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直接关系着中药安全性的评价,对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事关重大。概括论述了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599.
真菌保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真菌研究及其生物工业的发展必然和安全、长效的保藏技术方法联系,对于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菌株来说,其保藏技术处理和保藏过程中生理、基因性状的损害、变异,将会带来巨大损失。真菌种类的多样性异常丰富,据估计全世界存在150万种真菌(Hawksworth,1991),但还不到5%的真菌被描述,只有很少的种类有合适保藏的工艺技术(Ryan,2000),且保藏效果存在菌株水平上的差异性。本文针对近几年真  相似文献   
600.
在室内模拟环境条件下, 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对鳗草(Zostera marina)、裸沙和石块生境的选择性和偏好性, 比较分析了刺参在不同生境的平均聚集率、行为特征(爬行、摄食与排泄行为)和生理状态(刺参肌肉ATP含量、体腔液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含量)。结果显示: (1)刺参对鳗草生境的选择和偏好显著高于裸沙生境与石块生境, 其在鳗草生境的平均聚集率达到64%, 是裸沙生境的4.5倍; (2)刺参在鳗草生境的行为活动显著高于石块生境与裸沙生境, 其爬行行为和摄食行为的出现频率是石块生境的2倍, 排泄行为明显, 刺参粪便的长度和厚度分别是裸沙生境的1.9倍和2.5倍; (3)刺参在鳗草生境的肌肉ATP含量是裸沙生境和石块生境的2倍。结果表明, 刺参对鳗草生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其在鳗草生境行为活跃, 免疫功能提高, 说明鳗草草床是刺参绿色生态牧场构建的优良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