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利用mtDNA COⅠ基因序列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   总被引:81,自引:10,他引:71  
利用mtDNA COⅠ基因片段作标记,采用序列分析的方法,从分子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了近年来在我国暴发危害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 5个种群(北京一品红种群,广州甘蓝种群,西安一品红种群,北京西红柿种群和新疆吐鲁番棉花种群)的生物型。在5个种群的基因片段上,截取与Texas-B型相应的720bp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序列中只有2个碱基与Texas-B型不同,序列相似性为99.7%;在西安一品红种群和新疆吐鲁番棉花种群的原序列中截取与Arizona-B型序列相应的423bp片段,分析表明这两个种群与AZB3型属于同一个单倍型。因此,我国烟粉虱5个实验种群的生物型与Texas-B型和Arizona-B型种群为同一生物型“B”。  相似文献   
182.
183.
日本脑科学的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0月我们分别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日本神经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战略考察团”的一员,以及应“理化学研究所-玉川大学动态脑论坛”和“1998年第五届国际神经信息处理学术会”组织者田稔教授和吉泽修治教授的邀请,并应甘利俊一教授和松本...  相似文献   
184.
活性氧引起的DNA合成抑制与小麦的抗旱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不同浓度的 PEG60 0 0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干旱胁迫 ,抗旱品种的DNA合成抑制程度明显低于干旱敏感品种 ,单独增加 3种主要活性氧 · O- 2 、HO· 、H2 O2 之一 ,结果亦然 ,其中以 HO· 抑制 DNA合成作用最强。加入活性氧清除剂 VC或 DMSO可部分抵消干旱胁迫或单独增加活性氧引起的 DNA合成抑制。结果表明小麦的抗旱性与干旱胁迫后 DNA合成水平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5.
基于Feng等人的神经电生理实验结果,建立了关于豹蛙(Rana pipien)半规隆凸(torus semicircularis)核团神经元频率调谐特性方向选择性反应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模型各个参数对模型方向性反应输出的影响。结果提示:1)听觉系统两侧的相互抑制作用-双耳抑制主要决定频率调谐特性的尖锐性随方向变化的特性;2)前级神经元对不同方位外界声源刺激具有不同强度平均脉冲发放的特征则主要  相似文献   
186.
《农业与环境生物技术文摘》创刊于 1993年 ,是世界著名的剑桥科学文摘 (CSA)近 40个系列检索刊物之一。该刊内容广泛 ,涉及微生物、植物、动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研究 ,其中农业应用包括动植物病害的诊断与控制 ,生物技术在动植物育种、害虫防治、土壤微生物、废弃物处理、环境污染、能源、矿物和发酵及工艺工程中的应用。该刊把农业与环境生物技术分为 12个一级类目、34个二级类目、4个三级类目 :一般热点与评述专利遗传工程 微生物、植物、动物、克隆载体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应用方法 固定、色谱、细胞培养、深低温保藏、新细胞系、免疫…  相似文献   
187.
188.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血清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二至丸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6组,每组10只,即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给与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双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模型制备第6周后,给药组每天给与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其他组给与相同体积生理盐水(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测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tau蛋白表达。利用高通量血清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寻找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二至丸的潜在活性成分、关键靶点,进一步将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技术整合聚焦关键靶标及成分,最终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靶向验证。通过水迷宫实验及大鼠海马tau蛋白程度,证明模型制备成功。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代谢轮廓发生明显分离,给药组处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间,证明模型组大鼠的整体代谢发生显著变化,给与二至丸后呈现回调趋势。代谢组学结果发现16个生物标记物,主要涉及10个代谢通路。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二至丸内主要有β-谷甾醇、山柰酚、紫杉醇等13个潜在有效成分、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直接作用靶标有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等11个蛋白成分。基于以上可知,二至丸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有很好的干预作用,其可能通过槲皮素对组织蛋白酶D直接调控作用达到干预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