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直肠癌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择期进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0.4μg/kg舒芬太尼、B组:0.5μg/kg舒芬太尼,C组:0.6μg/kg舒芬太尼,观察并比较各组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恢复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插管后1 min及3 min,各组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水平均较基础值显著上升,A组以上指标依次高于B组、C组(P0.05);A组、B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较基础值上升,A组以上指标高于B组,C组以上指标低于基础值(P0.05);A组、B组BIS值均较基础值下降,A组以上指标高于B组、C组(P0.05)。A组、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吸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短于C组(P0.05)。A组呛咳率显著高于B组、C组,C组恶心呕吐率高于A组、B组(P0.05)。结论:0.5μg/kg舒芬太尼能够减轻直肠癌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且无苏醒延长,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探讨HoxD-13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M)患儿末端直肠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意义及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06月CAM患儿71例作为观察组,选择非CAM患儿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检测两组直肠末端组织Hoxd-13基因表达情况;记录观察组性别、年龄、体重、CAM临床分型、其它系统合并畸形情况、手术方式、成形次数、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等,分析上述不同情况下HoxD-13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AM临床分型与合并其它畸形情况、HoxD-13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分析探索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CAM患儿末端直肠组织中HoxD-13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其它畸形患儿的HoxD-13相对表达量低于未合并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位CAM患儿合并其它畸形患病率72.09%,高于低位CAM患儿(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位CAM患儿的HoxD-13相对表达量低于低位CA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提示HoxD-13相对表达量是影响临床分型的主要因素(t=4.714,P=0.000)。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提示,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CAM患儿的临床分型、合并其他畸形情况及直肠末端组织HoxD-13相对表达量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儿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HoxD-13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Wald χ2值=7.440,P=0.006)。结论:HoxD-13基因在CAM患儿末端直肠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是CAM临床分型及合并其它畸形的主要因素,且可能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胎儿或患儿Hoxd-13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HtrA2基因、Set基因表达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病历资料完整的初诊为AML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AML组,另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HtrA2基因、Set基因在两组受试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HtrA2基因、Set基因的表达与AML患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NCCN预后分型和疗效的关系。结果:HtrA2基因在AML组中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Set基因在AML组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trA2基因的表达和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无关(P>0.05);Set基因的表达和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白细胞计数有关(P<0.05)。HtrA2基因在NCCN不同的预后分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t基因在NCCN不同的预后分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rA2基因和Set基因在不同疗效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HtrA2基因表达下降,Set基因表达升高,Set基因和HtrA2基因具有评估AML疗效的潜力,Set基因可辅助评估AM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4.
中药提取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目的:从中药中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采用α-葡萄糖苷酶、淀粉酶以及蔗糖酶活性测定方法,对126种经水煮醇沉提取的常用中药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在0.28mg/ml反应体系下,24种中药提取物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在0.1mg/ml反应体系下,5种中药提取物抑制α-淀粉酶活性。大黄、山茱萸、赤芍、五倍子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以及转化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与阳性药物拜唐苹比较,这4种中药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较低,但抑制α-葡萄糖计酶和转化酶的活性明显强于拜唐苹。结论:某些中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如果对其进一步分离、纯化并提取活性部位,可望获得抑制活性更强的中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5.
红藻凤梨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植物名称 红藻凤梨 (Billbergiapyramidalis) ,又名水塔花。2 材料类别 吸芽茎尖。3 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 :(1) 1/ 3MS 6 BA 0 .2mg·L- 1(单位下同 ) IBA 0 .0 2。芽增殖培养基 :(2 )MS 6 BA 1.0 IBA 0 .2 ;(3)MS  相似文献   
106.
版纳小型猪近交系椎骨、肋骨的形态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版纳小型猪近交系椎骨、肋骨的解剖学、组织学形态,并对其腰椎进行轴向载荷压缩试验。小型猪椎骨及肋骨在解剖学、组织学方面与人近似,其腰椎能承受人类正常生理载荷。因此,版纳小型猪椎骨、肋骨可以作为异种骨移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7.
为丰富产紫杉醇植物内生真菌资源库,从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茎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TMS-26。通过对TMS-26的发酵提取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其具有与紫杉醇标准品(4.545 min)相近的色谱特征峰。进一步通过液质联用仪检测发现,内生真菌TMS-26的发酵提取物中具有与紫杉醇标准品((M+Na)+=876)相近的质谱特征峰,表明内生真菌TMS-26能够产生紫杉醇。同时通过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方法和18S r DNA序列分析、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等现代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方法,最终将内生真菌TMS-26鉴定为曲霉属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并命名为"烟曲霉TMS-26"。  相似文献   
108.
福建省樟树叶精油的主成分分析及其化学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源于福建省28个县(市)的329份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精油的21个主要化学成分(占总化学成分含量的90.735%)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提取出12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4.342%,可基本描述樟树叶精油21个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情况。取λ=5.5,329份叶精油样品可被分为5个化学型:芳樟型(主要成分为芳樟醇)、脑樟型(主要成分为樟脑)、桉樟型(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黄樟型(主要成分为黄樟油素)和杂樟型(无明显主要成分)。除杂樟型外,其他化学型樟树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均较一致。  相似文献   
109.
110.
癫痫病人脑电信号的奇异谱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其唯一客观证据为脑电图的癫痫样发放。在癫痫发作间期,仅有偶发的很难辨别的癫痫样放电,为了正确诊断癫痫病,往往需要医生长时间监测病人的脑电信号,在对脑电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进而对其进行奇异系统分析,发现癫痫病人无论在癫痫发作前、发作中、发作后,其脑电信号的奇异谱曲线不存在噪声平台,明显区别于正常人。是否可以认为脑电信号的奇异谱正代表着大脑的一种基本状态,癫痫患者在未发作时,大脑的基本状态已经处于异常。无论如休,奇异系统分析方法使得可以利用很短的一段脑电数据诊断癫痫。无疑为癫痫病人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