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5篇
  1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气温资料, 采用线性趋势函数、Morlet小波分析方法, 研究了蚌埠市的年、季平均气温以及年平均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 探讨了温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1952—2011年蚌埠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气候倾向率为0.23 ℃·10a−1, 其中春、秋、冬的增温趋势较为明显, 夏季变化趋势不明显; 年平均气温在1990年以前相对偏低, 呈现波动变化, 增温趋势不显著; 1990年后相对偏暖, 增温趋势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1 ℃·10a−1、0.37 ℃·10a−1; 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远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 表明夜间增温较多, 白天增温较少, 气温日较差逐渐减小。夜间温度升高, 将增加植物的呼吸消耗, 不利于物质的积累, 可对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2.
以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和皂质芦荟为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皮气孔和角质膜的结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3种芦荟属植物叶中芦荟素的含量。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3种芦荟叶表皮都覆盖有厚的角质膜,气孔下陷,表现出典型的旱生植物特征。但角质膜的纹饰和厚度在不同芦荟间有显着差异。木立芦荟角质膜表面呈瘤状突起,角质膜厚度为5~6μm,库拉索芦荟和皂质芦荟的角质膜表面较平,库拉索芦荟的角质膜厚度为3~4μm,皂质芦荟的角质膜厚度为8~10μm。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木立芦荟叶含芦荟素最高,库拉索芦荟叶含量较低,而皂质芦荟叶含量最低。此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芦荟属植物叶表皮结构与芦荟素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用竞争密度(CD)效果的倒数式分析了杉木的生长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CD曲线在双对数图上向上移动.随着物理时间t的增加,生物时间τ(τ被定义为逻辑斯蒂生长曲线中生长系数λ(t)的积分)倾向于增加到最大值.CD效果倒数式中的系数AB被求出.随着生物时间τ的增加,系数A急剧增加到最大值后下降,倾向于稳定在一个常数,而系数B呈指数下降,倾向于接近零.随着林分的生长,生长系数λ(t)倾向于下降.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80 岁高龄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80 岁高龄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115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 例,对照组5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 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T-proBNP 水平,磷酸肌酸钠注射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监测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等指标。结 果:治疗5 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NT-proBNP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需加用洋地黄类强心 药物的患者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天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血浆NT-proBNP 下降幅度无明显 区别。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能够更快改善≧80 岁高龄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5.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属于典型的耐水树种, 掌握其根系对淹水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对于研究林木耐水机理十分重要。通过对江苏省里下河低湿地17年生池杉在高水位(6~10月淹水, 全年平均地下水位-5 cm)、中水位(8~9月淹水, 全年平均地下水位-18 cm)和低水位(常年不淹水, 全年平均地下水位-41 cm)条件下的根系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池杉在高水位条件下形成细长的气生根, 气生根依附于树干北侧或潜伏于树干外表皮内侧和纵裂的树皮缝隙中; 中水位池杉能形成直径(7.9±2.2) cm、高(7.7±2.7) cm的膝根, 每株立木拥有膝根数(5.8±1.7)个; 低水位池杉也能形成膝根, 但个体小、数量少。林木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出明显的高水位<中水位<低水位的趋势, 但是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却呈相反趋势, 表明池杉耐水性虽然很强, 长期处于较高水位时生长会明显受抑, 尤其是地上生物量生长受抑更显著。高、中和低水位池杉的地径/胸径之比分别是2.66±0.11、2.08±0.10和1.75±0.08, 说明水位较高的环境能促进树干基部的相对粗生长。长期淹水导致地下根的容重降低, 但是气生根和膝根的容重却明显大于地下根。高、中水位池杉细根的Fe和Mn浓度显著高于低水位, 其中Fe的浓度相差10倍以上, 但是叶的Fe、Mn浓度在不同水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膝根的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8月和9月平均每个膝根的呼吸速率为2.1~2.5 mgCO2&#8226;h–1, 6月和11月为0.7~0.9 mgCO2&#8226;h–1, 3月为0.4 mgCO2&#8226;h–1; 膝根吸收O2的摩尔数是释放CO2摩尔数的4.6倍, 说明膝根吸收的O2除了供自身呼吸, 大部分是提供给地下根利用。池杉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耐水性, 与其在缺氧环境中能形成气生根和膝根、树干基部膨大和根系容重降低等有利于改善根系通气条件的生态适应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鉴定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分析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近几年尤其受到关注.快速发展的质谱技术为规模化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与其他基于质谱技术的翻译后修饰鉴定相比,糖基化鉴定的难点在于糖链是大分子而且存在微观不均一性,另外糖链本身可以在串联质谱中碎裂且与肽段的碎裂规律不同,导致蛋白质组学的质谱解析方法和软件难以完整地鉴定肽段序列和糖链结构.完整N-糖肽的鉴定是糖基化分析的热点内容之一,针对N-糖肽的鉴定,近年来,人们开发了多种多样的质谱解析方法,其中包括用N-糖酰胺酶切除糖链后鉴定N-糖基化位点的方法、基于电子转运裂解的糖肽肽段鉴定、基于高能碰撞裂解与电子转运裂解联用或碰撞诱导裂解与三级谱联用的完整N-糖肽鉴定等等.本文对这些质谱解析方法进行了整理和综述,简要指出了目前完整糖肽鉴定软件存在的一些不足,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7.
不同环境条件下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品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两种环境条件下3个不同蛋白含量小麦品种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龙口试验点的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谷胺酰氨合成酶(GS)和籽粒谷胺酰氨合成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泰安试验点,3个品种间的酶活性顺序均为:济麦20>优麦3号>PH971942.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综合品质性状在龙口试验点的表现优于泰安试验点. 灌浆期环境因素与小麦籽粒品质和酶活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灌浆期间的较高气温、适当干旱和寡照环境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品质.龙口试验点的中、强筋小麦品种和泰安试验点的中筋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与旗叶NR和GS活性均达显著正相关.小麦品种用途不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了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利于改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68.
七十年代相继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质粒、转形变异现象等已发展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微生物领域开发的DNA重组技术(基因操作),在高等植物上的应用正方兴未艾。 DNA重组技术是指用能识别、切断特定碱基序列的限制酶,切出担当遗传信息的DNA,用DNA连接酶与在寄主内自动增殖具有双连结构的DNA质粒接合,形成重组DNA,再将重组DNA返回寄主细胞所进行的操作。转移进来的外源DNA与质粒DNA在寄主内同时增殖,来发现目的性状。在水稻等多种高等植物上,即使能鉴定、分离出目的基因,但运载其基因的有效媒介体,还大部分未被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69.
麦田常见食蚜蝇幼虫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祥义  原国辉 《昆虫知识》1996,33(4):196-197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胚泡着床期间的变化,以及与胚泡表面阶段特异性Le~y抗原出现的关系,应用对Le~y寡糖特异的AH-6单抗为探针,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免疫酶标染色,观察了小鼠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着床期的动态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未孕及着床前后的小鼠子宫内膜均含Le~y糖蛋白Mr50~200kD),未孕内膜的含量明显高于着床期间的样品;(2)在着床日(D4)样品可见微量16kD的Le~y糖蛋白条带;(3)未孕至D4的子宫内膜均有Le~y糖蛋白分泌至宫腔,但呈渐减趋势,未孕样品Le~y糖蛋白主要为分泌型,而D4样品Le~y糖蛋白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宫腔液含量很少;结果提示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着床期间具有含量、组成和分布上的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胚泡着床以及胚泡在宫腔内其表面Le~y糖抗原转为阳性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