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血管新生是在现有血管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进而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新生不仅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而且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血管新生的概念以及其在各类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肝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且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2.
浅埋滴灌水肥耦合对辽西半干旱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辽西半干旱区浅埋滴灌水肥耦合春玉米的产量效应,采用水、氮、钾三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设计,于2017—2018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以产量(Y)为因变量,以灌溉量(W)、施氮量(N)、施钾量(K)为自变量,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分析YWNK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浅埋滴灌水肥耦合对产量有显著影响。WNK单因子对Y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影响程度为W>N>K;二因子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呈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交互作用的大小顺序为WN>WK>NK;三因子耦合产量效应表现为丰水丰氮丰钾配合处理最高,高水高氮高钾次之,低水低氮低钾最低。利用模型寻优,得到较高产量8000~8810 kg·hm-2的浅埋滴灌适宜水肥配比范围,即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灌溉量43~61 mm、施氮量138~343 kg·hm-2、施钾量79~163 kg·hm-2。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半干旱区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3.
广东省果梅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广东省果梅种质资源的果实主要性状、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特征(主要包括栽培类型、果形、果重、肉质、果实可食率、果实内含物、果核核尖尖度、果实成熟期、花、树型和抗病性等),结果表明:(1)广东果梅种质资源变异广泛,蕴含有大量可供生产利用的优良种质;(2)栽培上有白梅、青梅、红梅和黄梅4类;(3)成熟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我国最早熟的品种群。并介绍了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4.
肝癌细胞分泌蛋白质的多种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分泌蛋白在重大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和功能, 使得分泌蛋白质组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 高效提取分泌蛋白质是分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 本研究首次比较了3种常用的提取方法: 超滤法、沉淀法和透析法. 以具有高自发性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系LM3为研究对象, 采用3种方法平行提取分泌蛋白, 发现超滤法的提取效率最高; 蛋白质经过溶液酶解, 在线的一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ESI-MS/MS质谱鉴定, 共鉴定了360个非冗余蛋白, 其中有34, 110和29个蛋白分别只在超滤法、沉淀法和透析法提取的样品中被鉴定到, 沉淀法占优势, 3种方法互相补充. 360个蛋白中, 有42个分泌蛋白为首次被鉴定到, 扩大了已有的人肝癌转移细胞分泌蛋白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5.
角蒿生物碱及镇痛活性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为透骨草的主要来源之一,称为“羊角透骨草”,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从其全草分离得到了多种新的单萜生物碱和大环精胺类生物碱,其中单萜生物碱之一角蒿酯碱(incarvillateine),具有很强的镇痛活性,且作用机理不同于吗啡。角蒿酯碱已成为开发新型非麻醉性镇痛新药的重要先导化合物,本文对角蒿的化学成分、镇痛活性、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6.
肝癌转移相关的核心岩藻糖基化 蛋白质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中核心岩藻糖基化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别,筛查与转移相关的重要糖蛋白 . 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双向电泳 (2-DE) 和凝集素印迹技术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MALDI-TOF-MS/MS) 分析,建立 3 种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 Hep3B 、 MHCC97L 和 MHCC97H 的核心岩藻糖基化蛋白质表达图谱 . 比较研究发现,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呈现不同的 SDS-PAGE/LCA 凝集素印迹图谱, MHCC-97H 和 MHCC-97L 在 35~45 ku 和 45~60 ku 间出现了 Hep3B 未见的条带 . 在核心岩藻糖基化蛋白质表达图谱中, Hep3B、 MHCC97L 和 MHCC97H 分别平均检测到 (55±7) 个蛋白质点 (n=3), (60±6) 个蛋白质点 (n=3), (61±4) 个蛋白质点 (n=3);以各自双向电泳图谱为参考胶,Hep3B、 MHCC97L 和 MHCC97H 分别与其匹配的平均匹配点数为 (25±3) 个 (n=3), (30±4) 个 (n=3), (28±3) 个 (n=3). 该图谱中,与 Hep3B 相比, MHCC97L 有 13 个点未匹配,其中 9 个点为 Hep3B( - )/MHCC97L(+); MHCC97H 有 9 个点未匹配,其中 6 个点为 Hep3B( - )/MHCC97H(+), MALDI-TOF-MS/MS 可鉴定出 Annexin1、 Keratin 8 等 12 种差异蛋白质 . 这些结果证实了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核心岩藻基化糖蛋白差异性表达 . 提示肝癌转移可能与这些差异糖蛋白及其核心岩藻糖基化有关 .  相似文献   
127.
描述了一个新近建立与开发的能预测核事故后果的动态食物链模式与程序。它既适用于西方饮食谱,也适用于中国居民的饮食谱。此模式考虑了干、湿沉积截获和初始滞留、易位、入渗、根部吸收、耕作等过程对事故释放导致的植物可食部位中核素浓度的影响。也考虑了动物对核素的摄入、食品加工的影响及人体食入途径对核素的摄入率。在干沉积中考虑了有效叶面积指数对干沉积量的影响,在湿沉积中考虑了事故期间不同时段不同降雨强度对湿沉积量的贡献的计算方法。程序由1个主程序和5个子程序组成,分别计算植物与土壤表面的干、湿沉积量;核素在植物中的易位,植物可食部分及动物产品中的核素浓度及人体的摄入量等。  相似文献   
128.
剩余污泥热碱解及其用于微生物油脂生产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剩余污泥中的蛋白质成分进行资源化利用,采用热碱解法进行处理,并尝试将处理后得到的上清液作为氮源培养圆红冬孢酵母用于微生物油脂的合成。结果表明,pH 13下处理5 h的条件对于污泥减量以及含氮物质析出最为有效,而污泥在pH 10处理5 h时得到的上清液则相对更适于酵母培养。在剩余污泥中添加NaOH调节初始pH为10,在60 ℃下处理5 h后中和体系pH值至7,得到的上清液经微孔膜过滤后用于配制限氮培养基可以使菌体生长良好,并且细胞内油脂含量达35%。  相似文献   
129.
为了优化坛紫菜粗提工艺以减轻纯化的压力,研究了我国主要经济红藻之一坛紫菜藻红蛋白大规模制备方法。实验采用“溶胀+组织捣碎”法破碎坛紫菜叶状体细胞,对比了多次硫酸铵梯度盐析对破碎液中藻红蛋白的影响,并进一步用羟基磷灰石层析制备藻红蛋白,最后对所得蛋白做了光谱和电泳鉴定。结果表明,经过4次盐析,藻红蛋白吸收光谱纯度达到0.9 (A564/A280),每次的最佳盐析浓度分别为15%、50%、10%和40%;7 kg阴干紫菜经过4次盐析和1次羟基磷灰石层析后可获得507.82 mg藻红蛋白 (A564/A280>  相似文献   
130.
本研究基于10年耕作措施的定位试验,利用湿筛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并利用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评价了不同处理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在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各处理水稳定团聚体的分布呈粒径逐渐减小、分布范围逐渐扩大趋势,0~10cm土层的水稳性团聚体多集中于2~5mm粒径范围,10~20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多集中在0.5~5mm粒径范围,以0.5~1mm最多,而20~30mm,则广泛分布在0.25~5mm粒径范围。通过MWD和GMD值可以看出,免耕、耙耕和旋耕措施更能有效地保护表层(0~10cm)土壤水稳定团聚体的稳定性,常规耕作和深松处理则显著降低了20~30cm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且显著影响了土壤表层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0~10cm表层,秸秆作用在土壤表层显著影响了水稳定大团聚体的数量及其稳定性(P<0.001),多元回归分析说明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且同时也受到来自耕作和秸秆交互效应的影响(P<0.01);但在10~20cm土层,影响其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耕作措施及耕作和秸秆的交互效应(P<0.001);而在20~30cm,耕作措施、秸秆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共同对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主要作用力来自耕作措施(P<0.001)和两者的交互效应(P<0.001)。免耕秸秆还田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