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6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B组和TPVB组,每组32例。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ESPB组行ESPB,TPVB组行TPVB,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与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PCIA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VAS 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补救镇痛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患者术后24 h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低于TP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和TPVB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头晕的发生率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相较于TPVB用于乳腺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相似,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可替代TPVB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2.
淀粉是稻米品质形成的主要理化基础,也是水稻品质改良的重要育种目标。本研究旨在挖掘包含不同淀粉含量的特异种质和鉴定其相关的基因型,为完善水稻淀粉合成调控网络及水稻优质育种工作提供有用信息。以江苏南京水稻种质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收集的119份种质资源为材料,运用改进的免煮简易法测定供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以直链淀粉含量极高、低的材料,利用开发的dCAPS分子标记鉴定其Wx基因型。测定直链淀粉含量极高的15份材料的抗性淀粉含量,并选取3份高抗性淀粉材料,以日本晴为对照,进行SSⅢa与SBEⅡb两个基因的序列比对和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改进的免煮简易法准确性与现行国标法结果相当,但操作更加简便容易。供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大部分处于9.0%~33.0%之间,抗性淀粉含量位于1.0%~4.5%之间。dCAPS分子标记鉴定表明高直链淀粉材料的Wx基因型一般为Wxa型。通过序列比对,发现相对于日本晴,SSⅢa基因在3个高抗性淀粉材料(立新粳、南特号、郴晚3号)有3处共同突变,其中第三外显子+2362位为错义突变;SBEⅡb在2个高抗性淀粉品种(立新粳与南特号)第四外显子+96位检测到共同的错义突变。这些错义突变可能是导致水稻抗性淀粉含量增加的原因,这为下一步精确定向编辑目标基因,创制淀粉品质性状优异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3.
四列藻被认为是介导广盐性轮虫有性生殖的优质饵料。然而,新鲜的四列藻培养成本高且营养单一难以维持轮虫的高密度、高质量培养。因此,寻找一种营养素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且能提高轮虫增殖效率的商业化饵料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四列藻和富硒小球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日本品系和澳大利亚品系)的生殖及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探究了富硒小球藻饵料在轮虫高密度培养中的可用性。研究发现,日本品系轮虫,富硒小球藻组的休眠卵孵化率(70.0±11.1)%显著高于四列藻组(24.0±10.8)%(p0.05);而澳大利亚品系,虽然休眠卵孵化率在两种饵料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小球藻组的种群生长率(0.28±0.02)高于四列藻组(0.23±0.00)(p0.05)。由此可见,富硒小球藻有利于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的种群增长和有性繁殖。此外,富硒小球藻饵料组轮虫的体长和体宽均小于四列藻组,这一结果也证明了轮虫种群密度越大,体型越小的理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的高密度培养中,商业化的富硒小球藻有望替代四列藻成为一种有效的提高轮虫有性生殖效率的饵料。  相似文献   
114.
115.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根毛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分根装置,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对均匀灌水、固定部分根区灌水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水3种方式下各1/2根区的根毛发育状况进行观察并采样照相,研究不同根区根毛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处理40 d时,固定部分根区灌水条件下,非灌水区的根毛有明显退化脱落现象,退化区所占比例为20.96%,明显大于其他根区;灌水区的根系发黄,有腐烂斑,且根分枝有退化现象,根毛密集区的密集程度不如非灌水区,但根毛退化区所占比例小(15.72%),退化程度轻.均匀灌水根系的根毛发育状况与固定灌水的灌水区类似.交替灌水条件下,先灌水区和后灌水区根毛密集区的密集程度均较高,根毛退化脱落区分别占9.77%和10.38%,明显小于均匀灌水和固定灌水.说明采用交替灌水方式可促进根系根毛的生长发育,而持续湿润或干燥不利于根系根毛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6.
蛋白质作为氮素代谢的终极产物,与玉米(Zea mays)籽粒品质呈正相关关系,其生物合成主要在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等一系列酶催化下完成,受制于品种自身遗传特性及环境因素,栽培管理措施和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关于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对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成分的分布、积累动态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的研究尚少见报道。以两种不同类型玉米:普通玉米‘掖单22’和高油玉米‘高油115’为研究对象,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水分处理以开花期为界线,设置3种水分处理,花后不浇水(W0)、花后浇1水(灌浆期,W1)、花后浇3水(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W2)。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玉米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积累动态基本一致,且不受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的影响。玉米籽粒蛋白质及清蛋白、谷蛋白含量,均为‘高油115’较高,球蛋白含量为‘掖单22’较高,醇溶蛋白两类型玉米含量相近。在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两种类型玉米叶片中NRase、GS酶活性和籽粒中GS、GDH酶活性的变化动态一致,NRase酶活性自灌浆初期至成熟期一直下降,GS、GDH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在授粉后20~40 d达到高峰,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利于酶的活性维持较高水平;玉米叶片中NRase酶活性,‘掖单22’高于‘高油115’,叶片GS和籽粒GDH酶活性显著低于‘高油115’。研究表明:用玉米叶片中NRase和GS活性的高低表征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不确切,土壤水分条件与不同类型玉米穗位叶和籽粒中GS 和GDH活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7.
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sis)是中国特有的豹亚种。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科学调查, 目前对其分布、种群及动态、行为、猎物现状等基础信息不清。在2007-2014年期间, 本研究应用红外相机技术(camera trap)对山西晋中庆城林场的华北豹种群开展了长达7年的连续监测。先后监测到14只华北豹, 其中成年个体11只(3♀, 8), 幼体3只, 成年雌雄比例为0.375; 在其间出现了2次繁殖。该区域主要的有蹄类猎物为野猪(Sus scrofa)和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 其相对密度分别为4.16和3.48, 绝对密度分别为1.35只/km2和3.61只/km2。  相似文献   
118.
在SPR实验中,SPR的响应曲线会因为溶液间本体折射率差异的影响而受到很大的干扰。介绍一种惰性蛋白溶液折射率补偿法,巧妙地解决了单通道SPR仪难以消除溶液间本体折射率差异的问题。基于这种实验方法,成功地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与其羊单克隆抗体IgG的浓度梯度反应,初步实验结果表明,SPR2000型生化分析仪对SEB的检测灵敏度为1μgml,相当于3.5×10-8molL。  相似文献   
119.
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选用山东省近年来已推广和区试的10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01~2003年在9个不同环境条件的试验点进行两年多点试验,分析了山东省不同地区小麦品质性状特点,依据品质指标将山东省分为个类型区,并研究了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与环境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指标均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和面筋百分含量变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差异;粉质仪参数的变异主要是品种和环境的共同作用;而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和稀懈值变异的各影响因素互作效应大于独立效应,在独立效应中,品种影响大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0.
脂质是灵芝重要活性成分之一,但目前对灵芝胞内脂质成分的构成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UPLC-ESI-MS/MS技术,对灵芝发酵菌体的胞内脂质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灵芝细胞中共鉴定到296种脂质,其中甘油酯112种、磷脂148种、鞘脂34种和甾醇2种;甘油酯和磷脂分别占总脂质的44.70%和38.06%,鞘脂和甾醇分别占总脂质的17.08%和0.16%。分析甘油酯中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占甘油酯总含量的67.36%;磷脂中主要成分为磷脂酰乙醇胺,占磷脂总含量的62.64%;鞘脂中主要成分为神经酰胺,占鞘脂总量的60.33%;此外,本研究检测出27种游离脂肪酸,其中20种为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5.59%;7种为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34.41%。本研究系统性地分析了灵芝细胞中的脂质构成,为进一步开展灵芝细胞中脂质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