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筛选出了红曲霉 AS 3.976(Monascus serorubescens)和 AS 3.978(Monascus sp.)作为液体培养生产葡萄糖淀粉酶的优良菌种,并找出了适合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在含玉米粉3%、豆饼粉1.5%(pH 4.5)的培养基申,于30--35℃培养72小时,每毫升培养液的滤液酶活力可达260单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4.5,每克干淀粉用酶量0.5毫升,糖化32%(w/w)的浓淀粉液化液,经40小时,葡萄糖值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在对重庆地区进行鱼类寄生虫学的调查过程中,从鲫鳃表获得3种隶属于车轮虫属Trichodina Ehrenberg,1830的外寄生车轮虫,其中含一新种,短棘车轮虫Trichodina brevicirra sp.nov,其典型的鉴别性特征为其短细的齿棘。另外两种车轮虫分别为沃玛车轮虫Trichodina ngoma Van As&Basson,1992与网状车轮虫Trichodina reticulata Hirschman&Partsch,1955;沃玛车轮虫为亚洲新记录种。文章对网状车轮虫的3种群进行了详尽的比较讨论研究,尽管该三种群间存在着细微的种群内差异,但网状车轮虫的典型特征则显而易见地存在于三种群间,即为附着盘中央具有8-16个球状或卵圆形的中央颗粒。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发生,对寄生于淡水鱼类的车轮虫科中的6种车轮虫进行了18S rDNA的测序并获得了9个序列。采用了最大似然法(ML)与贝叶斯法(BI)对GenBank中所有游走类纤毛虫的18S 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树的构建,并首次将SPSS与18S rDNA遗传距离结合分析了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发生。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车轮虫属(Trichodina)的非单系发生与小车轮虫属 (Trichodinella) 的有效性。此外,研究结合18S rDNA 的GC含量与遗传距离分析提出了游走类纤毛虫科属及种间新的鉴定依据: 18S rDNA 的GC含量可用于游走类纤毛虫的科属区分,且与游走类纤毛虫的分化密切相关; 18S rDNA的遗传距离在游走类纤毛虫的不同阶元中具有一定的阈值范围,即通常种内遗传距离阈值范围为0.000-0.005,属种间阈值范围为0.005-0.150,当遗传距离大于0.150时,则达到了科间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中华球孢虫(Sphaerospora chinensis)的结构与发育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球孢虫呈卵圆形,孢质均匀。极囊和极丝都有透明中间层包围,极丝有粘性且易释放;孢子母细胞边缘有壳瓣形成体,是壳瓣细胞的发育起点,成熟孢子的壳瓣外周有突起的条纹,但两个壳瓣的条纹不尽相同,两个壳瓣之间以紧密连接的方式相连;孢质母细胞的发生属单孢子发育模式;随着细胞的成熟,球孢虫所含的内质网、微管等结构会退化乃至消失。文章还讨论了中华球孢虫极丝易释放性与其对寄生方式适应性的关系。重庆为该虫新分布区。  相似文献   
15.
淡水藻类在监测水质和净化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淡水藻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水质监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藻类生长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要的概述,探讨了pH值和氮磷对淡水藻类的生长的影响,以及淡水藻类的生长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藻类不但应用于水质监测,而且还能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其它有机物,对自然水域中的污水有良好的净化作用。重点论述淡水藻类在水质监测和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以及利用淡水藻类来处理污水的方法。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相关建议,为综合监测和治理水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形态学和分子数据(18S rDNA)重新描述了寄生于重庆江津地区金鱼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鳃丝的田中碘泡虫 (Myxobolus tanakai Kato, et al., 2017), 并结合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近缘种进行了比较研究。形态学特征: 该虫种孢子为后端钝圆的长梨形, 大小为(14.58±0.54) μm×(6.09±0.37) μm; 两个极囊等大; 极丝与极囊长轴垂直缠绕8—10圈; 囊间突起位于极囊前端呈三角形; 具有嗜碘泡。分子特征: 共获得3个分离样本的18S rDNA序列, 其一级结构序列与日本黑川地区鲤 (Cyprinus carpio) 鳃丝寄生的田中碘泡虫的一致性达99.3%—99.6%, 且在系统发生树中聚为一支。结果表明: 本研究种与日本的田中碘泡虫为同种, 此为中国新记录; 金鱼为田中碘泡虫的宿主新记录。18S rDNA的V2、V4和V7区二级结构的比较结果表明: 田中碘泡虫已发生了明显的种内变异, 推测可能因宿主差异和地理隔离同时所致。此外, GenBank中报道的数个野鲤碘泡虫的序列是否为同种有待进一步厘清。  相似文献   
18.
鲫寄生车轮虫一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述了寄生在鲫鱼鳃上的车轮虫属一新种——Trichodina paranigra sp.nov.。文中采用Lom(1960)所倡导的统一特定方法及由Van As & Basson(1989)提出的齿体各鉴定特征的定位描述,对本新种的各形态学特征(包括虫体外形、附着盘、齿体、辐线、中央颗粒、核器、口围绕体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对本种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还为齿体定位描述模式图新增了两个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一种中小型哺乳动物标本整体塑化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方法在改变传统哺乳动物标本制作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与改进,形成了一种小型哺乳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使用无毒的聚乙二醇替代传统的保存药品,可制作哺乳动物的整体标本,并能长期保持其原有形态,所制标本不仅可作为教学、科研材料之用外,由于其无毒处理,还可用于家居装饰.  相似文献   
20.
砂生槐水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藏药砂生槐水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应用砂生槐水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进行治疗,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放免法测定其血清IL-2和TNF-α水平.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砂生槐水提取物三个剂量组均可协同ConA促进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同时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2、,INF-α的水平,尤其2.4 g/kg·d剂量组的IL-2、TNF-α水平升高较为明显(P<0.05).提示砂生槐水提取物可以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