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目的:探讨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形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动态变化及595nm Vbeam激光照射的影响。方法:利用兔耳腹侧面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按不同时间段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瘢痕形成不同时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对比研究在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 Vbeam激光照射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上皮化后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反应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至上皮化后4周达高峰。从上皮化后1周开始即可见到595nm Vbeam激光照射后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两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595nm Vbeam激光照射可明显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对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阐明藏黄牛、牦牛、中国荷斯坦牛β-乳球蛋白(β-Lg)遗传变异体在乳中表达差异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乳中β-Lg遗传变异体及其相对表达量,然后利用PCR方法扩增β-Lg启动子部分序列(375bp)并直接测序。结果:在杂合型β-Lg个体中,中国荷斯坦牛乳中β-Lg A的相对表达量(63.7±2.9%)均一致性地高于β-Lg B,而藏黄牛乳中二者比例十分接近,但个体差异差异较大。16个测序样品中共检测到13处碱基突变,其中有5处为牦牛特异的。另外,在牦牛β-Lg启动子-452与-453之间,还存在一个插入碱基。结论:β-Lg启动子-430碱基在中国荷斯坦牛中表现为等位基因特异的,而在藏黄牛中无等位基因特异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妊娠足月前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方法 选择孕12 ~ 37周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妇女1 90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选用阴道pH、阴道清洁度、过氧化氢浓度(H2O2)、白细胞酯酶(LE)和唾液酸苷酶(SnaSe)等指标对阴道微生态失衡进行评价.结果 妊娠足月前妇女阴道pH为3.80±0.23,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为50%,阴道分泌物检查清洁度Ⅲ~ Ⅳ不正常者980例,乳酸菌均阴性,H2O2阳性为53%,H2O2+LE均阳性为14%,H2O2+LE+ SnaSe均阳性+显微镜检出线索细胞妇女为10%,H2O2+LE均阳性+涂片镜检出酵母样真菌孢子妇女为19%,H2O2+LE均阳性+涂片镜检出滴虫妇女为2%.结论 妊娠足月前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50%.  相似文献   
54.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ST-HBc,真核表达质粒pFLAG-NIRF,表达并纯化GST-HBc蛋白,表达FLAG-NIRF蛋白,利用GST pull down技术鉴定HBc与NIRF蛋白的相互作用。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HBc编码框和NIRF基因全长,并将其分别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和真核表达载体p3*FLAG-CMV-10中,构建出pGST-HBc及pFLAG-NIRF。pFLAG-NIRF转染HEK293,培养48 h,收获前10 h加入MG132抑制蛋白酶体,收获细胞,经NP40裂解后离心收集上清pGST-HBc转化BL21(DE3)细菌,优化培养条件使GST-HBc在上清中大量表达,然后用GST4Bgel亲合纯化该蛋白,结合有GST-HBc蛋白与含FLAG-NIRF的细胞上清孵育后,离心收集GST 4Bgel,经洗脱液洗脱后蛋白电泳,western blotting分析。构建了pGST-HBc及pFLAG-NIRF,在上清中成功表达GST-HBc并纯化该蛋白,在细胞中成功表达FLAG-NIRF,GST pull down结果显示两者存在体外相互结合。HBc与NIRF能够在细胞外发生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比研究和评价不同方法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的疗效,提高转复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4-2011.05我院住院治疗的37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比较心律平与胺碘酮的药物转复率,构成比采用x2检验,α=0.05。结果:37例患儿中,13例治疗原发病后自动转率,24例患儿给予心律平治疗,其中1例放弃治疗,5例未见效,心律平转复率为69.77%,5例未见效患儿改用胺碘酮治疗,1例死于原发病,1例控制症状后行射频消融术治愈,胺碘酮转复率为7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心律平与胺碘酮均能较好的治疗小儿PSVT,对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的小儿PSVT,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2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肝部分切除术后行8.5%Novamin的肠外营养5 d组10只,肝部分切除术后行10%Hepa的肠外营养5 d组10只。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肝脏NK细胞的百分率;应用4小时51Cr释放法测定肝脏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8.5%Novamin的肠外营养5 d组比较,10%Hepa的肠外营养5 d组肝脏NK细胞占全部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肝脏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可以增加肝脏NK细胞的百分率和肝脏N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57.
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转录因子,AP2/ERF这类转录因子主要参与植物的细胞周期、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由于拟南芥和油菜同属于芸薹属,具有相似的基因信息,利用油菜UniGene数据库,以拟南芥ERF转录因子保守序列为探针,通过电子克隆从一个UniGene Cluster中分离得到三个同类的AP2/ERF转录因子,从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分析、序列比对、进化树、功能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无序化特性进行了预测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油菜来源的BnaERF1、BnaERF2和BnaERF3属于AP2/ERF转录因子的B-2亚族,是亲水性蛋白,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上与AtERF1相似。蛋白质无序化分析发现,油菜BnaERF1、BnaERF2和BnaERF3无序化程度小于拟南芥AtERF1。设计引物通过PCR和RT-PCR方法分别从甘蓝型双低油菜沪油15幼苗的DNA和cDNA中扩增了上述基因,初步分析BnaERF2没有内含子,BnaERF1和BnaERF3有内含子。另外,通过EST丰度分析显示,该类转录因子的表达最高峰在种子中,其次为花,在芽、茎和分生组织中没有检测出表达的存在。  相似文献   
58.
益生菌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消化道严重疾病。近年来,益生菌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该文就肠道微生态在NEC发病中的作用及益生菌防治NE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黑曲霉pepB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GICC2773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pepB基因中的上游约1.4kb和下游约1.3kb两段DNA序列,将此两段序列按同一方向分别插入质粒pMW1中潮霉素抗性基因(hph)表达单元的5′和3′端,构建成重组质粒pMW1-pepB,用于通过同源重组靶向破坏基因组中的pepB基因。同源重组则采用原生质体-PEG方法,将酶切pMW1-pepB得到的线性片段转化A.niger GICC2773菌株,通过潮霉素选择平板得到62个Hgy抗性转化子,然后采用PCR方法从这些抗性转化子中筛选到1个由于同源重组产生的pepB基因缺失突变菌株pepB29。功能分析显示该突变株的酸性蛋白酶活性有明显下降,外源蛋白漆酶的分泌表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0.
转几丁质酶基因黑杨的获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G1黑杨幼叶为外植体建立了组织培养高频再生体系 ,对传统的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改进 ,用来自于菜豆的几丁质酶基因 (CH5B)进行转化 ,经PCR和PCR Southern杂交鉴定 ,证实CH5B基因已整合入G1黑杨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