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在多种肿瘤中呈现表达缺失或表达下调,这种异常表达主要与由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参与的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有关。RT-PCR结果显示DLC-1在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NP69和干扰DNMTs的5-8F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未干扰的鼻咽癌细胞明显升高。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CR)结果则表明DLC-1启动子区在表达下调或缺失的鼻咽癌细胞中均存在异常高甲基化,而干扰DNMTs后5-8F细胞中DLC-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被逆转,其中特异性干扰DNMT1后效果略为显著,提示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对于鼻咽癌中DLC-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DNMT1的调控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2.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s)——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从 iPS细胞发展历程、获得 iPS细胞的几个关键步骤 (如基因导入方式、诱导 iPS细胞所需因子组合与小分子化合物运用和体细胞种类选择等)、病人或疾病特异性 iPS细胞、iPS细胞体内外诱导分化与其衍生物的临床应用和制备无遗传修饰的(genetic modification-free) iPS细胞的可行性与前景等方面对 iPS细胞最新研究进展做评述.日本和美国研究小组先后用4种基因将小鼠(2006年8月)和人(2007年11~12月)的体细胞在体外重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此后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iPS 细胞的研究和关注度呈爆炸式增长.体细胞重编程、去分化和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再次成为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一样,iPS细胞在体内可分化为3个胚层来源的所有细胞,进而参与形成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迄今,在体外已由 iPS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出功能性的多种成熟细胞.因此,iPS细胞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药物发现与评价等方面极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高通量SNP基因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基因组时代,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已迅速成为了生物医学许多领域的焦点。发展可靠、敏感、经济、稳定、高通量的SNP基因分型技术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着重于高通量SNP基因分型技术的原理、利弊以及这些技术在这个领域过去几年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44.
用鼻咽相对特异性调控区建立N-LMP1转基因小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EBV LMP1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构建了EDL 2、PLUNC p双启动子调控鼻咽癌来源的LMP1(latentmembraneprotein 1,潜伏膜蛋白 1)的表达载体 ,采用受精卵前核显微注射法构建转基因小鼠。结果表明 ,在所获得的 5 8只转基因首建鼠中 ,4只整合阳性 ,其中的一只转基因小鼠在鼻咽、前胃、舌根等部位检测到了外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5.
46.
原癌基因抑或原瘤基因姚开泰(湖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Proto-oncogen应译为原瘤基因,而不是原癌基因。其理由是:Onco是肿瘤,而不是专指癌,癌是恶性肿瘤之一种。例如,在以往的译名中,tumor-suppressivefactor译为抑...  相似文献   
47.
本文报道以人Epstein-Barr病毒的潜伏膜蛋白基因BNLF-1作为目标基因,插入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NeoSV(x)的克隆位点上,由此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NeoSV(x)-LMP及其反义载体pZipNeoSV(x)-anti-LMP,通过质粒DNA的电转染和G418培养基筛选,然后对10个抗性克隆进行基因整合分析,获得6个含MLV-LTR/BNLF-1融合基因的阳性克隆,采用Northern杂交及Western印迹证明,在克隆细胞中表达了2.6kb的mRNA片段及相应的蛋白质分子,这是由BNLF-1基因的EDL1启动子表达的产物。  相似文献   
48.
本文运用定点克隆法并结合鸟枪法,对人类鼻咽癌细胞抹CNE2转化基因Tx中一个与转化作用有关的Eco RI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此种克隆方法的运用,大大减少了DNA模板的数量,并加快了测序的进展。将序列分析结果输入美国NCI的CRAY-2型超级电子计算机作进一步分析,以寻找基因库中的同源序列,酶切位点,开放阅读框架(ORF)。在人类DNA基因数据库中没有找到同源序列,从而证实Tx基因是一种新的人类转化基因。计算机的分析还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基因在人类鼻咽癌发病学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是首次报道的Tx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9.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由囊胚期胚胎内细胞团分离培养获得,具有保持未分化状态的无限增殖能力。hE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内和体外均可分化形成所有三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的衍生物。hESCs一般在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饲养层上培养和扩增。为了优化培养条件,目前人们已发展了多种人类细胞饲养层和无饲养层、非条件培养基体系。hESCs可以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为揭示人胚早期发育机制和发展多种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奠定了基础。hESCs可以在体外进行遗传修饰,将有助于揭示特定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调控和功能。对hESCs的深入研究将极大地推动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进展,并将最终应用于临床,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50.
DNA微阵列(或芯片)技术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DNA微阵列或芯片(DNA microarray or chip)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又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它是利用光导化学合成、照相平板印刷以及固相表面化学合成等技术,在固相表面合成成千上万个寡核苷酸探针,或将液相合成的探针由微阵列器或机器人点样于尼龙膜或硅片上,再与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标记的DNA或cDNA杂交,用于分析DNA突变及多态性、DNA测序、监测同一组织细胞在不同状态下或同一状态下多种组织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发现新的致病基因或疾病相关基因等多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