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构建高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05ZYH33菌株plcR基因敲除株,通过比较突变株与野生株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研究plcR基因在2型猪链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plcR基因,多重交叉PCR及RT-PCR鉴定并测序验证。比较野生株与突变株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小鼠攻毒实验分析plcR基因缺失对细菌毒力的影响。【结果】经RT-PCR证实05SSU0241与05SSU0242共转录,通过多重交叉PCR及RT-PCR证实成功构建plcR基因缺失突变株,基本生物学特性显示突变株的生长速率、菌落形态、溶血活性均无显著改变,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野生株攻毒的小鼠死亡率为70%,突变株攻毒的小鼠死亡率为40%,毒力较野生株显著降低。【结论】plcR基因作为2型猪链球菌有毒株基因组中特有的外源基因,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阐释结核分枝杆菌丙氨酸消旋酶原有抑制剂D-环丝氨酸的作用机制,建立丙氨酸消旋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并用此模型筛选到新的抑制剂分子。【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中丙氨酸消旋酶基因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得到可溶性的大量表达。表达后的蛋白质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一方面将纯化后的蛋白和D-环丝氨酸共结晶以解析其抑制剂作用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并优化丙氨酸消旋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体系,用D-环丝氨酸验证体系的可行性并用该体系筛选本实验室药物库中的384种小分子片段、792种化合物及2 200种中药样品。【结果】得到的共晶晶体衍射能力2.50?,晶体空间群为P41212,晶胞参数a=b=163.92?,c=57.44?。结构分析表明,D-环丝氨酸进入活性位点之后与磷酸吡哆醛相互作用形成磷酸吡哆胺,使得磷酸吡哆醛的C4?原子与K42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破坏,从而改变了结核分枝杆菌丙氨酸消旋酶的活性中心氢键网络。同时经D-环丝氨酸验证建立的抑制剂筛选体系可行,获得阳性化合物分子2个。【结论】依据我们所建立的高通量筛选体系可以有效地为结核分枝杆菌丙氨酸消旋酶筛选到可信的抑制剂分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体内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本文通过建立叶酸缺乏的孕鼠模型,探讨叶酸缺乏对胎鼠宫内发育的影响,并研究胎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系统的表达变化。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叶酸缺乏组6只、正常对照组6只,分别饲以不舍叶酸和含2mg叶酸/kg的纯合饲料。四周后与雄鼠交配,于怀孕第13.5天(13.5dpc)对孕鼠剖腹取胎,观察和评价胎鼠发育指标,并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比率进行统计。用Real-timePCR法检测胎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生长因子I受体(IGFIR)、胰岛素生长因子II(IGFII)、胰岛素生长因子II受体(IGFIIR)、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叶酸缺乏组雌鼠合笼前每日体重增长量降低,13.5dpc胎鼠吸收胎和死胎比率升高,胎重下降,IUGR比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缺乏组胎鼠肝脏组织中IGFII和IGFIIR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FI、IGFIR、IGFBP-1和IGFBP-3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叶酸缺乏会导致小鼠孕中期胎鼠IUGR比率升高及胎肝IGFII和IGFIIR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叶酸缺乏对IGF系统基因的调控,可能与胎鼠I-UGR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4.
向日葵是世界上著名的油料作物和观赏植物之一,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医药活性。本文研究了绿原酸、多糖、黄酮和多酚4种次生代谢产物在向日葵各生长阶段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成熟期的向日葵花盘多糖含量最高为52.2 mg·g~(-1),开花期的向日葵花盘绿原酸含量最高为2.64 mg·g~(-1),苗期的叶中黄酮和多酚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0.94和11.75 mg·g~(-1)。综合考虑这4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和积累情况,花期的向日葵花盘和现蕾期的叶最具有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5.
3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杂种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细胞质分别来源于提莫菲维(T.timotheevii),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偏凸山羊草(Ae.venyricosa)的3种普通小麦的雄性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恢复系及其上的mtDNA用12个线粒体基因探针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为:⑴T、K、V型不育系的mtDNA在组织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⑵T、K、V不育系的mtDNA与共同的保持系间显著不同,失测mtDNA与小麦cms有关;⑶在  相似文献   
106.
藏北申扎地区下石炭统永珠组下部孢子组合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藏北申扎永珠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的永珠组孢子组合,发现孢子43属,70余种(包括未定种)。组合特征如下:1)缺乏欧美植物地理区早石炭世典型的石松类植物的小孢子Lycospora属及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重要孢子属;2)出现较多早石炭世早期(杜内期),甚至泥盆纪晚期分子。呈现出新老化石的混合现象;3)北半球和南半球孢子的混合组合,同时也是冷、暖微古植物群混合,既有相当于中国早石炭世晚期大塘期以及西欧维宪期典型属种,又有南半球澳大利亚(包括巴西和非洲大陆)的维宪期的典型种。从孢子化石混合现象看,永珠组应为近岸浅水或滨海条件下的沉积,下伏地层的孢子化石再沉积现象说明当时有一次很大的海平面下降,在邻近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剥蚀区。说明杜内期末期—维宪期初期,申扎地区出现一次由冈瓦纳大陆冰川发育造成海平面相对下降。形成区域上不整合界面———洛工组或“巴日阿朗寨段”底部的不整合界面。混合孢子组合中的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孢子化石的发现,印证了杨式溥、范影年和林宝玉推断的冈瓦纳冰川自早石炭世维宪期(大塘期)开始就影响到西藏申扎的推论。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头颈部肿癌临床活检新鲜组织和石蜡包埋组织的两种处理标本,分别采用核酸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种技术,分析了头颈部肿瘤组织基因组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的同源序列,并研究HPV16的感染同头颈部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喉鳞状细胞癌DNA中有HPV16 DNA同源序列,检测频率在20.0%以上。2.PCR扩增石蜡包埋肿瘤组织DNA中HPV16的URR(病毒基因上游调控区)中的序列,电泳分析扩增产物在喉乳头状瘤、喉癌、鼻腔内翻性乳头瘤和口腔癌中检测率分别是11.1%、20.0%、42.9%和27.3%。3.研究表明HPV16 DNA阳性率与喉癌原发部位,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人乳头瘤病毒可能是头颈部肿瘤的病毒病因之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抗8氮鸟嘌呤的F9-1 aza突变株细胞与大鼠胸腺细胞融合,在HAT培养基中成功地筛选到FRT杂交细胞。该种细胞与亲本细胞F9-1 aza的细胞形态完全不同,呈成纤维样、上皮样、圆形或多突起样的分化细胞形态。在扩大繁殖后主要为成纤维样或上皮样细胞。对其中一个集落FRT-1核型检查表明杂种细胞染色体众数为80(范围62—88),C分带显示??包含F9和大鼠胸腺细胞二个亲本的染色体。FRT-1细胞的乳酸脱氢酶图谱中出现由大鼠LDH-A亚基与小鼠LDH-A亚基组成的杂种酶带。该细胞接种到经x光照射的129/Sv-ter小鼠皮下不能长瘤,亦不能在软琼脂上生长,表明F9-1 aza细胞的恶性表型已受到大鼠胸腺细胞基因组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矿业活动对农田土壤Hg富集的影响,采集铜陵市新桥矿区周边村庄(新建村、叶湖村、新湖村、湖城村)农田土壤样品.应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土壤总汞(THg)及各形态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污染水平.结果表明:新桥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总汞的平均浓度为(0.137±0.078) mg·kg-1,超过铜陵市土壤背景值.4个村庄的土壤总汞平均浓度为新建村(0.221 mg·kg-1)>新湖村(0.118 mg·kg-1)>叶湖村(0.115 mg·kg-1)>湖城村(0.096 mg·kg-1).其中新建村不同形态汞的平均含量顺序为残渣态(0.036 mg·kg-1) >碱溶态(0.031 mg·kg-1) >过氧化氢溶态(0.022 mg·kg-1)>酸溶态(0.020 mg·kg-1)>水溶态(0.012 mg·kg-1).分析表明,距矿区远近是影响农田土壤汞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受污染的新桥河流加大了该地区农田土壤汞污染程度,而有机质影响总汞及过氧化氢溶态汞在土壤中的积累和转化.土壤汞污染地累积指数为新建村(1.559)>新湖村(0.654)>叶湖村(0.616)>湖城村(0.356),其中新建村农田土壤汞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0.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轻症感染可由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但重症感染则诱发肺脏免疫损伤。流感病毒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可被位于细胞膜、细胞器膜及胞质内的重要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介导识别,活化一系列激酶及转录因子,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成熟和分泌,进一步激活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应答细胞,介导炎症反应和诱导免疫病理损伤。PRRs是研究天然免疫应答启动机制及抑制重症感染诱导免疫病理损伤的重要靶点。现就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中的TLR3、TLR7/8、TLR4、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和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NLR)在流感病毒感染中的识别及下游信号通路在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