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87篇
  8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浙江杭州午潮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量化的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可以客观地揭示植物群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植被恢复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浙江杭州午潮山45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和排序等数量化方法,分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 午潮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可划分为3个群落类型: 木荷群落、白栎-薄叶山矾群落和青冈群落。3个群落类型中,树木个体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均无显著差异,而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青冈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木荷群落,但与白栎-薄叶山矾群落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DA)排序表明,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和地形等解释了群落分布46.4%的变异,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海拔、坡度、坡向和透光度对群落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而土壤全磷、速效钾含量和海拔可能是影响午潮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素。53.6%未能解释的部分可能归因于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13.
探究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不仅有助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也能够反映植物的生态策略, 但不同菌根类型树木生长过程中根叶形态学功能性状的适应策略仍有待探究。本研究依托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平台(BEF-China)选取7种丛枝菌根(AM)树木和7种外生菌根(EM)树木的纯林, 测定各个树种的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比根长、根系直径、树高生长速率、地径生长速率及细根生物量等根叶形态学功能性状和生长指标, 探讨了两种菌根类型树种间的根叶形态学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 与AM树种相比, EM树种具有较小的比叶面积、吸收根平均直径和生长速率, 但具有更大的叶干物质含量; 两种菌根树种之间的比根长和细根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树高生长速率、地径生长速率和细根生物量等功能性状及生长指标在不同菌根类型、树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中均存在显著差异; 且树种、根功能型、菌根类型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对根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EM树种地上指标的种内变异均大于种间变异, 而AM树种地上指标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程度类似; 但两种菌根树种细根生物量的种间变异均大于种内变异。尽管两种菌根树种地上部分生长速率较快通常表现为较低的叶干物质含量, 但AM树种通常拥有较高的吸收根比根长, 而EM树种拥有较粗的运输根平均直径。吸收根比根长越低, 两类菌根树种的细根生物量就越多。由此可见, 根叶功能性状对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其中运输根主要在EM树种地上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吸收根主要与AM树种的地上部分生长有关; 但两类菌根树种的地下细根生物量均与吸收根有关。  相似文献   
114.
bFGF活性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bEGF的生物活性稳定性。方法:通过在不同稳定剂中,改变bEGF与肝素钠结合的比例,经MTT法检测bEGF生物活性。结果:以甘露酵、甘油和人血白蛋白作物稳定剂时,bEGF与肝素钠的最佳结合比例为3:1,以海藻糖作稳定剂时,bEGF与肝素钠的最佳结合比例为1:1,以右旋糖苷作稳定剂时,bEGF与肝素钠的最佳结合比例为2:1。以右旋糖苷作稳定剂最好,在甘露酵、甘油和人血白蛋白稳定剂较好,以海藻糖作稳定剂稍差。结论:配方中有肝素钠存在可明显提高bEGF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5.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ST同工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抑制剂“AMANO-3”水解样品中的线粒体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AST),测定血清中剩余的胞浆型AST同工酶(c-AST)活性,进而与总AST活性相比较并计算出受抑制剂水解的m-AST同工酶活性.由于此方法采用蛋白水解反应破坏m-AST,因此测定方法可直接应用于生化自动分析仪.亦建立了一个适于日立7150分析仪的AST同工酶联合测定方法.其测定和计算出的m-AST同工酶批内CV为3.5%~7.9%;其结果(y)与AST同工酶电泳迁移率(x)相关.y=1.019x-0.489,r=0.996(n=30).测定了113名健康人m-AST和c-AST,其m-AST参考值范围1.64~9.64U/L,x±s=(5.641±2.013)U/L;c-AST参考值范围5.69~16.81U/L,x±s=(5.641±2.013)U/L.  相似文献   
116.
MicroRNA调控固有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croRNA(miRNA)是近几年继siRNA之后非编码RNA研究的又一热点.它通过与靶mRNA的特异性结合,在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研究表明,miRNA可能参与脊椎动物固有免疫应答的多个环节.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它们不仅成为重要的固有免疫受体活化后的信号调节分子,而且能够直接干扰病毒复制而发挥抗病毒效应.miRNA可能与经典的固有免疫应答体系共同组成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同时,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还可以通过自己编码miRNA或者改变宿主细胞miRNA表达谱直接或间接地干扰很多宿主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实现逃逸机体免疫清除的目的.因此,miRNA水平的相瓦作用可能是病原微生物与其宿丰展开免疫“博弈”的重要战场.  相似文献   
117.
海州常山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海州常山花的挥发性成分.从海州常山花中共鉴定出了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94.10%,主要有烷烃、醛、醇和酸类.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2,6,10,14-四甲基十六烷(17.25%)、棕榈醛(10.57%)、1-辛烯-3-醇(6.7...  相似文献   
118.
讨论用(A)KTAexplorerl00快速纯化工艺开拓系统进行凝胶层析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所涉及的限定条件问题.对该系统有关特性测试及应用表明,它具有加样量少、重复性好、定性和定量准确、快捷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9.
针对每个患者使用最适合的药物,以求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为了实现这样的"个性化医疗",除了需要能控制患者病根的新型治疗药之外,还需要用来选择用药对象的诊断药.  相似文献   
120.
试验以长穗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 ,与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TAI 2 7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表明有 4条与长穗偃麦草同源的染色体 ;以P .stipifolia (St)基因组DNA为探针 ,有 4条与St同源的染色体 .这说明TAI 2 7中有 4条St染色体 .TAI 2 7是异代换 附加系 .对TAI 2 7中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进行显微切割 ,并建立其微克隆库 ,从中筛选获得了中间偃麦草的特异性探针 ,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为一新序列 .这为进一步筛选抗病、抗逆和优质基因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