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2003年至2007年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3年至2007年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7年间所有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标本和病区的分布构成情况以及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五年间大肠埃希菌的总分离率变化不明显,但其阳性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5.02%增至2007年的6.26%;其在泌尿生殖道标本(尿液标本和尿道分泌物标本)的分离率最高(50.5%),其次是呼吸道标本(36.66%);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室最高(20.7%),其次是普外科(18.3%),所有内科病区(不含ICU)占46.6%;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大于50%,仅对其中5种的耐药率每年均低于50%。结论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总分离率没有明显变化,但阳性分离率有呈上升趋势,其对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所以感染的治疗应当依据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192.
为弄清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ns利它素以及探讨两种卵寄生蜂搜索寄主的过程中的学习记忆能力,本实验采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对来源于灰白蚕蛾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灰白蚕蛾交配未产卵雌蛾腹末鳞片、卵表及其卵液中存在吸引两种赤眼蜂的利它素,且腹末鳞片和卵表中的利它素溶于正己烷,而灰白蚕蛾处女蛾和交配已产卵雌蛾腹末鳞片中没发现吸引两种赤眼蜂的利它素.在学习行为方面,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学习能力较强,其羽化后学习经历可明显增强其对灰白蚕蛾卵表和卵液的挥发性物质的趋性,而幼期经历对其行为没影响;短管赤眼蜂的学习能力较弱,无论是羽化后的学习经历还是幼期的学习经历对其在卵表和卵液挥发性物质的搜索行为中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3.
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适宜生长温度、产孢量等表型特征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为多主棒孢霉侵染引起的黄瓜叶斑病和茎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病菌适宜生长温度;采用PDA培养基25°C黑暗培养5 d和21 d,计测不同表型菌株单位面积产孢量;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不同表型菌株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C;在PDA平板25°C黑暗培养5 d,气生菌丝稀少型菌株cu-4、cu-5即大量产孢,产孢量明显多于气生菌丝丰茂型菌株;在试验浓度下,5个试验菌株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依次为:代森锰锌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速克灵百菌清嘧菌酯多菌灵。【结论】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在适宜生长温度、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试验浓度下,供试菌株对多菌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极低(抑制率40%),这2种杀菌剂已失去对该地区黄瓜褐斑病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4.
人体微生态系统存在于胃肠道、口腔、泌尿生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多个部位,其中以肠道中的微生态系统最为主要和复杂。肠道菌群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宿主的免疫与代谢,并受到宿主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当下国内外人体肠道微生态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5.
我国淡水水华蓝藻-束丝藻属新记录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 Mort.ex Born.et Flah.)的藻丝、营养细胞、藻丝末端细胞(Terminal cells)、异型胞(Heterocysts)、厚壁休眠孢子(Akinetes)的形态和大小等特征易变,对鉴定工作造成许多闲难.所以该属的分类一直以来是藻类学者面临的长期难题.基于当今束丝藻属的分类研究,对我国淡水水体束丝藻属进行了研究,比较了该属的藻丝、营养细胞、异形胞、厚壁孢子及末端细胞的特征,发现了我困淡水水体的2个新记录种:柔细束丝藻(Aphanizomenon gracile Lemmermann)和依沙束丝藻(A.issatschenkoi(Usacev)Progkina-Lavrenko),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96.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 4CL)在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该研究利用转录组数据在甘薯品种QS48中鉴定了11个4CL基因,并将这些基因命名为Ib4CL1~Ib4CL11。序列比对和功能域分析发现, 11个Ib4CL蛋白均具有典型的4CL结构特征,包含保守的BoxⅠ和BoxⅡ的结构域。进化和保守基序分析显示,Ib4CL1和Ib4CL2属于Ⅰ类4CL,Ib4CL3属于Ⅱ类4CL,而Ib4CL4~Ib4CL11属于4CL类似蛋白。转录组数据和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Ib4CL3和Ib4CL10在甘薯QS48的叶中转录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茎和块根,与绿原酸的积累呈正相关关系;Ib4CL4和Ib4CL8在嫩叶中表达较高,与花青素的积累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甘薯4CL基因在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7.
本研究基于几何形态学测量分析方法对库蠓亚属6种库蠓(渐灰库蠓Culicoides grisescens、光胸库蠓Culicoides impunctatus、日本库蠓Culicoides nipponensis、灰黑库蠓Culicoides pulicaris、刺螫库蠓Culicoides punctatus、天祥库蠓Culicoides tienhsiangensis)的翅脉形态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6种库蠓种间的亲缘关系。首先对库蠓亚属6种、24头标本翅脉使用几何形态学标点法标记12个地标点,并通过普氏叠加、典型变量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对6种库蠓翅进行比较分析以及种间亲缘关系探讨。结果显示,翅形变化与亲缘关系结果一致,即6种库蠓的翅形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光胸库蠓和渐灰库蠓的翅形变化最小,亲缘关系最近,而日本库蠓与其他5种库蠓的翅形变化最大,亲缘关系最远。初步证实了几何形态学能够做为一种辅助工具对蠓科昆虫进行种间关系及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98.
利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数据,结合试验地常规气象观测系统的气象数据,分析冬小麦4个生育期(分蘖期、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内CO_2通量的日变化,研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NEE为-360.15g C·m-2,总初级生产力总量为1920.01 g C·m-2,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分蘖期表现为碳源,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表现为碳汇.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平均值为0.03 mg CO_2·μmol-1,光饱和时的生态系统生产量平均值为1.53 mg CO_2·m-2·s-1,月平均生态系统呼吸为193.92g C·m-2·month-1.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4个生育期NEE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NEE与饱和水汽压差的相关关系极显著,越冬期达显著水平.冬小麦分蘖期、越冬期和灌浆期NEE日总量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拔节期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9.
中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稻作品种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稻作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选育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导致种植的稻作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多样性下降,已经受到关注。然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元阳哈尼梯田,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已经保护了当地的水稻资源,高度的多样性依然存在。采用半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评价方法(PRA),在村寨和农户两个水平,调查分析中国云南省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稻作品种多样性,尤其是当前仍在种植的传统品种的多样性,为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农家就地保护提供典型范例。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0个村寨750户中,共种植135个具不同名称的水稻品种(组合),包括100个传统品种,12个杂交稻组合和23个现代育成品种;种植传统品种的面积占总稻作面积的56.2%;平均每个村寨种植9.7个品种,最多的达19个,最少仅4个;每个村寨至少种植2个传统品种和1个现代品种;种植最多的是传统品种"老粳糯",有12个不同村寨种植;大多数传统品种仅有12个不同村寨种植。有11个村寨(占的30个村寨36.7%)的所有农户均种植传统品种。在农户级水平上,有611户(占81.5%)种植传统品种;有391户(占52.1%)同时种植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其种植传统品种与现代品种的面积比例平均为1/2;仅种植传统品种的有220户(占29.3%)。平均每户种植2.2个品种(组合),最多的农户种植5个品种,包括3个传统品种,1个现代常规品种,1个杂交稻组合。传统品种的丰富度,村寨平均为5.9,最高达12,而农户平均为1.541;传统品种的均匀度,村寨平均为0.670,农户平均为0.192;不同村寨种植传统品种的差异度平均值为0.702。其中太阳老寨、新寨村、欧乐、多沙和上马点等5个村寨传统品种的丰富度与均匀度均较高,在稻作传统品种农家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村寨和农户水平,传统品种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7,0.925);村寨传统品种丰富度与农户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3);村寨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与村寨传统品种丰富度和农户数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r=-0.570,-0.370*)。在如此小的耕地面积(142.29hm2)上,当前生产上仍种植着如此丰富的稻作传统品种,实属少见。高度异质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习俗是哈尼梯田传统稻作品种多样性种植的重要因素,建议将元阳哈尼梯田作为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农家就地保护区。  相似文献   
200.
束丝藻(Aphanizomenon Morr. ex Born. et Flah.)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水华蓝藻之一, 由其引发的水华已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及生态安全问题。然而, 目前对束丝藻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为了揭示环境因子对束丝藻的影响, 研究从淡水水体限制因子?磷入手, 探讨其对束丝藻的生理生态效应, 研究了不同磷浓度(0.00、0.02、0.05、0.50、1.00 mg/L)对水华束丝藻的生长、光合作用及碱性磷酸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华束丝藻在磷浓度低于0.50 mg/L 条件下, 其比生长速率()、最大光合反应(Pm)、饱和光强(Ik)、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均下降, 而暗呼吸(Rd)显著增加, 这表明培养基磷浓度低于0.50 mg/L 时,水华束丝藻产生磷营养胁迫, 导致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呼吸作用增强, 进而抑制其生长。为了应对这种胁迫, 束丝藻显著增加了其碱性磷酸酶活性(APA), APA 的增加, 使得水华束丝藻能够分解有机形态磷物质转化为其可利用无机磷来缓解磷胁迫。当磷浓度高于0.50 mg/L 时, 水华束丝藻各种参数并没显著性差异, 表明磷浓度高于0.50 mg/L 能够保证水华束丝藻的正常生理特征。这些结果揭示了在低磷条件下, 水华束丝藻能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APA 等生理响应, 使其保持生存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