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环胶州湾湿地规划对局地气象环境影响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岛市2008年发布的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利用城市尺度边界层大气数值模式模拟不同湿地类型和不同湿地面积建设方案下,青岛环胶州湾地区大气温度、风速的变化特征,并对环胶州湾湿地变化潜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数值分析表明,城市水体湿地的设置有利于城市气温的减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提高地面风速;湿地面积减小,会造成局部地区气温升高,风速下降.影响气温、风速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湿地面积增加和减少区域附近.与水体湿地比较,沼泽湿地对城市气象环境的调节作用较弱.这些认识对环胶州湾地区城市规划应重点考虑的因素给予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2.
PICC置管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是将静脉导管通过周围静脉插入上腔静脉,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是肿瘤化疗、长期输液的患者,既保证了营养支持治疗和化疗周期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但置管后相关感染时有发生,尤其是免疫功能下降的肿瘤病人,由于治疗需要置管时间较长,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3.
【目的】挖掘能影响桑天牛Apriona germar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挥发物,为筛选桑天牛的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收集不同危害状态[健康(CK)以及桑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危害]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分析鉴定出桑天牛成虫对其产生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皆以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居多,且有多种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每种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都有一种或几种特有的成分。桑天牛成虫仅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蒎烯、乙酸叶醇酯、壬醛、α-萜品醇、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正十六烷6种挥发物产生显著的电生理反应,对其他挥发物无反应,其中雌成虫对壬醛的电生理反应最强,而雄成虫对乙酸叶醇酯的电生理反应最强。嗅觉反应结果显示,丙烯酸-2-乙基己酯仅对桑天牛雌成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乙酸叶醇酯则仅对雄成虫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壬醛对桑天牛雌雄成虫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α-萜品醇则对其有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叶醇酯、壬醛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桑天牛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有较好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辽宁省2007~2012年流行性风疹病毒基因特征,本研究用Vero/Slam细胞从辽宁省2007~2012年风疹暴发和散发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45株风疹病毒(Rubella,RV),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RV分离株E1基因的945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将辽宁省145株RV与世界卫生组织(WHO)RV 13个基因型的32株参考株基于739个核苷酸片段的基因定型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提示,辽宁省2007~2012年145株RV分离株均属于1E基因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00.0%和97.6%~100.0%。与2株WHO 1E基因型参考株(Rvi/Dezhou.CHN/02,RVi/MYS/01)序列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9.2%和98.2%~100.0%.除RVi/Shenyang.Liaoning.CHN/13.11/13株病毒在E1基因的第246位发生了突变(Val246-Ala246);RVi/Shenyang.Liaoning.CHN/13.11/4和RVi/Liaoyang.Liaoning.CHN/26.11/2株病毒在E1基因的第262发生相同突变(Asp262-Asn262)外,其他毒株在N-型糖基化位、血凝抑制位点和中和位点等重要抗原位点均未发生变化,抗原性稳定。辽宁省所有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E1蛋白的第338位氨基酸发生相同突变(Leu338-Phe338)。本研究证实1E基因型为辽宁省RV的优势基因型,近6年来辽宁省风疹疫情是由1E基因型RV的多个传播链引起。  相似文献   
45.
家蝇抗菌肽Defensin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通过酵母系统表达家蝇抗菌肽Defensin基因,并初步鉴定其抗菌活性。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Ⅰ将分泌型重组表达质粒pPIC9K/Defensin线性化后,运用氯化锂转化法将其转入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中,行G418加压筛选和PCR鉴定;所得阳性转化子转至摇瓶,28℃条件下0.5%甲醇诱导表达,连续诱导培养4 d后,上清液进行Tricine-SDS-PAGE检测表达效果,并采用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检测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E.coliK12D31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家蝇抗菌肽Defensin在毕赤酵母中得到了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E.coliK12D31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说明酵母系统适合抗菌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6.
沙蒿金叶甲是沙蒿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危害严重,导致大量沙蒿死亡。本文在宁夏宁东地区荒漠景观中选择了生长在荒漠草原沙壤土质丘陵地、流动半流动沙丘地、人工固定沙丘地3个以沙蒿为主要建群种的样地,调查了沙蒿金叶甲的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垂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沙蒿金叶甲在3类生境中的平均虫口密度分别为10.54、11.55和8.53只·丛-1,有虫株率分别为81.54%、85.15%和85.92%,3个样地中沙蒿金叶甲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沙蒿金叶甲种群在3个样地中的发生均呈单峰型,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种群数量最大。沙蒿金叶甲在沙蒿上的垂直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上段(40~70 cm),在不同株高段的虫口密度与其分布高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沙蒿金叶甲种群数量变动与沙蒿地径、新梢长度、海拔等因子密切相关;主成分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显示,沙蒿金叶甲种群数量变动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平均气温升高有利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47.
为了获得足够多纯度高且有活性的肝靶向肽-人内皮抑制素融合蛋白(HTP-r ES),首先研究了BL21/p ET21b-HTP-r ES重组菌株的生长曲线和最佳诱导时机;单因素分析不同p H值、不同诱导时间、不同诱导剂浓度、不同诱导温度时融合蛋白表达量;通过包涵体洗涤、复性、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肝靶向肽-人内皮抑制素融合蛋白;最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和MTT对融合蛋白进行活性鉴定。结果表明,BL21/p ET21b-HTP-r ES重组菌株在1.5–3.5 h处于对数生长期,培养基p H 8.0、IPTG终浓度0.06 mmol/L、42℃、诱导表达5 h为最佳表达条件。包涵体洗涤后纯度达60%,经复性、纯化后获得的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5%以上,对人肝癌细胞具有靶向性,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研究确立了融合蛋白最佳表达条件以及复性、纯化条件,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盐胁迫下胡杨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nhx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TAB法提取经600 mmol·L-1 NaCl胁迫处理后的胡杨总RNA,利用SMART技术构建载体为λTriplEx2的盐胁迫条件下胡杨的表达型cDNA文库(SSL)。文库的滴度为1.2×106 pfu·ml-1,重组率约为90.6%,扩增后的滴度为3×109 pfu·ml-1,容量约为2.4×1011。插入片段长度均大于400 bp,平均长度约为790 bp。从文库中随机挑选32个阳性克隆进行3′端测序,并将测序结果通过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数据库进行比较,发现有23个EST序列与已知序列有明显的同源性,而其余的与NCBI中的已知序列相似性较低(e值>10-4),可能是未知基因。其中序列SSL061、SSL179与脱水素序列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同时合成引物,通过PCR扩增文库的方法,从中筛选获得存在于植物细胞膜上并在植物受盐胁迫时起重要作用的nhx基因,进一步验证了文库的质量。  相似文献   
49.
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源于多管水母属(Aequoria Victoria)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标记物,该文对GFP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0.
了解辽宁省1997~2014年流行麻疹野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基因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1997~2014年分离的63株H1a基因亚型麻疹病毒(Measles,MEV),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扩增麻疹病毒(MEV)血凝素(H)基因全长和N基因的450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将辽宁省63株MEV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1993~1994年麻疹病毒H基因型代表株、中国疫苗株沪191(S-191)和长春47(C-47)基于H全长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1997~2014年63株MEV均属于H1基因型的H1a亚型,并分为两个簇(cluster 1和2)。H基因的进化速度低于N基因的进化速度。所有63株MeV在H基因第240位均由丝氨酸(Ser S)突变为天冬酰胺酸(Asn N),在243位由精氨酸(Arg R)突变成甘氨酸(Gly G),第481位由酪氨酸(Tyr Y)突变为天冬酰胺酸(Asn N),另外在397位上cluster 2毒株均由脯氨酸(Pro P)突变成亮氨酸(Leu L),其他具有生物学和免疫学活性的位点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