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实验旨在对Enterobacter cloacae Z0206菌进行发酵培养,以制备胞外多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产多糖菌E.cloacaeZ0206的深层发酵制备细菌胞外多糖,在此基础上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以及还原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深层发酵制备的E.cloacaeZ0206胞外多糖产量为6.62g/L,其在5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1.57%和40.08%。提示E.cloacaeZ0206细菌胞外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具有开发为抗氧化类食品或药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2.
海南岛吊罗山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海南岛吊罗山的蕨类植物进行了专题研究。吊罗山有蕨类植物 4 3科 10 0属 2 13种及 4变种 ,其中 5种为海南新记录。蕨类物种密度高达 5 5 .8种 / 10 0km2 ,为海南蕨类多样性中心之一。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以水龙骨科和膜蕨科为优势科 ,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 ,热带分布的科、属、种分别达到 10 0 %、93.2 %和 95 .3%。在垂直分布上 ,蕨类植物的生态特点与植被类型相关 ,随着海拔升高 ,阳生性蕨类减少 ,阴生性蕨类、附生与石生蕨类增多 ,蕨类物种多样性在海拔 6 0 0~ 10 0 0m地段最为丰富。按照 2 0 0 1年IUCN红色名录等级及标准评估 ,在海南岛范围内 ,吊罗山有 36种受威胁蕨类植物 ,其中 6种为极危物种 ,13种为濒危物种 ,17种为渐危物种 ,这 36种受威胁蕨类中有 8种属于国家II级保护植物。导致这 36种蕨类植物受威胁的原因主要有 :人为直接破坏、生境旱化和分布区限制  相似文献   
123.
鸡眼草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4.
1982年4月19日,是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达尔文进化论令人满意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揭示了地球上众多生物起源与发展的内在原因,它是十九世纪最巨大的科学成就。它的产生,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学的支配成为真正的科学。达尔文的学说至今仍然是认识千变万化的生命现象的一把钥匙。当然,这一百年来生物学发展很快,尤其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学家们进一步提出新的学说,对进化论加以丰富、发展,使它得到修正,逐步趋于完善。现代达尔文主义突变学说本世纪以来,生物学家们发现了生物个体经过突变,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推动生物进化,这称为突变学说。后来,一些科学家采用人工诱变的办法,如用X射线照射果蝇,使其产生突变,这些突  相似文献   
125.
在具有不同土壤铅(Pb)背景值的云南大叶茶主产区,分析了11个大叶茶种群(简写为P1, P2, …… P11)所在地的土壤Pb含量,相应各种群的老、嫩叶Pb含量和富集系数,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这些种群的遗传特征,以期认识不同大叶茶种群在不同Pb背景值下对Pb的吸收积累特征及其遗传分化状况。结果表明:(1)在本研究区域内,大叶茶种群间土壤Pb含量、老叶和嫩叶Pb含量、富集系数差异显著,土壤有效Pb、嫩叶Pb含量分别在0.78—15.20mg/kg和2.03—7.02 mg/kg之间,嫩叶Pb富集系数变化范围为0.001—0.24;种群内差异小,例如P6种群内嫩叶Pb含量在2.82—2.84 mg/kg之间,嫩叶Pb富集系数变幅为0.09—0.10。(2)筛选的10个ISSR引物扩增出81条带,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5.25%;Shannon’s指数(I)估算出种群间的变异为34.28%,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出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116,分子方差分析(AMOVA)也显示种群间变异占35.37%(P<0.001),表明不同种群的大叶茶出现了遗传分化。(3)UPGMA聚类分析发现,11个种群可分为5个类群,对Pb吸收累积能力高的与能力低的种群在聚类分析中存在明显分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Pb含量与PPB、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的 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3,-0.786,-0.581(P<0.05),土壤有效Pb含量与大叶茶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程度不同呈负相关。讨论分析认为,在土壤Pb高背景值条件下,部分大叶茶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不同种群对Pb的吸收累积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种群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对低铅富集的遗传分化现象的深入研究将可能为遴选拒吸收污染物的洁净种质、在污染条件下进行无公害生产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6.
围绕提高棉籽壳栽培草菇单产,本文进行了菌种选育、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等试验。结果表明:V2583是一株优良菌株。接种量以干料重的6%为宜。我国北方地区于七、八月在温室或塑料大棚种植为好;在棉籽壳中加入辅料:麸皮10%、尿素和过磷酸钙各0.4%和磷酸二氢钾0.1%,较单用棉籽壳栽培可提高产量40%以上;辅料中以麸皮增产效果最佳;料水比以1:1.7时产量最高;用发酵料栽培比生料栽培可提高产量10%左右;用波浪式栽培法,分两层播种,覆土0.7cm左右,波谷厚达3cm,产量高。采取上述综合措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表达犬细小病毒VP2蛋白(CPVVP2),用于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疫苗研制和VP2蛋白功能研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CPVVP2基因进行扩增,将CPVVP2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分泌表达载体pPICZαA中,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VP2,将该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中,在甲醇诱导下表达CPVVP2,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扩增了CPVVP2基因,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VP2在毕赤酵母菌中表达出约64.35kD蛋白。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明,表达VP2蛋白与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有反应性。结论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表达了CPVVP2蛋白,能被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识别。  相似文献   
128.
从废旧变压器周围采取的土样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降解菌,实验证明该菌株能以联苯作为唯一的碳源生长,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枯草杆菌,编号为WF1。分别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因素对2,3’,4’,5—四氯联苯降解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35℃、pH值7.0、装液量100 mL以下、接种量4%、PCBs起始浓度0.2 mg/L,250 mL三角烧瓶中150 r/min下振荡培养3 d。酶促反应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值7.5。  相似文献   
129.
根据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细胞膜对核酸荧光染料的不同选择通透性,用4μmol/L YO-PRO-1(YP)和4μg/ml 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96孔板中的细胞样品。分别在485/538 (Ex/Em, nm) 和530/590 (Ex/Em, nm) 的检测波长下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样品孔的YP和PI荧光强度。将YP和PI荧光强度值与用荧光显微镜对同一细胞样品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定量分析结果相对应,通过对YP荧光强度值与凋亡细胞数的直线回归分析 (r = 0.999,P<0.01),得到依据YP荧光强度值求得凋亡细胞数的直线相关方程。该方法可检测出样品中少至180个的凋亡细胞,具有灵敏度高和快速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0.
植物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颖  陈睦传 《植物学报》2000,17(1):1-10
本文概述了植物雄性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定位,综述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中不育系与保持系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转录和翻译产物方面的差异以及和雄性不育之间的可能关系,以及恢复系中的恢复基因分子水平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环境条件如光周期和温度对雄性不育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植物雄性不育基因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