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类7号染色体专特性探针池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明显微切割、PCR技术和染色体绘画技术,构建了人类第七号染色体特异性探针池,并完成了一个7号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的家系分析。  相似文献   
42.
14个染色体区带特异性探针池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人类染色体显微切割和PCR技术,成功地构建了14个染色体区带特异性探针池,并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证明它们均分别来源于相应的被切割的染色体区带。  相似文献   
43.
脆性X综合征的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简便、快速、准确、价廉的脆性X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对6个智能低下家系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以及PCR直接扩增FMR1 5'端(CGG)n<\sub>重复序列、RT-PCR扩增FMR1基因的cDNA序列的分子遗传学检查。A家系先证者脆性X染色体高表达(35/273),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为脆性X综合征全突变患者;B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无脆性X染色体表达,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为非脆性X综合征患者;C家系的男性胎儿脆性X染色体表达(5/93),先证者及其母亲未发现脆性X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男性胎儿为脆性X综合征全突变患者,其母亲为前突变携带者,哥哥为嵌合体患者;D家系先证者脆性X染色体高表达17%,其姐姐脆性X染色体5%,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先证者为脆性X综合征全突变患者,其姐姐为嵌合体患者;E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F家系先证者发现可疑脆性X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为非脆性X综合征家系。结论: PCR直接扩增FMR1基因(CGG)n<\sub>重复序列联合RT-PCR扩增FMR1基因cDNA 序列简便、快速、价廉。可用于脆性X综合征的筛查、诊断及产前诊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间隙连接蛋白31(Connexin31,Cx31)是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家族的一员,目前对于Cx31的功能及其调节方式知之甚少。本实验利用Fmoe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合成Cx31羧基端一个多肽片段(250-266从),经HPLC纯化后偶联到匙孔槭血蓝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后采血检测、并纯化,采用Cx31myc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免疫沉淀实验,证实得到的抗体为抗间隙连接蛋白31的特异抗体。  相似文献   
45.
中国汉族群体vWF基因40内含子VNT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Amp-FLP与RFLP结合起来,检测vWF基因40内含子VNTR。调查长沙地区156名无亲缘关系汉族人,发现vWF基因40内含子VNTR基因136个。基因型152个,全部为杂合子,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此VNTR杂合率为0.9884,PIC为0.9883,是现已检出Amp-FLP中多态性最高的遗传标记。家系分析显示VNTR无遗传重组,依照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用高分辨  相似文献   
46.
一般认为,SCE 反映 DNA 的损伤,SCE分析可作为哺乳动物突变形成的重要指标,也可作为研究染色体稳定性的较好指标。近年来,SCE 分析在检测突变剂、致癌剂对染色体的效应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关于 SCE 的研究已成为细胞遗传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方面。但对于染色体结构畸变携带者的 SCE 分析,文献中尚不多见,在国内则还未有报道。  相似文献   
47.
硅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转染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NaI修饰硅纳米颗粒,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硅纳米颗粒与DNA结合力及对DNA的保护作用,同时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报告基因,以硅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转染的载体,转染HT1080细胞。经电镜观察证实硅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内;硅纳米颗粒与DNA结合后,能对DNA起保护作用;并且硅颗粒作为基因转染的载体,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HT1080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细胞。结果表明,硅纳米颗粒可作为基因转染的载体。  相似文献   
48.
采用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高分辨显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一例7p21.2→pter部分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进行研究,并综合文献报道的14例7P部分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就7p部分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核型与表型的相关关系、核型与疾病基因的相关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通过1例染色体7p21.2→pter部分三体患者的染色体分析、表型定位研究和相关文献复习比较,探索染色体区带与表型的关系。结果表明,7p21.2→p22是7p部分三体综合征的关键片段,生殖器畸形、髋关节脱位与7p15重复有关,心脏畸形与7p多个基因作用有关,颅缝早闭基因可能位于7p21.2→p21.3。  相似文献   
49.
染色体臂间倒位是染色体结构畸变的一种 较为多见的类型。据文献报道,目前人类第1,2, 3, 4, 5, 7, 8, 9, 10, 11、13, 14, 15, 16, 17, 18, 19号染色体以及X与Y染色体均存在臂 间倒位L2,3, 5-7,10,12-147。但12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尚未见正式报道。现将我室发现的一例核型为 46,XY,inv(12)(p11g13)的患儿的细胞遗 传学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染色体之间的相互易位是最常见的人类染 色体结构畸变之一。平衡的相互易位多以携带 者表现,临床表型往往正常,而流产及生出染色 体异常的子女是这类患者最突出的遗传学效 应。Rosental, Moirot及Patricia等分别报道了 2号与9号染色体之间的相互易位[4,2,3],我室在 遗传门诊中发现一个核型为46, XX, t(2; 9) 的相互易位携带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