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实验采用DA201-C型大孔吸附树脂对Alcalase蛋白酶水解鹿茸血3 h的水解液进行吸附,采用25%、50%、75%、100%乙醇分级洗脱,收集各组分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各洗脱组分具有不同疏水性值,同时测定各组分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75%乙醇洗脱组分的ACE抑制活性最高,为54.71%,且ACE抑制活性与组分疏水性值显著相关;100%乙醇洗脱组分的DPPH清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92.
以乳酸杆菌肽聚糖腹腔注射方式刺激小鼠,采用Affymetrix MOE430A基因芯片研究了乳酸杆菌肽聚糖对小鼠机体免疫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乳酸杆菌肽聚糖可以刺激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释放细胞免疫因子,其可能是通过激活TLR-NF-κB相关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抗菌肽BuforinⅡ的衍生物BF2-A/B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作用机制。【方法】琼脂糖电泳检测肽对DNA的断裂作用,凝胶阻滞实验研究肽与DNA的结合作用,圆二色谱考察结合肽后DNA结构的变化,荧光光谱分析肽与溴化乙锭竞争性嵌入DNA以及磷酸根对肽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BF2-A/B不断裂基因组DNA而是结合DNA,使DNA双螺旋结构变得松散,削弱碱基对间的堆积作用,并取代EB,使EB-DNA复合体系荧光减弱。而PO43-的加入减弱了肽对DNA-EB荧光的淬灭作用。【结论】衍生肽与DNA的结合方式是先靠静电引力吸附到DNA磷酸基团上,随即插入双螺旋沟槽,嵌入碱基对间。BF2-B有更多的正电荷,更强的插入沟槽和嵌入碱基对的能力,使得其结合DNA的能力比BF2-A强。  相似文献   
9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作者就目前林改的进展情况,提出来还存在哪些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围绕当前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更好的解决在林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基于穿膜肽和抗菌肽构效关系改造获得的新肽P7的抗菌活性及其对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机制.[方法]微量稀释法和溶血实验分析P7的抑菌活性及其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膜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术和扫描电镜分析P7对E.coli膜通透性、膜完整性的影响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激光共聚焦分析P7在E.coli细胞中的定位;凝胶阻滞实验测定P7与E.coli基因组DNA结合能力.[结果]P7比母肽显示更强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4-32 μmol/L,且在作用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弱的溶血活性.P7可以增加E.coli外膜和内膜的通透性,使E.coli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表面结构受损.同时P7可以穿过E.coli细胞膜在细胞质聚集并与基因组DNA结合.[结论]P7通过增加E.coli内外膜通透性,穿过细胞膜与胞内DNA结合发挥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6.
记述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新鲜粪便收集的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二中国新纪录种:E.worleyi Lepp,Todd & Samuel,1972和E.klondikensis Hobbs & Samuel,1974,高原鼠兔是其寄生新宿主.鼠兔标本保存于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孢子化卵囊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97.
本文探讨胶原蛋白肽对高脂日粮小鼠抗氧化能力及血脂代谢的影响。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n=8):分别饲喂正常日粮,高脂日粮,添加0.5%和1%胶原蛋白肽及0.1%硫辛酸的高脂日粮。42 d后测定小鼠全血(血清)和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及血脂水平。结果表明:0.5%和1%胶原蛋白肽都可显著降低机体ROS水平及MDA含量(P<0.05),增强抗氧化能力(P<0.05),改善血脂水平(P<0.05)。1%胶原蛋白肽能使机体抗氧化能力及血脂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0.5%的添加量效果不显著。适量的胶原蛋白肽可有效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高脂膳食造成的氧化应激,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乳酸菌抗氧化活性与缓解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的关系。方法评价5株乳酸菌体外抑制大鼠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活性,用DSS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研究抗氧化性不同的菌株体内抗氧化活性;小鼠分成7组,分别是Control组、DSS组、L.plantarum Fn008+DSS组、L.casei Fn012+DSS组、L.acidophilus Fn022+DSS组、L.sakei Fn034+DSS组和L.acidophilus Fn037+DSS组。结果体外实验表明,Fn022和Fn034的丙二醛(MDA)抑制率高于LG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n008和Fn037的MDA抑制率显著低于LGG,Fn012的MDA抑制率最低。体内实验表明,DSS可导致小鼠氧化应激,升高结肠内容物的自由基水平,降低结肠抗氧化能力;Fn008和Fn037预处理能显著降低DSS诱导结肠内容物的自由基水平,Fn008能显著降低结肠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提高结肠抗氧化能力,Fn022和Fn034的干预能力居中,Fn012的干预能力最弱。相关性分析表明乳酸菌体外MDA清除率与体内MPO有负相关趋势(r=-0.862,P=0.06)。结论乳酸菌抗氧化活性与其在肠道抑制炎性细胞激活的作用有关,本实验中Fn008和Fn037具有显著的体内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0例患者治疗前及自觉症状缓解时hs—CRP、WBC、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急性发作期的阳性率以及自觉症状缓解时的阴性率。结果:①hs-CRP、N%、WBC在自觉症状缓解时均明显低于哮喘急性发作期(P〈0.05);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hs—CRP、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哮喘患者经治疗自觉症状缓解时hs-CRP、WBC阴性率均高于N%阴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既可作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感染的敏感指标,又是反映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的早期评判指标,比WBC、N%更迅速、敏感。  相似文献   
100.
食物氧化蛋白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摄食不同方式氧化酪蛋白对小鼠肠道菌群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方法分别以H2O2/Cu2+、HClO处理酪蛋白,丙二醛(MDA)处理酪蛋白、大豆蛋白。雄性KM小鼠分为6组:酪蛋白组,H2O2-Cu2+氧化酪蛋白组,HClO氧化酪蛋白组,MDA氧化酪蛋白组,大豆蛋白组和MDA氧化大豆蛋白组,饲喂10周。结果酪蛋白和大豆蛋白经氧化处理后羰基含量显著上升(P0.05),体外消化率下降。饲喂氧化蛋白饲粮的小鼠结肠内容物乳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lO和MDA氧化酪蛋白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氧化大豆蛋白组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氧化蛋白处理引起小鼠结肠组织MDA上升,其中MDA氧化蛋白处理达显著水平(P0.05);结肠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上升,其中H2O2/Cu2+和MDA氧化蛋白组达显著水平(P0.05);H2O2/Cu2+氧化酪蛋白处理引起结肠GSH-Px显著升高(P0.05);氧化蛋白引起结肠总抗氧化能力(T-AOC)下降,其中H2O2/Cu2+、HClO氧化酪蛋白和MDA氧化大豆蛋白处理达显著水平(P0.05)。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与结肠肠球菌呈负相关(R=-0.81,P=0.051);蛋白羰基含量与结肠乳杆菌呈显著负相关(R=-0.94,P0.01);大肠埃希菌(R=0.93,P0.01)和肠球菌(R=0.85,P0.05)分别与蛋白羰基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氧化后蛋白消化率降低、羰基含量增高,导致肠道乳杆菌减少,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上升;结肠黏膜脂质过氧化,氧化损伤程度与蛋白氧化处理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