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质粒载体pUM3上的抗砷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含有强启动子(tae启动子)并具有广泛寄主范围特性的IncQ族质粒pMMB24上,成功构建了含有强启动子的抗砷质粒pSDRA3,以及删除调节基因片段的组成型表达的抗砷质粒pSDRA4。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将其导入专性自养极端嗜酸性的喜温硫杆菌中,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喜温硫杆菌的遗传转移系统,构建了冶金工程菌T.caldus(pSDRA3)和T.caldus(pSDRA4)。与野生菌相比,重组菌抗砷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2.
通过比较6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对家蝇蛋白的吸附解吸特性,发现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能优于其他5种,吸附流速、浓度影响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性能。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未经诱导的家蝇蛋白的吸附量可达217.18mg/g(以干树脂总量为基准),洗脱率为76.48%。吸附后的大孔吸附树脂用15%、35%、55%的乙醇溶液阶段洗脱,各洗脱组分的疏水性逐渐增大,蛋白质含量也明显增加。用E.coli、S.aureus和B.subtilis对各洗脱组分进行抑菌活性测定,抑菌活性随洗脱组分的疏水性增加而增大。测得55%乙醇洗脱组分的抑菌活性最大,其中对E.coli的抑菌圈直径达5.8mm。  相似文献   
73.
动物的免疫功能不仅与外部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而且可能在种群调节中有重要作用.为探讨青藏高原地区根田鼠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从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逐月捕获根田鼠,测定其脾脏重量及二硝基氟苯诱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冷季1(2006年9~10月)个体的脾脏指数及迟发性超敏反应与暖季(2006年4~8月)个体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冷季2(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和冷季3(2007月2~4月)个体脾脏指数、以及冷季3个体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均显著低于冷季1和暖季个体,表明根田鼠免疫功能随冷季而显著降低.此外,冷季2不同年龄个体间的脾脏指数呈显著差异.我们认为,青藏高原冷季低温是影响根田鼠免疫功能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且冷季2不同年龄个体免疫功能的差异对根田鼠种群自动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动物蛋白质营养中小肽的吸收及其生理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不仅形成游离氨基酸,而且还生成相当数量的小肽。小肽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从而被组织利用。对小肽的吸收机制及其特点、蛋白质消化过程中小肽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一些蛋白质中潜在的生物活性肽和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营养学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洱海蓝藻水华暴发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洱海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洱海藻类水华暴发季节水质营养水平及浮游植物多样性, 并探讨了洱海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环境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洱海蓝藻水华在6-10月份大量暴发, 蓝藻数量高达107 cells/L, 水华种类为微囊藻(Microcystis)属的一些种, 微囊藻在6-10月份占绝对优势, 最高可达90%以上. 分析5-11月洱海营养水平, 其中7月营养水平最高, 浮游植物生物量10月份最大(以叶绿素a表示). 使用SPSS里的pearson分析了浮游植物和各理化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浮游植物种类, 总磷(TP)对微囊藻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76.
球虫是专一性地寄生于宿主体内且对宿主有很强致死性的一种原生动物。艾美耳球虫是高原鼠兔的主要寄生物。利用艾美耳球虫防治高原鼠兔将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人工感染不同剂量的艾美耳混合球虫研究了对高原鼠兔的致死毒力。高原鼠兔的成体死亡率与球虫的感染剂量呈正相关关系,感染600 × 104 个/ mL 剂量的球虫可导致大部分高原鼠兔成体死亡,而感染60 ×104 个/mL 剂量的球虫可导致全部亚成体死亡;成体和亚成体的死亡率无性别间的差异,其死亡时间分别为第4 d和第8 d。感染60 × 104 个/ mL 剂量球虫的高原鼠兔随粪便排出的卵囊数量最大。本研究结果表明,艾美耳球虫对高原鼠兔的非急性致死效应类似于慢性杀鼠剂的作用。如果野外大剂量投放艾美耳球虫制剂后,不仅有望短期内有效降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而且其控制效果可具长效性的潜在优点。  相似文献   
77.
为了检测苦参碱诱导JM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Cathepsin D、Fas-L的表达情况,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加药及未加药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Cathepsin D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半定量PCR检测Cathepsin D mRNA在转录水平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Cathepsin D、Fas-L蛋白表达。结果显示0.6mg/ml倒加药组细胞培养72h,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athepsin D阳性信号主要位于呈凋亡形态学改变的胞浆和胞核内。其阳性细胞率在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处理组Cathepsin D的mRNA转录上调。处理组前体Cathepsin D(52kD)的条带亮度较对照组强,而切割后产物(32kD)亮度较对照组弱;Fas-L在处理组表达上调。提示:苦参碱诱导JM细胞的凋亡伴随Cathepsin D及Fas-L的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78.
营养条件对pcDNA3\|HBS质粒DNA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考查营养条件对质粒DNA的生产影响,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含pcDNA33-HBS质粒的大肠杆菌JM109。实验结果表明:碳源、氮源质粒DNA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葡萄糖是质粒合成过程中较佳的碳源,蛋白胨是较佳的氮源。在MP9P培养基中,选择适合的硫酸铵浓度对质粒DNAR的生产有一定作用。由于Gly,Asp,Glu能提供合成核苷酸的氮源,在M9G培养基中添加1.2g/L的Asp,1.0g/L的Glu和0.4g/L的Gly后,经20h培养,质粒产量可达25mg/L。外源核苷也影响质粒DNA的产量,通过添加0.4g/L胞革与胸苷的混合物(摩尔比为1:1)到M9P培养基中,质粒DNA的产量可达35mg/L。  相似文献   
79.
干旱胁迫下根系与地上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使植物叶片及时感知土壤水势变化, 从而使植物在没有真正受到干旱伤害时即可做出主动、快速的抗旱应答反应, 而在这一过程中, 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和pH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表明, 干旱胁迫下鸭趾草(Commelina communis L.)、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木质部汁液中pH的变化很不相同, 且该pH变化和木质部汁液中硝态氮离子浓度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 然而, 饲喂实验表明, 无论对于何种植物, 蒸腾流中硝态氮离子浓度的增加都可有效地增加气孔对ABA的敏感度; 分根实验进一步表明, 土壤中硝态氮营养的增加可明显提高气孔对根信号的敏感度。以上结果说明, 氮素营养可以和根信号相互作用共同操纵气孔运动。  相似文献   
80.
比较了基础所和北医大提供的两株7TD1细胞。选择北医大细胞株进行克隆,筛选出对IL-6增殖反应性和依赖性较强的3株细胞(7TD1 MC1、7TD1 MC4、7TD1MC5)。其中,7TD1 MC5细胞的反应曲线呈典型的“倒S”形,对IL-6有很好的反应性和依赖性。MTT比色法显示了与~3H-TdR掺入法一致的结果,采用7TD1 MC5细胞及MTT比色法测定IL-6生物活性,可减少仪器测试的费用和避免放射性污染。确定了培养基中IL-6的最适浓度(2ng/ml)。细胞传代培养和冻存6个月,7TD1 MC5细胞对IL-6的反应性和依赖性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