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81.
白僵菌对茶小绿叶蝉田间防效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孢子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是影响其田间防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球孢白僵菌YP9(CCTCC No:M209238)孢子萌发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田间应用条件:营养物质为2%麸皮浸出液(自然pH);孢子悬浮液喷洒浓度为5×10~7孢子/mL;在气温为23℃~28℃时喷洒。经昆明和无锡两试验地田间防效验证,该白僵菌在上述条件下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高达65%,与茶农常用化学农药——天王星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2.
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工程菌BSGN6,并应用显色法和96孔板培养方法筛选N-乙酰氨基葡萄糖高产突变株.研究表明显色反应时添加四硼酸钾溶液1 μL、PDABA 125 μL、反应时间5 min、反应温度96 ℃时,N-乙酰氨基葡萄糖检测的准确度最高.通过多轮ARTP诱变及高通量筛选最终获得突变株(4A12),3L罐发酵GlcNAc产量达到36.14 g/L,较出发菌株(BSGN6)提高了65.32%.经过50次传代后性状稳定.ARTP诱变技术作为获得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高产菌株的有效途径,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相比,本方法更加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183.
分阶段pH调控提高2-酮基-L-古龙酸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酮古龙酸菌Ketogulonicigenium vulgare和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生产2-酮基-L-古龙酸(2-KLG)的生产效率,分析了pH对K.vulgare和B.megaterium生长和产酸的影响,发现K.vulgare和B.megaterium的最适生长pH值分别为6.0和8.0,但是K.vulgare的糖酸转化活力在pH7.0时达到最大值,因此提出了三阶段pH控制策略(第一阶段:0~8h,pH8.0;第二阶段:8~20h,pH6.0;第三阶段:20h至发酵结束,pH7.0)以促进K.vulgare生长和2-KLG生产。结果表明,三阶段pH控制策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2-KLG的产量(77.3g/L)、生产强度(1.38g/(L·h))和L-山梨糖消耗速率(1.42g/(L·h)),分别比恒定pH7.0时提高了9.7%、33.2%和25.7%。  相似文献   
184.
【目的】研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 erevisiae)中乙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ACS1和ACS2的生理作用。【方法】将来源于S.cerevisiae的ACS1和ACS2分别进行过量表达,研究过量表达ACS1和ACS2后S.cerevisiae胞内乙酰辅酶A含量、ATP水平、甲羟戊酸途径转录和乙醇耐受性等生理学特性变化。【结果】与出发菌株相比,过量表达ACS1和ACS2使得:(1)胞内乙酰辅酶A含量提高了2.19倍(ACS1)和5.02倍(ACS2);(2)胞内ATP含量提高了3.93倍(ACS1)和2.05倍(ACS2);(3)甲羟戊酸途径8个关键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4)S.cerevisiae对乙醇胁迫抵御能力显著增强。过量表达ACS1对乙醇胁迫的耐受能力强于过量表达ACS2。【结论】增加胞内乙酰辅酶A的含量可以显著增加甲羟戊酸途径碳代谢流量,并增强S.cerevisiae对发酵过程主要副产物乙醇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