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1.
记载和描述了伞菌目(Agaricales)、小皮伞科(Marasmiaceae)、脉褶菌属(Campanella Henn.)真菌3种,确认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暗淡脉褶菌[Campanella tristis(G.Stev.)Segedin]为中国新记录种,并提供线条。  相似文献   
412.
中国食用菌名录   总被引:63,自引:50,他引:63  
作者系统地考证了我国食用菌的名称,排除了过去报道中的187个名称,同时新增了82个名称,本文共收录中国食用菌966个分类单元,包括936种、23变种、3亚种和4变型。对每个名称按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进行了订正,将曾报道的、但应作为其他种的同物异名者列在其正名之后,所有名称定名人的缩写全部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加以规范化。  相似文献   
413.
沿丝伞属Naematoloma P.Karst.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全世界有20多个种,国内常见种有:丛生沿丝伞N.fasciculare、亚砖红沿丝伞N.sublateritium、橙黄沿丝伞N.capnoides、多鳞沿丝伞N.squamosum、褐黄韧伞N.epixanthum、  相似文献   
414.
蒙古戈壁地区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采集自蒙古国戈壁地区的6份自然发酵乳中分离到14株乳酸菌,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糖发酵试验和乳酸旋光性的测定,鉴定结果:乳酸球菌5株,包括Lactococcus lactissubsp.cremoris 1株,Pedio-coccus.(后缩写为Ped.).urinaeequi3株,Pediococcus.pentosaceus1株;乳杆菌9株,包括Lactobacillus.(后缩写为L.)helveticus8株,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1株。蒙古国戈壁地区自然发酵乳中的优势菌为Lactobacillus.helveticus,其次为Pediococcus.urinaeequi。  相似文献   
415.
在阳光照射和自然阴干两种干燥方式下,测定了香菇中麦角钙化甾醇的含量。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了麦角甾醇转化为麦角钙化甾醇的转化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通过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位点竞争实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对麦角钙化甾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机制和构象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揭示了麦角钙化甾醇在体内的传输机制。结果表明,阳光照射能够提高香菇中麦角钙化甾醇含量。麦角甾醇在溶液状态下经过紫外光照射4h,麦角甾醇转化为麦角钙化甾醇的转化率为21%。荧光光谱表明麦角钙化甾醇通过静态猝灭机制猝灭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在288K时有利于麦角钙化甾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在较高温度下麦角钙化甾醇不能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热力学参数分析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疏水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是结合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位点I是麦角钙化甾醇和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主要结合位点。结合过程中能够发生能量转移,结合距离是3.46nm。结合过程轻微地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和微环境。  相似文献   
416.
卓娜  伊丽  浩斯娜  吉日木图 《微生物学报》2019,59(10):1948-1959
【目的】传统发酵乳制品是一类未经任何处理自然发酵而成的,其微生态环境未遭破坏,从而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自然发酵酸驼乳常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且效果良好,与其中丰富的乳酸菌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目前有关自然发酵酸驼乳微生物菌群及多样性相关研究甚少。因此进一步挖掘内蒙古地区双峰驼自然发酵酸驼乳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方法】本研究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测定了苏尼特和阿拉善双峰驼的自然发酵酸驼乳中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序列,并对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多样性分析表明,苏尼特双峰驼酸驼乳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种群差异性比阿拉善双峰驼酸驼乳大,细菌多样性也高。在门水平上,苏尼特和阿拉善双峰驼酸驼乳中的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上,苏尼特双峰驼酸驼乳主要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为优势菌群,阿拉善双峰驼酸驼乳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为优势菌属。此外,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等的含有食源性致病菌和环境污染菌的菌属被检出。综上所述,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酸驼乳的乳酸菌种类及优势菌群有较大差异,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结论】通过本研究,不仅对苏尼特和阿拉善双峰驼自然发酵酸驼乳乳酸菌的组成和种类有了明确的认知,为评估发酵酸驼乳微生物群落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的同时为今后筛选优势菌群和挖掘新型益生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17.
长白山区黏菌物种多样性编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记载了长白山地区黏菌 2 10种 ,隶属于 32属 10科 6目 3亚纲。其中 ,环丝团网菌 (Arcyriaannulif eraTorrend)、大团网菌 [A .major (G .Lister)B .Ing]、暗红垂网菌 (A .oerstedtiiRost .)、球囊白柄菌 [Diacheabul billosa (Berk .&Br.)A .Lister]、高山双皮菌 (DidermaalpinumMeylan)、白煤绒菌 [Fuligocinerea (Schw .)Mor gan]、大粉瘤菌 [Lycogalaflavofuscum (Ehrenb .)Rost .]、金黄绒泡菌 (PhysarumcitrinumSchum .)、刺发网菌 (Stemo nitisflavogenitaJahn)、半网发网菌 (S .hyperoptaMeylan)和小孢发网菌 (S .microspermaB .Ing)等 11个种为吉林省新记录种。给出了全部物种的市县级地理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418.
葱属根茎组8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报道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国产葱属根茎组的8种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研究,发现染色体数目2n=16或32,核型属2A 或2B型,对称性较高。其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别为:Allium leucocephalum 2n(2x)=16=12m+2sm +2st(2SAT); A,strictum 2n(4x)=32=16m+4sm+12st;A.ramosum 2n(2x)=16=14m+2st (2SAT); A.bidentatum 2n(4x)=32=24m+4sm+4T;A.tenuissimum 2n(2x)=16=10m+4sm+ 2st(2SAT),A.anisopodium 2n(2x)=16=12m+2sm+2st(2SAT);A.anisopodium var.zimmermanni anum 2n(4x)=32=24m+4sm+4st(4SAT); A.condensatum 2n(2x)=16=14m+2st(2SAT)。多数种的染色体资料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19.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变化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子,其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研究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及其二者交互作用的响应,是揭示这些不确定性、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基础。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建群种短花针茅和优势种无芒隐子草两种植物凋落物,开展为期4年的长期分解实验,探究两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实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自然降水(C)、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梯度,副区为0(N0)、30(N30)、50(N50)和100(N100) kg hm-2 a-1 4个氮素梯度。结果表明:(1)增雨和氮沉降促进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减雨反之,降水对两种凋落物影响具有差异,而氮沉降的作用不依赖于物种;(2)氮沉降缩短凋落物分解周期5.12%-14.82%,增雨与氮沉降交互缩短凋落物分解周期3.69%-28.75%;(3)降水始终有利于凋落物中碳、纤维素和木质素释放,而分解后期氮沉降对其影响不显著,凋落物分解后期主要受木质素分解速率控制。综上所述,影响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为降水,其次是氮素,二者对凋落物分解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20.
放牧强度引起的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变化是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逐步向退化方向演替;植物群落高度逐渐降低(P<0.05),密度逐渐增加(P<0.05),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植物群落和原有群落优势种地上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而退化指示物种的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P<0.05);轻度、中度放牧条件下群落物种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5);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Simpson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在不同放牧强度下产生不同的响应,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