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8篇
  4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刀耕火种与早稻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唐代诗人温庭筠描述的这番景象,对于基诺族巴卡小寨的村民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祖祖辈辈都在位于云南边陲的基诺山上,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而据文献记载,那预示着收成希望的熊熊大火,在云南这块古老的高原上,已经绵延不绝地燃烧了几千年。  相似文献   
342.
李玉作为我国唯一的食用菌院士,是中国菌物学科专业的创始人,食用菌科研领域的开拓者,食用菌产业的领路人。在种质资源上,创建了“一区一馆五库”的菌物保育体系;在栽培技术上,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木腐菌草腐化”的创新理论,破解作物秸秆基质化利用技术难题;在深加工利用方面,构建了“食用菌主食化和全株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新思路;在应用推广方面,创造性提出了“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战略,探索出“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食用菌“五位一体”科技扶贫新模式;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创立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菌物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菌物学科和食药用菌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43.
树舌(Ganoderma lipsiense)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树舌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甾体化合物、三萜、脂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生物碱类、酚类、内酯、香豆素类和甙类以及微量元素等。树舌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抗病毒、消炎抗菌、降血糖、调节血压、阻碍血小板凝集和强心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腹水癌、神经系统疾病、肝炎、心脏病、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和治疗胃溃疡、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胃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对树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44.
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发现来自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桑黄孔菌属一个新种蒙古桑黄Sanghuangporus mongolicus T. Bau, sp. nov.。该种主要识别特征为担子体多年生,半圆形,边缘薄,菌丝系统二体型,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厚壁,大小4.2–5×2.7–3.5μm。根据ITS和nrLSU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该种位于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并且形成1个独立的分支。本研究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特征示,并讨论与近缘种之间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345.
报道了采自吉林长白山的中国子囊菌一新记录属---类肉座菌属(Hypocreopsis)。该属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粪壳菌亚纲(Sordariomycetidae)、肉座菌目(Hypocreales)、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同时地衣状类肉座菌(Hypocreopsis lichenoides)也是中国的新记录种,对该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  相似文献   
346.
乌苏里江流域的伞菌及其它大型担子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乌苏里江流域伞菌及其它大型担子菌种类。基于作者2003年和2004年在中国黑龙江抚远、饶河、虎林和密山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所采得的1200余号标本。记载了132属328种,其中有27种为中国新记录(用星号标注)。此名录包括种的名称及其文献出处、采集地和引证的标本号,不列举同物异名。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及俄罗斯科学院生物与土壤研究所植物标本馆菌物部(VLA-M)。  相似文献   
347.
鹤类为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06~2010年共接收鹤类4种21只.通过对这些鹤类救助时间、救助地点和伤病情况的分析,可查明北京地区鹤类的分布情况,找到有效的保护、救护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北京地区的鹤类资源.  相似文献   
348.
真菌是真核生物中除植物和动物的第三类生物,其中拥有肉眼可辨识的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被泛称为大型真菌,即人们所熟知的蕈菌、蘑菇。分类学上大多数物种来自担子菌门,少数来自子囊菌门。随着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开展,真菌分类学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随着类群间进化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真菌分类系统经历了大量的调整,不断推陈出新,这让使用者难以把握。近期结合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担子菌门及子囊菌门的分类系统得以修订,为了方便广大研究者对大型真菌分类系统的需求,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菌物标本馆联盟的支持下,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世界大型真菌分类系统及信息平台上线。该平台提供了完整的大型真菌分类系统及相关分类信息,并在广泛的国内外合作基础上,实现定期更新。这将满足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并为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有力促进大型真菌分类系统的稳定性和前沿性。  相似文献   
349.
通过2011—2012年间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3个蒙古白丽蘑蘑菇圈样地的调查、采集和实验室研究,共分离得到蘑菇圈内、外可培养土壤真菌26属,其中圈上分离得到19属,圈外分离得到24属,圈上、圈外共有属17属。形态和分子鉴定确认特异性地存在于蘑菇圈上的土壤真菌有印度毛壳Chaetomium indicum Corda、花序棘壳孢Pyrenochaeta inflorescentiae Crous,Marinc.M.J.Wingf两种。7月1日到9月18日期间,蘑菇圈圈上与圈外土壤真菌数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8月11日圈上的数量明显多于圈外。种类数目除了圈外在7月24日变化较大外,其余圈上和圈外均相对平稳。蘑菇圈外土壤真菌数量和种类随着土层加深呈减少趋势,但深度为7~14 cm的土层圈上土壤真菌数量大量增加,圈外的种类丰富于圈上。分析认为蘑菇圈抑制土壤真菌的种类,但对一些特定种类的生长有利,同时圆形闭合且活跃的蘑菇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真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0.
近年来在中国,蘑菇中毒已成为食物中毒事件中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是最常见的毒蘑菇种类。为切实预防该种中毒,揭示其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分析青褶伞在中国的时空分布信息,发现该种在1978-2020年中的20个年份中共出现于我国包含台湾省在内的17个省份,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偶有分布,华北和西北没有记载。青褶伞在我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体时间为3-12月份,集中出现在6-10月份。该种最早于仲春出现在华南地区(广东),随即向热带、亚热带的华南其他地区、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扩散并持续至中秋,从晚秋至初冬,该种分布范围不断南移萎缩至西南热带地区(云南勐腊县);在温带至寒温带,该种仅在夏末秋初出现在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