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6篇
  1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讨论了一类中心型半连续动力系统的阶1周期解和阶2周期解的存在性、个数及其稳定性,给出该中心型系统存在唯一、两个、无穷多个阶1周期解和阶2周期解的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理论结果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02.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形成方式及其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分析了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形成方式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树木折干形成的林隙最为普遍,占51.86%,其次是由于掘根风倒而形成的,占38.98%.林隙大多由两株树木形成,平均每个林隙拥有形成木2.63株.扩展林隙的大小多在100~300m2之间,其中以200~3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而以100~200m2者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冠空隙的大小多在100m2以下,其中以50~100m2所占面积比例最大,而以50m2以下的所占数量比例最大.大部分林隙是在大约40年前形成的,其中以10年前形成的林隙最多.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20~30cm之间,高度在20~30m之间.每株形成木所能形成的扩展林隙面积为72.94m2,冠空隙面积为25.06m2.  相似文献   
103.
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据对有较详细分布资料的220种昆虫的分析,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昆虫属东洋界范畴,但已接近古北界南缘;昆虫种类形成了古北,东洋两大区系成分交叉重叠现象.亦是两大区系交叉过渡地带。在我国东部地区,与鄱阳湖共有种的分布规律为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递减。本文论述了鄱阳湖33种昆虫在我国东半部分布的南北限。  相似文献   
104.
作者用高效液相层析(HPLC)法测定了汉、回、维吾尔(维)、哈萨克(哈)族新生儿胎儿血红蛋白(HbF)中~Gγ/~Aγ、~Aγ~I/~Aγ~T比值,共372例,其中汉族和回族各102例、维族99例、哈族69例。%~Gγ(~Gγ/~Aγ)均值:汉、回、维、哈族分别为66.83%、68.33%、70.44%和69.70%。低~Gγ者(<50%)4例:其中回族3例、哈族1例。高~Gγ者(>80%)25例:汉和哈族各5例、回族4例,维族11例。发现~Aγ~T杂合子99例分别为:汉21例、回23例、维26例、哈族29例。4个民族各发现1例~Aγ~T纯合子。%~Aγ~I(~Aγ~I/~Aγ~T)均值:汉56.83%、回55.58%、维50.94%、哈54.68%。~Aγ~T基因频率依次为0.113、0.123、0.141及0.225。两例比值异常者(1例维族高~Gγ85.42%、~Aγ~T杂合体。1例回族低~Gγ43.4%,~Aγ~I纯合体)经γ基因图谱分析,确定高~Gγ值者γ珠蛋白基因型为-~Gγ-~(AG)γ-~Aγ~T(~Aγ~I)-/-~Gγ-~Aγ~I,(~Aγ~T)-;低~Gγ值者为-~(GA)γ~I-/-~Gγ-~Aγ~I-。  相似文献   
105.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was used to analyze 2 populations: 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 and 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 across three different communities representing three succession stages, in Dinghu Mountain, China. These two were middle succession species in the lower subtropical broad-leaved forest. Four AFLP primer combinations using total 48 individuals of S. superba provided 24, 40, 27 and 27 reliable bands, of which 15, 23, 23 and 16 were polymorphic, respectively. Similarly, total 48 individuals of C. chinensis provided 27, 20, 33 and 39 reliable bands, of which 12, 5, 15 and 13 were polymorphic respectively. These bands were used as presence/absence data to assess the levels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ose species. From average heterozygosity, S.superba possessed higher molecular variation than C.chinensis.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S.superba wa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within population(95.99%, P<0.001), with 4.01%(P<0.001)genetic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 Similarly, AMOVA indicated the most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C. chinensis wa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within population(75.36%, P<0.001), with 24.64%(P<0.001)genetic variation among communities(24.64%). 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ividuals of S.superba from the same community did not cluster together, while the individuals of C.chinensis from the same community roughly cluster together. The above results reflect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different species suggesting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micro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community on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of which to forest succession resulted in genetic divergence.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土地利用的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影响,是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采用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博斯腾湖流域1995-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ESV)演变。结果表明:(1)流域旱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荒漠、草甸、湿地、水域、灌木面积呈现波动增长趋势;裸地、草原、冰川积雪、阔叶、针叶面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流域23年间ESV呈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波动增大趋势,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构成流域ESV主体。水域、草甸和草原是流域ESV变化主要的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其中水域和草甸为正向贡献因子;草原为负向贡献因子。(3)流域ESV总体空间分布呈"北偏高,南偏低",唯一高值集聚区(博斯腾湖)点缀在低值区的格局,ESV南北空间差异明显;研究区年平均湿地和水域面积之和仅占总面积的3.61%,主导着整个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是流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心。(4)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热点区域变化不大,冷点区域面积大且呈缩减趋势。流域北部的ESV空间演变较为显著,其原因是荒漠和裸地、草原和草甸等自然生态系统转换频繁。研究区南部的绿洲区的扩张使得局部冷点区转为次冷点区。  相似文献   
107.
人工加工鹿茸较为复杂,不易掌握。尤其是烘茸,操作繁锁,加工周期长,需要耗费大量燃料或电力;在烘箱或烘房内进行,温度不易掌握;烘茸季节正值盛夏,在高温中操作,劳动强度较大。利用柜式太阳灶烘茸,不但不用燃料,而且操作简便,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并把原需约半个月左右才能烘干茸的时间缩短为3—5天,提高烘茸效率3—5倍。太阳灶烘茸新方法自  相似文献   
10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的技术,在pmol(10~(12)M)水平上,测定了不同时期单个蟾蜍脑垂体中精氨酸催产素(Arginine Vasotocin,AVT)的含量,发现排卵前期AVT含量最高,而排卵后则迅速下降;冬眠期AVT含量略高于排卵后期。AVT在蟾蜍动情、排卵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对深圳湾红树林引种的外来种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L.) Engl.)和无瓣海桑(S. apetala B. Ham.)的生态适应性、扩散现状及生态入侵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桑和无瓣海桑对深圳湾的气温、盐度、潮滩与土壤等基本适应,虽然极端低温是其生长定居的限制因子,但其子代的抗寒性逐渐增强,在局部区域有一定的繁殖力和扩散力,生态效益明显.从种群生物生态学特性、生态位理论、群落更新理论等方面分析认为,海桑和无瓣海桑在深圳湾造成生态入侵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