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编者按     
<正>在人类同疾病抗争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经历了从天然动植物产物、人工合成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到最近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类药物的演变。从长远看,随着细胞制备、基因编辑和递送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未来10~20年将会是一个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型疗法争奇  相似文献   
122.
在测得中国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1cDNA的核苷酸序列,并获得一株单克隆抗体(HCMLC1-8)的基础上,用PCR方法,以中国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1的cDNA模板,分别获得中国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1的各为98个氨基酸的N端和C端片段cDNA的克隆并进行了表达。同时进行了其表达产物和大鼠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和人心肌肌动蛋白以及单克隆抗体结合的研究,发现三者均和轻链1的N端相结合,结合们点各不相同。这些结合位点可能均位于轻链1的分子表面,而且如果轻链1在实验状态下先与肌动蛋白结合,则有可能影响轻链与重链间的彼此结合,肌动蛋白在体外能以不同位点结合肌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可能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3.
运用化学诱变法从产甘油假丝酵母获得19株渗透压突变株。对其生理及发酵性能的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渗透压敏感突变株的甘油产率皆显著降低并巨大多数渗透压敏感突变株的糖利用速度减慢.耐渗透压性能提高突变株的糖利用率几乎与亲株相同而甘油发酵性能改变呈现多样性,突变株如WL-OsmD、WL-OsmF以及WL-OsmH甘油转化率极度降低而突变株WL-OsmB的甘油耗糖转化率接近亲株。  相似文献   
124.
产甘油假丝酵母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编码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酵母细胞处于高渗压环境时,甘油被诱导合成以提高其胞内渗透压,这一过程受HOG途径的调控。GPD1基因为HOG途径的重要靶基因,高效表达使胞内3磷酸甘油脱氢酶酶活水平提高可极大地提高甘油的产量。本研究将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glycerologenesis)染色体DNA经Sau3AI部分酶解后的5~10kbDNA片段与经BamHI线性化及CIP处理过的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质粒YEp51连接,以大肠杆菌DH5α为受体,构建产甘油假丝酵母的染色体基因文库。通过遗传互补法,在含50g/L氯化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15个转化子,对转化子0601进行了进一步鉴定,转化子0601所含质粒YEp0601带有YEp51的标记并可以消除Saccbaromycescerevisiae642菌株由于其GPD1,GPD2两基因的缺失突变而表现出的渗透压敏感性,表明已克隆到产甘油假丝酵母的编码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5.
利用重组Pichia pastoris生产腺苷甲硫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造甲醇利用型酵母Pichia pastoris来生产腺苷甲硫氨酸(SAM,S-adenosylL-methionine),我们将一个带有SAM合成酶基因的胞内表达质粒转化入Pichia pastoris菌株GS115,经过G418抗性筛选得到一株有两个基因拷贝的转化子。该菌在含有甲醇和甲硫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5d后,其细胞内的SAM的产量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0余倍。对该菌生产SAM的培养基中的碳源与氮源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碳源的控制对该菌SAM产量的影响很大。在试管水平,该菌在含有0.75%的L-methionine并且碳源和有机氮源经过一定程度优化的培养基中,生长6d后SAM产量达到1.58g/L。  相似文献   
126.
研究了产丙三醇假丝酵母(Candidaglycerolgenesis)产丙三醇及副产物与氧供给的关系。摇瓶试验发现其它营养条件一定,玉米浆添加量决定酵母量。在04%的玉米浆和装液比008时产丙三醇最高,副产物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最小,玉米浆和装液比影响丙三醇和副产物的形成。在5L的反应器中以搅拌转速控制供氧水平,菌体生长阶段比耗氧速率为28mg/(g·h),在发酵阶段比耗氧速率16mg/(g·h)。适量供氧能得到高产率的丙三醇,而只产生微量的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掌握大型医院神经内科医疗服务半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为科室健康发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临床科室服务半径的分析模型。方法:对神经内科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2007-2010年收治的26528例地方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本市住院病人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距离西安市较远的地区和外省病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分析住院患者人群分布特点,合理有效的配置卫生资源,为制定科室未来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晨尿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水平与轻度认知障碍(MCI)发病之间关系。方法:收集341例住院老年男性患者中段晨尿,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尿液AD7c-NTP浓度。同时,对患者进行痴呆系列测试、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根据测试结果剔除20例早老性痴呆患者,剩余321例患者根据测试及检查结果分为对照和MCI组,两组病例数分别为270例和51例,分析尿液AD7c-NTP浓度与年龄和MCI发病之间关系。结果:老年男性晨尿AD7c-NTP浓度呈偏态分布,测定结果中位数为0.475μg/L(0.001μg/L-8.85μg/L);对照组年龄76.0±9.0岁,AD7c-NTP测定结果中位数为0.467μg/L(0.001μg/L-8.85μg/L);MCI组51例年龄85.7±8.2岁,AD7c-NTP测定结果中位数为0.862μg/L(0.10μg/L-8.20μg/L);两组年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晨尿AD7c-NTP浓度与年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67(P=0.00)。未考虑年龄影响时,两组ln(AD7c-NTP)之间差异有显著(P=0.041);考虑年龄影响后,两组ln(AD7c-NTP)之间差异显著性消失(P=0.604)。结论:晨尿AD7c-NTP浓度与年龄相关,AD7c-NTP与MCI发病之间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通过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昆明小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探索不同放射剂量对小鼠健康状况及涎腺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八种不同剂量对昆明小鼠行体外全身照射,于照射后一个月内观察小鼠生长情况、体重变化;照射后一周、一个月检测各组小鼠血象的变化;测定放射半数致死剂量;照射后两个月,测定各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并对下颌下腺组织切片行HE染色。结果:13Gy和15Gy照射组小鼠的体重逐渐下降,一周后死亡,其余组小鼠体重最终呈增加趋势。X-射线全身照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Gy。照射后一周,照射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目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血象方面,除了7Gy组外,其他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一个月后,各照射组小鼠的血象均恢复正常。照射后两个月,9Gy组和11Gy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均显著低于0Gy组,且11Gy组较9Gy组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下颌下腺腺泡细胞数目逐步减少,结构排列紊乱,组织损伤逐渐加重。结论:X-射线全身照射引起小鼠健康状况受损,免疫功能减低,损伤程度与放射线强度呈剂量依赖性,小鼠半数致死量为10Gy,该剂量适合建立全身放射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和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 年8 月至 2014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C 患者116 例根据其治疗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 (1.0 g/次,4 次/d)、益生菌(2~4 粒/ 次,2 次/d)治疗,观察组增用川芎嗪(1~2 片/ 次,3 次/d)治疗,2 周后比较疗效、治疗前后 的炎症因子,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vs 84.48%,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白细 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 6.84± 1.23 VS 18.24± 2.56 pg/mL), IL-6 (168.90± 32.49 VS 16.24± 4.23 ng/L);IL-10 (15.17± 3.21 VS 16.77± 2.53 ng/mL);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alpha; 6.95± 7.25 VS 6.81± 1.84 ng/L); 与对照组治疗前、 后的IL-4(6.77± 1.52 VS 15.53± 2.75 pg/mL);IL-6 (170.21± 25.68 VS 18.17± 2.25 ng/L);IL-10(15.24± 2.83 VS 15.86± 2.24 ng/mL);TNF-alpha(17.01± 2.53 VS 7.63± 2.27 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 义(13.79%vs 6.90%,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及柳氮磺胺吡啶三联方案治疗UC 有较好的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