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基于西藏色季拉山4 hm2亚高山暗针叶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急尖长苞冷杉群落内6个径级(1~2、2~4、4~7、7~11、11~16、>16 cm)的植物在5个空间尺度(5 m×5 m、10 m×10 m、20 m×20 m、50 m×50 m、100 m×100 m)上的谱系结构。结果表明: 不同空间尺度上,该群落的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RI)和净最近种间亲缘关系指数(NTI)值均大于零,整体上表现为谱系聚集。在小空间尺度(5 m×5 m)上,谱系结构聚集强度最大。在所有空间尺度上,群落内小径级个体表现为谱系聚集,随着径级的增大(DBH>7 cm),逐渐表现为谱系发散,且发散程度随径级增加而增大。小径级个体的谱系聚集强度随空间尺度而增大;而大径级个体(DBH>7 cm)的谱系发散程度随空间尺度增加而增大。小径级群落的生境过滤和大径级群落的竞争排斥作用可能是驱动该区域急尖长苞冷杉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晶体蛋白N-末端氨基酸测序,设计简并探针,从对根结线虫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18菌株中克隆到1个含有杀线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片段。序列测定表明该序列含有两个ORF(orf1和orf2),其中orf1与基因cry6Aa1同源性为98%,已在GenBank上登录(Acc.NO.AF499736),并被命名为cry6Aa2。将克隆的该片段克隆到穿梭载体pHT304上,并转化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BMB171,重组菌株可形成米粒状伴胞晶体。生物测定表明,表达的毒素蛋白对北方根结线虫的LC50为9.47μg/mL,毒力与出发菌株(10.74μg/mL)相当。  相似文献   
63.
苏云金芽胞杆菌幕虫亚种T02菌株的伴胞晶体在芽胞外壁内侧形成,呈现晶胞粘连的现象。在此菌株中克隆了cry26Aacry28Aa两个基因,并对晶胞粘连现象与质粒的相关性做了系统研究。通过消除幕虫亚种T02菌株的质粒,得到了仅消除cry26Aa所在质粒的菌株BMB1151和无质粒的菌株BMB1152。通过穿梭载体将cry26Aacry28Aa两个基因分别和同时转化无质粒突变株BMB1152并表达,形成的晶体与芽胞独立存在不能粘连,表明在幕虫亚种染色体背景下仅仅cry的表达不能形成晶胞粘连现象,从而推断晶胞粘连现象可能与幕虫亚种两个基因所在的质粒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将cry26Aa在仅消除cry26Aa所在质粒的突变株BMB1151中表达,形成的晶体与芽胞也分别独立存在不能粘连,从而进一步推断幕虫亚种晶胞粘连现象与cry26Aa所在质粒有关。  相似文献   
64.
脆性X相关基因1编码蛋白FXR1P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其所结合的靶RNA目前所知甚少。本研究应用酵母三杂交技术对本课题组从pRH3-cDNA人脑海马RNA表达文库中筛选到的一种可能与FXR1P存在相互作用的RNA IQCE进行研究,以验证该RNA与FXR1P的相互作用。方法为:提取利用酵母三杂交技术初步筛选得到的酵母阳性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op10,利用其质粒不相容性分离插入了目的片段的pRH3′-cDNA质粒,将该质粒转化入含目的基因FXR1的酵母菌株L40-ura3/pHyb lex/Zeo-MS2/pYESTrp3/FXR1,进行一对一的酵母三杂交验证,最后将该片段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为IQCE的一段编码序列,而目前尚无研究报导FXR1与IQCE的相互关系。结论:提示FXR1P与IQCE mRNA存在相互作用,IQCE可能是FXR1P发育调控网络组成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65.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棘手,是SLE致残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证实,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SLE的病理过程,而JAK/STAT激活也被发现与ONFH的发生有关。我们推测并证实,JAK/STAT信号通路在SLE-ONFH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0只雌性MRL/lpr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脂多糖/24 h,2次+甲基强的松龙/24 h,3次)、对照组(加等量PBS)和治疗组(模型组+JAK1/2抑制剂巴瑞替尼/d, 6周),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小鼠抓力的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在第4周与第6周时,抓力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小鼠在第6周时,抓力值优于模型组(P<0.05)。造模第6周处死小鼠取双侧股骨头,观察股骨头形态及HE染色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股骨头呈球型,透亮,骨质坚硬,无软骨缺损;模型组小鼠股骨头呈不规则型,粗糙,色泽灰暗,股骨头有部分缺损;治疗组小鼠表现基本与模型组相似,总体股骨头外观形态较对照组不规则,色泽较对照组暗,股骨头有部分缺损,但其程度无模型组严重。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小鼠空骨陷窝率低于模型组(P<0.05)。通过Western印迹、ELISA和RT-qPCR检测,局部骨组织JAK/STAT通路(JAK1、JAK2、JAK3、STAT3)蛋白质表达、磷酸化水平、mRNA表达,血清及局部组织IL-6、TNF-α表达。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骨组织IL-6、TNF-α和STAT3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且模型组小鼠血清IL-6、TNF-α的含量较治疗组、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的软骨分解代谢物ADAMTS-4、MMP-13及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质JAK1、p-JAK1、JAK2、p-JAK2、STAT3、p-STAT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综上所述,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了MRL/lpr狼疮小鼠ONFH发病过程。选择性JAK1/2抑制剂可有效抑制ONFH炎症,改善骨结构及关节功能,并可能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ONFH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6.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而致瘤性DNA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可以使宿主细胞正常组织逐步向炎症组织转变,并可导致癌变.病毒整合可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和重排,产生新的融合基因,并导致宿主基因表达异常,也是病毒本身得以复制,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并长期维系自我生存的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对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规律以及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致瘤效应的研究和进展,并展望致瘤性DNA病毒整合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细菌杀虫剂研究和开发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等四种主要的细菌杀虫剂国内外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现状及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68.
苏云金芽胞杆菌幕虫亚种的伴胞晶体在预芽胞外壁内侧形成,呈现晶体芽胞粘连的现象。根据已发表的cry26Aa1和cry28Aa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苏云金芽胞杆菌幕虫亚种T02中扩增得到cry26Aa和cry28Aa基因,通过穿梭载体将这两个基因分别和同时转化到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BMB171后,透射电镜下可在芽胞外壁内侧和外侧同时观察到伴胞晶体,而单独表达时可在芽胞外壁外侧观察到伴胞晶体。结果表明,伴胞晶体在芽胞外壁内侧表达不单独依赖于启动子的时空调控,可能还受到晶体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从苏云金芽胞杆菌拟步行甲亚种YBT_1765中克隆得到一个大小约15.2kb的质粒pBMB175,构建了该质粒的限制性图谱,通过功能验证,将其最小的复制区定位在一个1151bp的片段上。分析了包含有这个复制区的一个大小为4152bp的核苷酸序列,该片段包含有3个编码框(ORF1、OFR2和ORF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ORF1(767AA)与UvrD_旋促酶、重组酶RecD和RecB家族具有20%~30%的相似性;ORF2(149AA)没有发现与任何已知序列具有同源性;ORF3(83AA)与pGI3中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ORF7)具有34%的相似性。通过缺失及序列比较分析推测ORF2可能编码一种新的复制蛋白。因此pBMB175的复制类型可能属于一类新的复制家族。利用最小复制区构建的重组质粒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可稳定遗传40多代,具备构建稳定遗传质粒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70.
从苏云金芽胞杆菌拟步行甲亚种YBT_1765中克隆得到一个大小约152 kb的质粒pBMB175,构建了该质粒的限制性图谱,通过功能验证,将其最小的复制区定位在一个1151bp的片段上。分析了包含有这个复制区的一个大小为4152 bp的核苷酸序列,该片段包含有3个编码框(ORF1、OFR2和ORF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 ORF1(767AA)与UvrD_旋促酶、重组酶RecD和RecB家族具有20%~30%的相似性;ORF2(149AA)没有发现与任何已知序列具有同源性;ORF3(83AA)与pGI3中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ORF7)具有34%的相似性。通过缺失及序列比较分析推测ORF2可能编码一种新的复制蛋白。因此pBMB175的复制类型可能属于一类新的复制家族。利用最小复制区构建的重组质粒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可稳定遗传40多代,具备构建稳定遗传质粒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