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β-链接素(β-catenin)、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9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切取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9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β-catenin、PTTG、c-myc蛋白表达情况,对比观察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β-catenin、PTTG、c-myc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食管癌组织中PTTG与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β-catenin、PTTG、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β-catenin、PTTG、c-myc蛋白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PTTG与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β-catenin、PTTG、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PTTG与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三者可作为早期诊断和评估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2.
血清型别鉴定及基因分型分析是开展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子进化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柯萨奇病毒A组9型(Coxsackievirus A9,CVA9)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衣壳蛋白区的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及其基因特性分析,而基于全长VP1序列的基因型划分结果尚未明确。本研究依托国家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对2010-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上送的18 238份手足口病样本中分离出的24株CVA9进行全长VP1区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所有全长VP1区序列一起进行基因型划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24株CVA9分离株VP1全长为906bp,编码302个氨基酸,与CVA9原型株(Griggs)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0.5%~97.6%和92.3%~99.6%。结合系统进化树和同一血清型内不同基因型的核苷酸差异界值为15%~25%,将全球CVA9划分为A-H八个基因型。进化树显示B、C和D基因型在病毒进化过程中已消失,而E、F和G基因型呈现共循环的趋势,其中G基因型包含了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等9个国家的毒株,是CVA9的优势基因型。大...  相似文献   
33.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生物多样性丰富, 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新生代剧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山间盆地, 其间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植物化石, 是探讨新生代以来植被、植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演变的理想地区。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地层年代学证据的缺乏, 这些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质年代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滇东南地区富宁县普阳盆地的含煤地层开展深入的孢粉学研究, 探讨盆地含煤地层年代及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剖面下部煤层孢粉组合以杉粉属(Taxodiaceaepollenites)为主, 指示以杉科为主的湿润沼泽森林, 冬春季相对湿润; 剖面上部孢粉组合指示以常绿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长山核桃粉属(Caryapollenites)、冬青粉属(Ilexpollenites)、胡桃粉属(Juglanspollenites)、枫香粉属(Liquidambarpollenites)等亚热带常见树种, 气候温暖湿润, 季节分明。结合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和周边地区不同地质时代的孢粉组合, 普阳盆地含煤地层的沉积时代应为晚始新世; 同时, 孢粉组合也表明滇东南地区植被现代化面貌至少在晚始新世就已经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34.
【背景】杨树溃疡病是一种主要由葡萄座腔菌引起的杨树枝干病害,危害严重。前期从杨树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拮抗细菌N6-34,研究表明该菌株拮抗效果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目的】对拮抗细菌N6-34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活性物质组分的结构。【方法】通过硫酸铵盐析、甲醇抽提、分子筛、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N6-34菌株的抗菌活性物质,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N6-34菌株发酵液经多步分离纯化,共获得14个组分,其中有13个组分具有抗菌活性,经一级质谱分析,获得了13种抗菌活性组分的分子量;经二级质谱分析,将13种抗菌活性物质鉴定为Fengycin A或Fengycin B的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结论】从N6-34菌株发酵液中分离获得了13种抗菌成分,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为明确施用不同叶面免疫诱抗药剂对烟草抗性和生长的影响,在重庆市奉节县基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探究在烟草生长期施用不同叶面免疫诱抗药剂对烟草生长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草生长中期,喷施生物诱抗药剂智能聪(ZNC)和化学诱抗剂氯吲哚酰肼(CHI),会显著降低烟草病毒病、烟草野火病和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率,而且ZNC和CHI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CHI还可显著提高烟叶的质量与产值.当喷施济农有机肥时,能显著促进株高和叶面积对烟株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并且显著提高了烟叶的产量与收益.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究重庆市烟区不同烟苗剪叶次数对移栽前烟苗的影响,以及移栽后对烟株生长和抗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剪叶次数对烟叶后期生长和抗性的影响分析.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剪叶处理能够激活烟苗的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使抗性相关基因ERF, GST, Oxidea和Pr1上调表达,并且在苗期能够促进根长、干物质的积累和减少烟草赤星病、烟草野火病的发生,当剪叶次数为2次时,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在生产上剪叶2次,其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37.
中国牛朊病毒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国牛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所设计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不致病的朊病毒蛋白(PrP~c)基因,并克隆到pGEM-Teasy Vector.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牛PrP~c的片段大小为795bp,包含了牛朊病毒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该基因无内含子,同国外报道的已知序列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8.
PH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结构域是一种存在于多种信号转导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中的大约由120个氨基酸组成的功能性区域.不同蛋白质中的PH结构域在一级结构上的同源性并不很高,但其空间结构中肽链主链的折叠方式基本相同,而主要差别存在于其中的三个可变环上,含有这些环的侧面带有正电荷,被认为可能是其配体的结合部位.目前已知的配体有G蛋白βγ亚单位(Gβγ)、蛋白激酶C(PKC)和磷脂酰肌醇衍生物(PIP2或IP3),所以PH 结构域可能介导信号蛋白与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构成.  相似文献   
39.
烷化剂诱导的哺乳动物修复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烷化剂可通过对DNA的直接攻击及使细胞处于应激状态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它可诱导许多基因表达的改变,参与细胞应激的多种功能,引起细胞对外界损伤剂的耐受,也参与癌变,突变的发生,其中诱导表达与修复相关基因参与烷化修复的各个环节,提供细胞对烷化剂的抗性,与化学物致癌的预防相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处理及结局进行总结分析,重点探讨其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超声监测下清宫术6例、超声监测下局部甲氨蝶呤注射3例、全身甲氨蝶呤注射后清宫术2例、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清宫术16例、经腹病灶切除术1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例。前三种方法尽管具有一定的成功率,但均有较高的术后大出血风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CSP的初始及抢救治疗中均具有很高的成功率。结论:CSP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妊娠部位、生育要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现有的治疗方案中,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清宫术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