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392篇
  160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后GA_3诱导菠萝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酚氧化酶(PPO)提取过程中,直接加入GA3溶液,不能使PPO活性增加。采后GA3诱导菠萝(Ananascomosus(L.)Mer.)PPO活性升高的同时,显著提高了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这是果实组织的Pi浓度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随着果实的后熟,磷脂酶D活性不断下降,GA3处理显著延缓了该酶的下降速度。虽然采后ABA处理使果实PPO活性有小幅度增加,但ABA处理能使GA3对PPO活性的诱导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42.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引种栽培红松(pinus Koraiensis)已有20多年,本通过对大兴安林区70年代以来引种栽培并保存下来的红松人工幼林自然地理特点、气候和立地条件以及生长善的调查分析,阐述了红松跨分布区引种栽培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东南部引种红松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有效水份供应,在局部地区的小气候使红松的引种栽培获得基本成功,进一步以适当规模开展红松的引种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情况,寻找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住院患者基本资料,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药物治疗方案、不良事件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0.54±15.42)岁,住院天数为(32.67±12.22)d,颅内压升高30例(75.0%),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37例(92.5%),脑脊液培养阳性31例(77.5%),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阳性34例(85.0%),诱导期治疗方案选择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最多的是贫血22例(55.0%),其次是低钾17例(42.5%);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钾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在药物使用的第2周,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药物使用的第1周。两性霉素B累计使用剂量>500 mg、治疗前HGB<110 g/L是导致患者治疗疗程<14 d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发生不良事件有所不同,影响药物使用天数的因素主要是药物累计使用剂量、治疗前HGB水平。  相似文献   
44.
高尔基体抗凋亡蛋白GAAPs(Golgi anti-apoptotic proteins)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是动物细胞中抑制胁迫诱导凋亡的BAX inhibitor-1类因子。反向遗传学研究表明,拟南芥GAAPs也能够抑制ER胁迫诱导的细胞死亡。为进一步在蛋白质水平研究GAAPs的功能和作用机制,通常使用基因融合标签的表达转化植株,但要考虑所使用的标签是否影响蛋白的功能。为此,我们分别构建了GAAP1和GAAP4的N末端融合e YFP、无e YFP标签的拟南芥过量表达转化子。通过检测e YFP-GAAP1/GAAP4以及gaap1突变体对ER胁迫敏感性,发现e YFPGAAP1/GAAP4过量表达与gaap1突变体类似,ER胁迫下的存活率降低,细胞死亡增强。定量PCR分析表明e YFPGAAP1过量表达抑制急性或长期ER胁迫下未折叠蛋白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GAAPs的N-端融合e YFP标签影响其在ER胁迫抗性以及抗细胞死亡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5.
何富强  唐智 《蛇志》1997,9(3):67-67
20例肺结核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探讨何富强唐智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南宁530021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上升,结核病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增加。我院1992年2月~1996年10月共收治肺结核并结核性腹膜炎20例,总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46.
数量遗传学在害虫种群抗性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莫建初  唐振华 《昆虫知识》1997,34(3):183-186
自1908年Melander[1]首次发现美国的梨园蚧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对石硫合剂有抗药性以来,已有500多种害虫和害螨对一种或多种不同类群的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2]。Dobzhansky[3]认为,杀虫剂抗性是一种进化现象,是害虫种群内部遗传结构在杀虫剂选择作用下持续变化的外在表现。目前,害虫抗性种群内部遗传结构在杀虫剂选择作用下动态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和抗性遗传力两个方面。遗传力估计是数量遗传学中研究生物群体遗传结构变化趋势的基本方法之一,由于这种方法不需对控制性状的基因数作任何假设,因此在不清…  相似文献   
47.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分子内孔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和化学稳定性、可调控的孔隙以及多样性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生物分子的装载尤其是酶的固定化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MOFs以及MOFs基的复合材料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改进策略和应用,并对MOFs基...  相似文献   
48.
异裂菊属是广西喀斯特石山区典型的特有属,根际微生物是其能否有效吸收、有效利用土壤养分和适应石山恶劣土壤环境的最直接表征之一。该研究采用DGGE和Biolog两种方法对异裂菊属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异裂菊属5个种根际pH、碱解氮等9个养分含量都高于非根际。(2)5个种的根际、非根际存在2个共有细菌类群,但在数量上存在差异,3个种的根际条带小于非根际;5个种的根际、非根际微生物群落较为相似,较易聚在一起。(3)绢叶异裂菊根际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最强,凹脉异裂菊非根际最弱,其他对碳源的利用能力较接近;异裂菊属种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都高于非根际,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非根际,优势度指数与非根际基本相同或略高于非根际,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与优势度指数规律相似;异裂菊属根际、非根际微生物利用的碳源主要是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4个种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高于非根际。(4)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百分率和碱解氮是影响异裂菊属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模式的最重要因子。总体来说,土壤理化性质对异裂菊属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异裂菊属通过分泌羧酸、糖等多类化合物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根际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49.
50.
】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现存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胡杨林采集了根际土壤样品,共分离纯化得到140个菌株,并真空冷冻干燥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随机选取其中53株细菌的基因组进行16S rDNA测序,并通过NCBI进行比对来初步鉴定。以16S rRNA基因相似性低于97%时作为不同的分类单元定义,这些菌株可以划分为47个不同的分类单元。系统发育树将这些菌株聚类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等5个门。其中优势种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分离菌株中潜在的新分类单元(相似性< 97%)所占比例较高,约占分离总数的26.4%。其中,菌株R37与T44相关的多相分类数据已经发表于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上,分别代表了一个新属(Parasegetibacter luojiensis gen. nov., sp. nov.)与一个新种(Niastella populi sp. nov.)。该研究一方面对胡杨林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种群分析,了解了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获得了大量新的菌种资源,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