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02篇
  130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产1,3-丙二醇新型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中扩增出1.16 kb的编码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的基因yqhD,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ac,得到重组载体pEtac-yqhD,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JM109中得到高效表达。SDS_PAGE分析显示融合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均为43 kD,同核酸序列测定所推导的值相符。对含有yqh-D的基因工程菌进行表达研究表明:37 ℃,以1.0 mmol /L IPTG诱导4 h,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的酶活力达到120 u/mg蛋白,而对照菌株的酶活力为0.5 u/mg蛋白。再将含甘油脱水酶基因dhaB和含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基因yqhD的重组质粒共转化大肠杆菌JM109得到重组大肠杆菌JM109(pUCtac-dhaB, pEtac-yqhD),该菌株在好氧条件下,以1.0mmol/L IPTG诱导可将50 g/L甘油转化为38.0 g/L 1,3-丙二醇。首次发现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在好氧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972.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及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作用中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极端环境中进行植物叶片与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变化研究,对于揭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和当地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反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植物园生长良好的25种人工植被及其生境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综合研究植物叶片及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5种人工植被叶片C、N、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6.7±46.6)、(24.7±8.1)和(1.8±0.78) mg/g;叶片C:N、C:P及 N:P分别为(17.5±6.7)、(249.2±102.8)、(15.0±5.6)。其中豆科植物N含量极显著高于非豆科植物(P<0.001)。不同生活型植物的C、N、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N、P含量在3种生活型的大小顺序为草本>灌木>乔木。C:N和N:P在不同生活型植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乔木和灌木的C:P显著高于草本植物(P< 0.05)。相关分析表明植物的叶片C:N、C:P都与相应的N、P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P<0.001),而叶片N含量与P含量的变化并不相关(P> 0.05)。土壤C、N、P养分元素含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N含量(<0.2 mg/g);土壤C与N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C与P、N与P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受极端环境的限制,塔克拉玛干沙漠人工植被植物对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全国陆地植物的平均水平,不同科和不同生活型功能群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不同,表现出显著的养分适应策略差异性。  相似文献   
973.
水稻胚和胚乳内源ABA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发育和萌发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胚和胚乳的游离态(f-)和结合态(c-)内源 ABA 水平的变化。发育中稻胚 ABA 含量的双峰曲线与胚的两阶段发育模式一致。胚分化期和成熟期各有一个 ABA 含量的高峰。分化期以 f-ABA 为主,可能主要来自母体组织,与同化物迅速输入种胚有关;成熟期以 c-ABA 为主,可能主要是原位合成的,更直接地涉及胚基因表达的调节。胚乳的 ABA 含量占整个种子的90%左右,但 ABA 浓度(按 ABAng/mg鲜重表示)仅为胚的一半左右。除在线性充实期有一个 ABA 浓度的高峰外,整个发育期间胚乳的 ABA 浓度非常稳定。萌发期间胚的 ABA 含量呈“V”字形曲线变化,萌发开始时 ABA含量迅速下降,胚芽伸长生长开始以后再逐渐回升。讨论了内源 ABA 与种胚发育和萌发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974.
我们从1978年开始,利用庆丰霉素防治蚜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5.
水稻胚与胚乳分化发育中的内源多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胚发育过程中,其内源多胺以腐胺、亚精胺为主。在幼胚分化期,腐胺和亚精胺的含量很高;幼胚分化完成时,其含量急剧下降;直至分化后期才趋稳定。在胚及胚乳发育时期,还出现一种未知多胺X_(22),其含量除在胚分化完成时较少外,在胚发育的其他各期中,含量则一直很高。DNA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从分化期开始递增直至物质积累成熟期,其趋势均相同。多胺可能参与胚与胚乳中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976.
兴凯湖大银鱼食物组成与食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逐月分析中俄界湖兴凯湖外来种大银鱼食性,结果发现,大银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虾类和鱼类。6月份大银鱼体长<60 mm,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7月份体长>60 mm群组、8月份体长>80 mm群组、9月份体长>100 mm群组与10月及之后体长>120 mm群组等的食谱中均出现鱼类,且优势种类为大银鱼和属鱼类。该摄食鱼类的大银鱼最小体长随季节而增加的现象,与饵料鱼类生长导致的食物资源可得性变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7.
利用能形成多角体的杆状病毒载体系统pSXIVVI+X3,把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luciferase,Luc)cDNA克隆到转移功体质粒pSXIVVI^+3/3通过共转染草地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f)细胞得到重组毒株TnNPV-Luc-OCC,在该重组杆状病毒株中Luc基因受到合成启动子和XIV启动子的双重调控。该重组杆状病毒株在Sf9细胞中能形成多角体,有X-  相似文献   
978.
检测暴露于手机辐射下的孕鼠及其子代的细胞免疫因子含量水平,以探讨手机电磁辐射对孕鼠及其子代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孕妇科学、合理使用移动通信工具提供参考。30只孕鼠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组,每组6只,对应为空白对照组、待机对照组1、0min低强度组、30min中强度组和60min高强度组。ELISA检测孕鼠分娩24h内孕鼠及新生乳鼠外周血中IFN-γ和IL-4的含量。对Ⅰ、Ⅱ、Ⅲ、Ⅳ、Ⅴ各组母鼠外周血中IFN-γI、L-4含量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组新生小鼠外周血中IFN-γI、L-4含量与Ⅰ、Ⅱ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Ⅴ组新生小鼠外周血中IFN-γI、L-4含量与Ⅲ组比较,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机辐射降低了胚胎期小鼠的IFN-γ和IL-4含量。  相似文献   
979.
以去B链C端八肽胰岛素和化学合成的IGF-I的22-29及22-32为底物,用酶促半合成方法制备了杂交分子“胰岛素-类胰岛素茵子-I”,Ins/IGF-I和Ins-IGF-I。研究了它们的胰岛中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猪胰岛素B链C端B27的Thr被Asn取代,B30的Ala被Ala被Thr取代同时B25-B26及B28-B29氨基酸顺序颠紧及在B链C末端延长3肽都不影响胰岛素的生物活力。  相似文献   
980.
采用6种培养基对淡水水库、反刍动物粪便和植物组织共3种环境来源的110份样品进行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分离、培养,获得414株细菌纯培养物,其中171株来源于淡水水库环境,70株来源于反刍动物粪便,173株来源于植物内生环境.以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唯一碳源对新分离菌株进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筛选,在活性初筛中获得阳性菌197株,复筛验证确认149株为内切葡聚糖酶产生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了具内切葡聚糖酶活性菌株的分类学信息,其中64株产酶活性菌株来源于淡水水库环境,归属于10个科的11个属,19株活性菌株来源于反刍动物粪便,归属于10个科的10个属,66株活性菌株来源于植物内生环境,归属于16个科的19个属.实验表明在纤维素储备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具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的细菌资源丰富多样,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