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从线粒体基因探讨中国大头蛙群的分类及其属内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artial sequences of th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and 16S rRNA gene were determined for 8 populations of three species of Chinese Limnonectes, and aligned with the published sequences of Limnonecte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hen Nanorana parker, Paa boulengeri, Fejervarya limnocharis and 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was used as outgroup taxa (Accession Nos. AY158705, AY313685, AF206111, AF206491, AY322311). The sequences of the 12S rRNA and 16S rRNA genes totaled 950 nueleotide positions with gaps including 510 variable sites. We reconstructed phylogenetie trees using Clustal X 1.8, Mega 2.1 and PHYLIP 3.5e software, and using the maximum parsimony an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respectively. Our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se fanged frogs from China are another monophyletie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four monophyletie groups identified by previous studies. The Chinese Limnonectes were grouped into three elades (BCL 55% ). The first elade contains one species (BCL 100% ), from a population of Limnoneetes fragilis from Hainan Province. The second contains four individuals (BCL 100% ), i. e. two populations of Limnonectes kuhlii from Yunnan Province. The third contains one species (BCL 100% ), i. e. five populations of Limnonectes fujianensis from Fujian Province and 1 from Taiwan Province. The resulted phylogenetie trees indicate L. fragilis is basal to L. kuhlii L. fujianensis 。  相似文献   
12.
福建大头蛙的核型及带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骨髓细胞蒸气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fujianensis)黄山居群的核型、C 带和Ag NORs。结果表明,福建大头蛙核型为2n =2 2 =2 0M 2SM ,NF =44,次缢痕位于No 1 0q ;各染色体均有着丝粒C 带,3p、9q出现插入型C 带;Ag NORs位于1 0q。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发现股鳞蜓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鑫生  黄松 《动物学杂志》2014,49(4):609-612
2011年6~9月,在安徽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石龙子科蜓蜥属成体标本6号,卵一窝,窝卵数7,孵化后得幼体标本7号,经鉴定为股鳞蜓蜥(Sphenomorphus incognitus),系安徽省蜥蜴新纪录。标本保存于黄山学院动物标本馆。检视所采标本,发现如下变异:吻鳞凹陷;肛前鳞中间2枚显著大于外侧2枚;尾侧扁,尾中段高/宽的比值为1.49(1.23~1.71);体背褐色,有两列黑色斑点;成体和幼体尾部均褐色。此新纪录为研究股鳞蜓蜥的地理分布、形态变异和生态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大头蛙4个Dmrt基因DM保守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m rt基因家族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家族。该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质都含有一个具有DNA结合能力的保守基序?DM结构域,在性别决定和分化发育的调控中担负重要的功能。采用简并PCR技术扩增了大头蛙Dm rt基因的DM结构域,经序列分析,获得了Dm rt基因家族的4个成员LfDm rt1a,LfDm-rt1b,LfDm rt3,LfDm rt5。与其它动物相关的Dm rt基因进行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进化地位动物的Dm rt基因DM域编码序列存在高度的同源性,显示Dm rt基因在系统进化上高度保守,序列上的相似性可能暗示它们在功能上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可以提高多糖的产量,并且能够将原有的植物多糖转化成活性更高的新型发酵多糖,本研究围绕天山雪莲的粗多糖,基于发酵后的活菌数、多糖产量和护肤功效进行发酵菌种筛选,旨在获得适宜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的优良菌株。【方法】利用不同菌株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活菌数,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发酵液的多糖含量;采用细胞屏障损伤和抗炎模型,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率,利用格里斯法检测NO含量,评价发酵多糖在细胞模型中的护肤功效;利用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分析发酵多糖对皮肤组织表观及经皮失水率、皮肤组织病理及表皮厚度变化和皮肤组织屏障蛋白-丝聚合蛋白的影响,评价发酵多糖在动物模型中的功效。【结果】不同菌株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后的活菌数和多糖产量差异较大,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CFM1162和165-M1、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CCFM1073、罗伊氏乳杆菌(L. reuteri) CCFM8631、清酒乳杆菌(L. sakei) GD17-9的活菌数较高,均不低于2.0×108 CFU/mL;而酿酒...  相似文献   
16.
在本文记术的鱼化石,一部分是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钟文华等同志在湖南临澧歇架山一带的红色岩系中采集的,另一部分是1948年谌义睿同志在同一地区和层位中收集的。鱼化石保存于该套岩系的油页岩及黑灰色页岩中,在同一层位中还有属于鲤科的骨唇角(Osteochilus)化石。有关临澧一带含鱼层位的情况,已由唐鑫作了报导(1959),此处不再重述。  相似文献   
17.
一、绪论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有许多“红色岩系”(“红层”)及类似的陆相堆积,分布在各个独立或半独立的盆地中。它们在沉积上无明显间断,在岩性上亦无可靠的分层特征和对比标志,且缺乏化石,因此,其划分对比及时代确定,均较困难,并常引起争论。过去华南下第三系很少发现化石,仅在少数地点(如云南路南,曲靖;湖南衡阳;湖北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发现福建华珊瑚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7月26日,在安徽省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经鉴定为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为安徽省爬行动物新纪录.标本现保存在黄山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
崇安地蜥的再发现及其分布范围的扩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崇安地蜥(Platyplacopus sylvaticus)属蜥蜴亚目,蜥蜴科,地蜥属,系C.H.Pope 1926年4~9月在我国福建省崇安县挂墩采到,并于1928年发表的新种,仅5号标本,均存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此后再无采集报道[1].  相似文献   
20.
潘峰  姚芸欣  唐鑫  吴卫 《微生物学报》2017,57(2):240-253
【目的】对瓦布贝母内生真菌芳香镰孢菌6WBY3胞外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液体发酵,有机溶剂脱脂,乙醇沉淀、大孔吸附树脂除色素,酶法和sevag法结合除蛋白、透析除盐等小分子物质、纤维素DE-52阴离子交换柱对胞外多糖进行分离;通过高效凝胶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PGPC-ELSD)、紫外光谱(UV)、扫描电镜(SEM)、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PMP-HPL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共振谱(~1H NMR)等方法对胞外多糖的理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铁离子螯合实验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从菌株6WBY3发酵液中分离出2个均一的胞外多糖6WBY3EPS-3和6WBY3EPS-4,分子量分别约为17.41×10~6 Da和8.84×10~5 Da,主要单糖组分及摩尔比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8.16∶4.96∶10.00,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8.08∶1.71∶6.32∶10.00;SEM特征前者呈现不规则多边体结构,后者呈现规则四边体结构;FT-IR和~1H NMR结果表明6WBY3EPS-3含有丰富的半乳呋喃糖和甘露呋喃糖及少量的α-D-吡喃葡萄糖的酸性多糖,而6WBY3EPS-4同样主要为吡喃环糖,并且二者均含有α-和β-糖苷构型异头氢,均以α-构型为主。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多糖6WBY3EPS-3和6WBY3EPS-4有较弱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中等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中等的铁离子螯合能力。【结论】首次对瓦布贝母内生真菌6WBY3的胞外多糖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表明内生真菌6WBY3的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成抗氧化剂应用于医药食品等工业的潜力。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内生真菌胞外多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