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屎肠球菌活菌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屎肠球菌活菌制剂的特性及功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通过分离菌种、筛选、鉴定、初步确定一株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屎肠球菌菌株。经过毒理学试验、调血脂功能试验及人体试食试验来观察该制剂的作用。结果:毒理学试验结果证明屎肠球菌DM891129菌株属无毒、弱蓄积,无遗传毒性。功效试验表明高中低剂量组均只有降低实验高脂血症大鼠血胆固醇的作用。结论:屎肠球菌活菌制剂具有调节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抗生素对大鼠上呼吸道菌群定植的影响,为探讨菌群定植对呼吸道免疫耐受形成的影响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阿奇雾化组(A)、头孢雾化组(T)、磷霉素雾化组(P)。采用雾化抗生素的方法,让Wistar幼鼠吸入抗生素,1周后将大鼠处死,取鼻腔灌洗液,DGGE分析上呼吸道菌群变化。结果三组抗生素处理组DGGE条带数均少于正常组,其中头孢噻肟组上呼吸道灌洗液菌群DGGE条带数明显少于正常组(P0.05),且绿色气球菌、类鸟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含量增加。结论大鼠幼年使用抗生素会改变上呼吸菌群的正常定植,头孢雾化可以得到合适的呼吸道菌群紊乱模型。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中游离DNA片段在临床上早期诊断、分期、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随机采集2004年10月至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经病理确诊的初治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标本15份,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标本15份,通过酚/氯仿提取法定量检测两组的血浆DNA片段,进行对照比较,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内各因素(包括与诊断相关的肿瘤标记物,与预后相关的年龄、性别、一般状况及病理类型、疾病分期、免疫指标、是否转移等)与血浆游离DNA片段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浆游离DNA片段水平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其血浆游离DNA片段的均值分别为:(384.8±99.36)μg/ml与(13.9±3.60)μg/ml,差异有显著性,Ⅲ期与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片段差异有显著性,均值分别为:(290.4±91.82)μg/ml与(481.2±196.44)μg/ml,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片段与肿瘤标记物CA199、CYFRA21-1、ALP呈正相关性;在预后因素分析中,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片段水平与一般状态、免疫状态、病理类型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因素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与一般状态、免疫状态呈负相关,与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治疗疗效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中的游离DNA片段水平较健康人高,且不同病期有一定差异,可能与患者自身状态、病理分型、疾病状态有关;游离DNA片段可以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指标,还可以替代一般状态、免疫状态、病理类型、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指标评价远期预后,并有取材方便、检测时间短、可以定量分析的优点,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口炎清颗粒对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重度失调组、自然恢复组、口炎清低剂量组、口炎清高剂量组和大豆低聚糖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灌服蒸馏水,其他组以头孢曲松钠终浓度为8 g/(kg.d)的剂量,连续灌胃8 d,建立小鼠菌群失衡模型,自然恢复组在失衡模型建立后不使用任何药物,自然恢复7 d;口炎清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豆低聚糖对照组分别灌服相应剂量的药物7 d,观察各组小鼠盲肠指数和肠道内双歧杆菌、类杆菌、韦荣球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优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酵母菌11种菌群变化。结果与菌群失衡组比较,口炎清组与大豆低聚糖组盲肠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呈恢复趋势。自然恢复组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不明显,口炎清组厌氧菌重新出现,尤其是低剂量组双歧杆菌、优杆菌和类杆菌的出现预示着肠道菌群正在逐渐恢复正常。结论一定浓度的口炎清可以明显促进菌群失衡小鼠盲肠大小的恢复,对小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具有类似大豆低聚糖的益生元功效。 相似文献
36.
MicmRNA(miRNA)是指一组由多细胞生物产生的小片段非编码RNA,是真核生物基因调控重要的组成成分。近些年来有研究者在病毒中也同样发现编码产生的miRNA,其可通过RNA干扰途径参与调节感染过程以及促进癌症的发生。因此阻止病毒小RNA生成有望成为治疗病毒相关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7.
人和动物肠道内存在大量的细菌,并且肠道细菌在宿主多功能代谢和免疫系统平衡中至关重要,它们与宿主免疫和代谢系统共同进化。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处于长期平衡状态,然而,当肠道菌群紊乱时,这种平衡将会被打破,并导致免疫应答的改变和各种疾病的发生。Treg细胞是一种表达转录因子Foxp3的调节型T细胞,是促炎和抑炎反应及免疫平衡中重要的组成成分。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了Treg细胞、宿主和肠道菌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但并没有对动物体内各个部位Treg细胞的表达变化规律做出系统总结。本综述通过总结近年来人们对肠道菌群的研究,综合阐述肠道菌群紊乱时,Treg细胞在肠、外周血、脾脏和肾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差异,探讨菌群定植的变化对过敏性鼻炎发生存在的影响。方法利用PCR-DGGE方法分析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定植,并利用切胶测序分析DGGE图谱中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菌群。结果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定植存在显著差异,与正常组相比,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大,且类杆菌门的Prevotella pallens,厚壁菌门的Veillonella atypica、Veillonella parvula、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变形菌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增加为特征。 相似文献
39.
为了迎接微生态学细胞通讯的时代的到来,本文特对乳酸菌的生物信息学进行了评述.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tum,L,AB)是人和动物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部分.能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近年来随着大量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应用,大量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在为乳酸菌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如何管理和应用如此大量的数据.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生物学与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相结合的学科,用来组织迅猛增长的生物学数据,并从数据中提取新的知识.因此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为乳酸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大大加快研究进程,降低研究费用,缩短研究周期.木文从生物信息学在乳酸菌基因组学、代谢、与机体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肠道中栖息着大量细菌,约10^14,500~1000多种类,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这些肠道细菌和来自外界的食物抗原、病原微生物持续不断的刺激肠道,激活黏膜免疫,维持免疫自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