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3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通过检测SARS-CoV X4基因转染后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研究SARS-CoV X4蛋白潜在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其与SARS-CoV致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利用RosetteSep分离法分离外周血T细胞,以Amaxa核转染仪将pEGFP-SARS-CoV X4真核表达载体转入T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瞬时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CBA技术检测T细胞细胞因子。结果:SARS-CoV X4基因转染后12h得到了明显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EGFP绿色荧光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达率为245;与空载体转染组相比,SARS-CoV X4基因转染能显著促进T细胞IL-6及TNF-α的分泌。结论:SARS-CoV X4蛋白可诱导T细胞分泌前炎症因子IL-6及TNT-α,SARS-CoV X4蛋白可能在SA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研究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对不同有机肥的趋性,为田间通过施肥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3种有机肥为实验材料,通过室内控制实验、Y型嗅觉仪实验及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不同有机肥的产卵选择性及嗅觉行为趋性。【结果】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不同有机肥的趋性顺序为:豆粕、基质畜肥禽肥香油渣鹌鹑粪草木灰(P0.05)。成虫对豆粕、基质、畜肥等表现为正趋性;对鹌鹑粪、腐熟鹌鹑粪和草木灰表现为负趋性,并且成虫在这3种肥料上的卵量及田间施用小区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田间可在成虫羽化初期合理施用腐熟的禽肥(鹌鹑粪等)或草木灰等,在提高韭菜产量的同时又减少成虫落卵数量,从而控制韭菜迟眼蕈蚊发生量。 相似文献
93.
L-色氨酸是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随着L-色氨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进行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L-色氨酸产量,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L-色氨酸清液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培养基进行发酵,考察清液发酵对L-色氨酸发酵过程中生物量、L-色氨酸产量、副产物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利用清液发酵培养基发酵,乙酸含量与原工艺相比降低了(6.75±1.26)%,L-色氨酸产量提高了(16.54±1.15)%,实验值与响应面分析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4.
测量和比较了采自甘肃省康县的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标本共计90只(雌性48只,雄性42只)。结果表明,康县隆肛蛙成体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鼓膜长、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手长、足长的形态特征在两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头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显示,康县隆肛蛙两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异形指数达到0.08,雌性与雄性的平均头体长比值为1.091。对所有测量的形态特征与头体长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康县隆肛蛙局部形态特征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雄性,其中,吻长、眼间距、眼径、鼓膜长、前臂及手长、手长的两性差异最明显。生育力选择假设能解释康县隆肛蛙的两性异形现象。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S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采用输尿管镜术治疗,44例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成功率(97.7%)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83.1%)(P<0.05).输尿管镜组和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2± 14.7)min和(79.6± 24.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8)ml和(36.4± 3.7)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2.1)d和(6.7±1.3)d,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镜组均优于后腹腔镜组.输尿管镜组手术后并发症6例,后腹腔镜组5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输尿管镜组17例有结石残留,后腹腔镜组均无结石残留,输尿管镜组的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RLU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而USL相对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石率低,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泌尿外科医师应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有无炎性息肉包裹、梗阻程度、肾积水量等术前检查结果及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熟练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97.
98.
1963—1964年,笔者在云南蒙自对不同时期采集的小白腰雨燕(Apus affinis subfurca-tuS)标本进行了观察记录。 一、工作方法 为了研究小白腰雨燕在居留期的换羽,选定一个巢区每7天左右采集一次,每次1—4只,通常2只。自1963年7月9日到1964年12月12日,共观察记录124只。所获标本逐只检查全身换羽情况,并按羽域一一记录。对换羽顺序很显明的尾羽,飞羽和初级覆羽的每一片羽均记录其长短和状态。如某枚羽刚脱落,血鞘羽长,破出羽鞘长,从羽鞘中刚破出完毕,即刚完成其换羽以及某羽全长等。对无显明换捌顺序的其他羽域,如有1~5片羽处在换羽过程中者记“ ”,6~10片记“ ”,10片以上记“ ”。 相似文献
99.
根据核小体定位序列和缺失序列的碱基分布特征,应用多样性增量二次判别方法(IDQD)构建模型对这两类序列进行了区分,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达到了0.958.应用这一模型研究了核小体在人类基因组剪接位点(GT/AG)邻近序列中的分布方式,发现外显子所对应的DNA序列通常倾向参与核小体的形成,并且由它所转录的RNA统计上具有较强的刚性,而剪接位点及其邻近的内含子对应的DNA序列则避免参与核小体的形成,所转录的RNA统计上具有较强的柔性.进一步还发现,DNA序列的核小体定位/缺失和RNA的刚性/柔性具有统计相关性,为从机制上解释为何前体RNA剪接事件与DNA序列中的核小体定位信息有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由木薯褐色条斑病毒(Cassava brown steak virus, CBSV)和乌干达木薯褐色条斑病毒(Uganda Cassava brown steak virus, UCBSV)引起的木薯褐色条斑病毒病,是危害木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并且特别是缺乏CBSV/UCBSV抗性育种材料。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 (eukaryoti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4E, eIF4E)不仅参与蛋白质的翻译起始,并且Potyviruses的复制和翻译也依赖于eIF4E与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virus genome linked protein, VPg)的相互作用,目前发现的植物隐性抗病基因大部分都是eIF4E家族的等位基因。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PCR技术获得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 eIF4E家族的8个基因,聚类分析显示它们分别编码eIF4E、eIF4E的异构体和类似帽结合的蛋白。为筛选与CBSV/UCBSV相互作用的本生烟eIF4E家族蛋白,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这8个基因的Lex A-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载体,并导入酵母细胞EGY48 (p8op-LacZ)进行细胞毒性和自激活检测。结果显示导入重组质粒的EGY48 (p8op-LacZ)酵母细胞在SD/-His/-Ura缺陷型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SD/-Trp/-Ura缺陷型平板上不生长,并且在SD/Gal/Raf/-His/-Ura/X-Gal培养基上不显蓝色,说明重组质粒表达产物不仅对该酵母细胞无毒性,而且对下游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可用于该系统的互作蛋白筛选研究。本研究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发现与CBSV/UCBSV相互作用的本生烟eIF4E基因,探索通过基因编辑与CBSV/UCBSV互作的寄主因子进行抗CBSV/UCBSV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