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3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运用同源重组技术破坏了黑曲霉基因组中的pepD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类subtilisin的胞外蛋白酶PEPD。实验以黑曲霉GICC2773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pepD基因,并在此基因中间插入潮霉素抗性基因(hph)表达单元,由此产生了3.7kb的pepD阻断基因片段。将此阻断基因片段与载体pBS连接,构建成pepD基因阻断质粒pBSDH。采用原生质体-CaCl2/PEG法将酶切阻断质粒得到的含pepD基因和hph表达单元的3.7kb线性片段转化AspergillusnigerGICC2773菌株,在含潮霉素的平板上筛选潮霉素抗性转化子,从这些抗性转化子中经PCR检测分离到到1个pepD基因阻断突变菌株?pepD66。外源漆酶分泌活性分析显示,黑曲霉pepD基因的破坏使其外源漆酶的分泌表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室内模拟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上生物群区及其过渡带的位置与面积进行了判定,并预测了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生物群区及过渡带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东北样带内的生物群区和过渡带可由基于气候数据和Ho1dridge方法的数量模型较确切地判定出,与实际调查的结果吻合较好。在未来气候变化下,过渡带面积呈扩大化趋势;森林区对降水量的变化反应敏感;草原区地理分布位置变动很大,但其相对面积变化较小;荒漠灌丛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93颗松动患牙)慢性牙周炎患者,记录牙周治疗前、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即刻、3、6及12个月的牙周状况,包括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和附着丧失(AL)的变化;检测牙龈龈沟液中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量的变化;评估患者行固定夹板修复后对美观、舒适、咀嚼、发音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各阶段的PLI、PD、GI和AL的指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后各阶段之间的牙周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数的数量在固定后各阶段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但固定期间各阶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固定修复后,各阶段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能够有效固定患者松动患牙,恢复其咀嚼功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牙周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五种诱食剂对中华绒螯蟹诱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配合饲料诱食性、减少饲料溶失, 试验以均重为(26.4±0.17) 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 尝试用色素指示法筛选出其适用诱食剂。首先,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种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每种颜色饲料取相同颗粒数放入同一养殖箱内, 观察饲料颜色对中华绒螯蟹摄食有无影响; 然后, 以基础日粮为对照, 鱿鱼膏(Squid extract, SE)、酵母核苷酸(Yeast hydrolysate, YH)、棉粕酶解肽(Cottonseed meal proteinhydrolysate, CPH)、甜菜碱(Betaine)以及大蒜素(Allicin)5种诱食剂分别设置4个浓度梯度, 同种诱食剂不同浓度的饲料添加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每种颜色饲料取相同颗粒数放入同一养殖箱内, 筛选出每种诱食剂最适浓度; 之后, 选用5种诱食剂的最适浓度, 采用同样方法, 比较其诱食效果。结果显示: (1)不同颜色的基础日粮对中华绒螯蟹摄食无显著影响(P>0.05); (2)添加0.3%鱿鱼膏组、0.6%酵母核苷酸组、0.6%棉粕酶解肽组以及0.09%大蒜素组的诱食指数最高, 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添加1%甜菜碱组诱食指数最高,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3)添加0.6%棉粕酶解肽组的诱食指数显著高于除0.6%酵母核苷酸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 高于酵母核苷酸组但差异不显著; 0.3%鱿鱼膏组诱食指数略高于0.09%大蒜素组显著高于1%甜菜碱组(P<0.05)。结果表明: 饲料颜色对中华绒螯蟹摄食无影响; 鱿鱼膏、酵母核苷酸、棉粕酶解肽、甜菜碱和大蒜素的最适浓度依次为: 0.3%、0.6%、0.6%、1%和0.09%, 其诱食性为: 棉粕酶解肽>酵母核苷酸>鱿鱼膏>大蒜素>甜菜碱。其中, 0.6%棉粕酶解肽或0.6%酵母核苷酸诱食效果较好, 建议作为中华绒螯蟹诱食剂使用。 相似文献
17.
厌氧铁氧化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厌氧铁氧化菌(AFOM)是微生物学、地质学和环境学领域的重大发现.研究AFOM对于认识铁地质层形成,促进铁、氮、碳等元素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丰富微生物学内容,开发厌氧铁氧化工艺,以及探索原始地球环境和外星生命现象,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AFOM的研究进展,介绍了AFOM的存在生境,探讨了AFOM的物种多样性及其营养特性和代谢特性,阐述了AFOM在地质学、微生物学和环境学领域的潜在作用,并展望了AFOM在新物种发掘、代谢机理揭示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90只条件相同小鼠随机分成3组,A组服90 ppm(mg/mL)深层海水,B组服45 ppm深层海水,C组服自来水,均自由饮用30 d,第31 d时行耐缺氧实验、游泳耐力实验,断头采血,测定血细胞、肝肾功能及各种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三组体重无明显改变。A、B组比C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耐缺氧时间显著延长(P<0.05),耗氧量显著减少(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肌酶同工酶降低,有显著差别(P<0.05),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显著性差异。因而,深层海水能改善酶的功能,减少小鼠的耗氧量,能明显增强小鼠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药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生药学为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融合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本文分析了分子生药学产生的背景、意义,介绍了分子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药分子鉴定、药用动植物的系统进化、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估及保存、药用动植物濒危机制及保护、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及调控、药用动植物的道地性及分子机理。认为分子生药学具有以下学科特色:(1)研究领域广泛,学科综合性很强;(2)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研究贯穿分子生药学;(3)研究对象丰富多样,模式植物构建困难较大。简要介绍了分子生药学的常用技术方法,主要包括:DNA分析技术(分子杂交、分子标记技术、基因芯片、基因22程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生物转化技术。指出分子生药学学科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学科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2)应用实践进一步加强;(3)生药资源永续利用的需求及技术发展导致特色领域成为热点,主要表现为分子鉴定稳步发展,biocoding成为分子鉴定的重要方向;次生代谢产物相关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异军突起;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整合和分析成为新热点;核心种质构建形成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健王磊赵智宏王巨刘鑫远禹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1):4050-405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cinoma,ESCC)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表达的关系及其对ES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okemon和P14ARF二种蛋白在96例ESCC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ESCC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Pokemon和P14ARF的相关性,并结合随访资料观察上述蛋白表达对ESCC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未见Pokemon蛋白表达,P14AR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0%;在ESCC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30.2%。Pokemon表达与P14ARF表达呈负相关(r=-0.458,P=0.000)。Pokemon和P14ARF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okemon表达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0.8%,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4);P14ARF表达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41.4%,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1)。结论:Pokemon蛋白的高表达和P14ARF蛋白低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它们对于ESCC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