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取钝顶螺旋藻A9、抗刀豆氨酸(CS)突变株A9c、藻体长直型 A9L的无菌纯藻藻株胞内核酸酶粗提取液,分别对λ-DNA或p8760进行酶切消化后研究酶活.对于A9藻株,p8760更适于作为酶切底物进行酶活研究;酶切最适反应温度为37~45℃,酶切最适反应时间为3h,50℃开始酶活被抑制;A9c藻株酶切最适反应温度为37℃,酶切最适反应时间为3~4h,45℃开始酶活被抑制;A9L藻株,λ-DNA更适于作为酶切底物进行酶活研究,酶切最适反应温度为37~55℃,酶切最适反应时间为2~3h,60℃开始酶活被抑制.对此3种无菌藻株胞内核酸酶活性效果的初步研究表明,藻株形态的变异或抗氨基酸类似物突变,都会影响和改变其胞内核酸酶的活性,这些可为控制胞内核酸酶对螺旋藻转基因操作的影响和选择合适的藻株用于螺旋藻的遗传转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将对数期的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原名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A9菌株用超声波40 s预处理破碎成2个~4个细胞大小的片断,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和60Coγ射线处理,诱变后经3小时避光预培养分别接种于液体和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固体培养时UV照射70 s和60Coγ照射3 500 Gy后无菌体存活,而在液体培养中高剂量处理的样品可以部分恢复生长。将诱变后的菌液分别加入20μg.mL-1的ρ-氟苯丙氨酸(-ρfluorophenylalan ine,FPA)和20μg.mL-1的刀豆氨酸(L-canavan ine su lphate,CS),放入光照培养箱中预培养3 d~4 d后涂于含相同浓度的氨基酸类似物FPA和CS平板,培养30 d后计算抗氨基酸类似物突变株的突变率。UV对A9菌株的完全致死剂量LD和存活率37%时的剂量D37值分别为70 s和22 s,LD/D37=3.18。A9菌株经UV诱变25 s时存活率为28.7%,抗FPA和抗CS突变率分别为2.31×10-3和1.50×10-3,最大诱变效应比(MME)分别为48.53和52.63。60Coγ射线对A9菌株的LD和D37值分别为3 500 Gy、1 250 Gy,LD/D37=2.8。60Coγ射线显著提高A9菌株的突变率,当诱变剂量为2 000 Gy、存活率为10.49%时A9菌株突变率最高,抗FPA和抗CS突变率分别为5.07×10-3和0.964×10-3,最大诱变效应比(MME)分别为241.43和74.15。60Coγ射线对钝顶节旋藻A9菌株的损伤比UV造成的损伤强烈(低的LD/D37值),比UV具有较大的诱变效应(高MME值)。采用两种诱变剂获得的抗FPA突变率都要高于抗CS突变率。通过诱变获得了大量的抗氨基酸类似物突变株,为遗传重组研究提供携带重要遗传标记的材料。  相似文献   
33.
四种维生素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氏盐藻,简称盐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杜氏藻属[1],广泛分布于海洋、盐湖等盐度较高区域,富含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多糖、β-胡萝卜素等,在食品、医药保健、化工和养殖业中具有独特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4.
低剂量混合稀土积累对黄褐土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低剂量模拟叠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低剂量混合稀土在黄褐土中积累对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稀土的持续积累对土壤细菌、放线菌产生刺激、抑制、再刺激的交替作用;对真菌也产生类似的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显著,而刺激作用持续、明显.混合稀土对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抑制程度顺序为:细菌>放线菌>霉菌.稀土积累至150mg·kg^-1时,土壤各类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均发生显著的改变,耐稀土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增加,细菌中的G^-细菌、链霉菌的白孢类群、真菌中青霉分别成为优势种群.对低浓度稀土积累的田问土壤微生物学参数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稀土对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EC50(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24.1、41.6~73.8和55.3~150.1mg·kg^-1,30mg·kg^-1值可以初步确定为稀土在黄褐土中积累的安全临界值.  相似文献   
35.
通过UV辐照和NTG诱变处理杜氏盐藻野生型藻株得到一株杜氏盐藻高产玉米黄素突变株Zea1,以此突变藻株为实验材料,系统研究了光照强度、盐浓度、碳源、氮源、磷源等对Zea1生长和玉米黄素积累合成的影响。葡萄糖在10mmol/L时既适合Zea1生长,又有利于其玉米黄素的积累。KNO3浓度为1mmol/L时最适合突变株藻细胞生长,而(NH4)2SO4浓度为1mmol/L最有利于藻细胞内玉米黄素的积累。综合来看,1mmol/L(NH4)2SO4为最优氮源。KH2PO4浓度为0.1mmol/L时Zea1藻细胞积累玉米黄素含量最高,同时在此浓度下也最适宜藻细胞的生长。讨论了此结果的机理和意义,为利用杜氏盐藻大规模生产玉米黄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37.
细菌的非特异性多重药物抗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导了从表面灭菌后的春小麦根和芒果根内分离出的固氮活性较高的两株菌81—0024和SW—B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两株菌在苹果酸盐无氮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数小时后,在表层下1—2毫米处形成白色菌膜,随后移至表层,产碱,固氮活性,81—0024菌株为350nmol/小时/管,SW—B菌株为512nmol/C_2H_4/小时/管。在蛋白胨平板中,菌落边缘整齐,光滑湿润,稍凸起,81—0024菌株呈乳白略带橙色。SW—B菌株淡粉红色:细胞一般呈孤形、S形和螺旋形、大小为1×3μm;单极毛运动,在MPSS斜面上出现周毛,细胞内含PHB颗粒;老培养物可出现类胞襄体(Cysts-lik body)氧化酶、接触酶和尿酸均为阳性,产生H_2S,还原硝酸盐,吲哚、MR和VP反应均为阴性;不产生水溶性荧光色素;不水解明胶;能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在无氮半固体上生长,可为果糖、核糖、半乳糖、柠檬酸循环中的中间产物及有关化合物为唯一碳源;在葡萄糖、核糖、果糖、蔗糖、甘露醇、甘油等培养基上产酸;DNA的G C约为70mol%;最适生长温度为37℃左右。两株菌的主要特征待合于Tarrand等对产酯固氮螺菌A.Iipoferum的描述,因此将它们的分类地位归于固氮螺菌属。  相似文献   
39.
Ce积累对黄褐土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在黄褐土中模拟长期使用稀土微肥产生的Ce积累以研究稀土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不同类群微生物对Ce的敏感性依序为细菌 >放线菌 >真菌 .1 0 %吸附容量以上的Ce对细菌总数都产生抑制作用 .1 0 %吸附容量以下的Ce对放线菌总数产生刺激作用 .5~ 50 %吸附容量的Ce对真菌总数产生刺激作用 .5%吸附容量以上的Ce对好气性纤维素分解细菌和氨化细菌都产生抑制作用 .5~ 1 0 %吸附容量和 5~ 50 %吸附容量的Ce分别对分解纤维素真菌、分解蛋白质的真菌产生刺激作用 .在高积累Ce的胁迫下放线菌、真菌、分解纤维素真菌和氨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  相似文献   
40.
开展微生物学兴趣小组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施微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生物学兴趣小组活动,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微生物学综合素质,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实践表明,兴趣小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还促进了老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