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唐家1989 年4~11 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了研究, 共布放11 000多铗日, 捕获小型兽类846 只。共有小型兽类21 种, 划分为4 个群落。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出了各群落内的优势种, 并比较了方差分析与以捕获比例确定小型兽类群落优势种的差异。根据香农- 威纳公式分析了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 发现随着群落内物种数的增加, 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也都增加, 但是随着群落内优势种所占比例增加, 群落的多样性则显著降低, 均匀度也降低。  相似文献   
42.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与植物病原菌致病性、黑色素合成及降解木质素等方面相关。为明确漆酶在新月旋孢腔菌的催化作用及其催化活性,以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简称ABTS)为底物,利用分光光度计在420nm下测定胞内漆酶活力,结果表明酶活测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缓冲液pH2.8、Cu2+浓度500μmol/L和0.6mmol/L ABTS。根据漆酶Cu2+结合保守结构域设计了1条引物,对新月旋孢腔菌漆酶基因进行克隆,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其全长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长1,803bp,  相似文献   
43.
四川夹金山小型兽类区系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夹金山位于西南山地,是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我们对其不同海拔和不同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927 号个体,隶属4 目8 科35 种,其中啮齿类16 种,食虫类16 种,鼠兔类有3 种。数据分析显示:(1) 因南北气候差异,夹金山南坡物种(31)显著高于北坡(20);(2)在35 个物种中,中国特有种高达15 种,同样,该地区食虫类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3)北坡古北界成分显著高于南坡古北界成分,夹金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的南北交流;(4)南坡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见于中海拔区域(2 400 ~ 3 000 m),低海拔区域人类干扰严重,高海拔区域植被类型单一,然而北坡由于低海拔区域气候干旱,多样性最高的海拔区域(3 000 ~ 3 600 m)呈现上移。夹金山内复杂的地形有助于物种分化,并为小型兽类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生境。因此,该地区特有种和物种多样性较丰富。该区域内具丰富的食虫类物种,其原因可能是食虫类具有较多的进化优势.  相似文献   
44.
四川岷山火溪河地区人为干扰后的植被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平武县地形图、植被图、野外植被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制作研究区植被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在Arcview GIS平台下通过植被分类和图层叠加分析法,研究了人为干扰后植被的组成及植被类型在主要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受人为干扰特别是森林采伐活动影响,研究区针阔混交林消失,针叶林面积缩小,阔叶林和灌丛面积增加。(2)植被类型在海拔梯度上分布规律性明显;除农田外,其它植被类型在坡度上的面积比例与研究区面积在各坡度段所占比例很相似;针叶林、阔叶林、农田、灌丛对坡向有明显选择性。(3)人为干扰活动改变了研究区植被类型及其面积比重,并使植被在海拔段上的分布带有明显人类干扰的痕迹。  相似文献   
45.
<正>2011年7月18日,笔者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中国灵长类专家组2011年年会"期间,在毛香坝小环线一带(32°34'50.23″N,104°45'38.92″E,海拔1529m)拍摄到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一只,经鉴定,确定为鸫科Turdidae的白喉矶鸫Monticola gularis,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该鸟为一雄性个体,头顶蓝色,头侧黑色,下体橙栗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于喉块白色。拍摄时,该鸟正在次生  相似文献   
46.
森林田鼠族(Myodini)是䶄亚科(Arvicolinae)的重要类群,广泛分布于整个全北区及东洋区部分区域,该族目前存在的分类学问题是缺乏化石标本、短时间的物种分化、有限分子样本和部分类群采样困难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近年中国森林田鼠族的系统分类研究成果主要有:(1)绒鼠属(Eothenomys)的采样和系统发育研究基本涵盖了全部类群,发现1新亚属和4新种,分别为川西绒鼠亚属(Ermites)和石棉绒鼠(Eothenomys shimianensis)、金阳绒鼠(E.jinyangensis)、美姑绒鼠(E.meiguensis)、螺髻山绒鼠(E.luojishanensis),原来被普遍接受的黑腹绒鼠福建亚种(E.melanogaster colurnus)、中华绒鼠康定亚种(E.chinensis tarquinius)、西南绒鼠康定亚种(E.custos hintoni)被证实为3个独立有效种,滇绒鼠(E.eleusis)、丽江绒鼠(E.fidelis)的种级分类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大绒鼠贡山亚种(E.miletus confinii)和黑腹绒鼠滇西亚种(E.melanogaster libonotus)实为克钦绒鼠(E.cachinus)的同物异名。(2)基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支持恢复东亚䶄属(Craseomys)的属级分类地位,同时解决了䶄属(Myodes)的非单系起源问题;研究进一步证实山西䶄(Craseomys shanseius)应为棕背䶄的山西亚种(Craseomys rufocanus shanseius)。(3)高山䶄属(Alticola)的平颅高山䶄亚属(Platycranius)分类地位受到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质疑,该亚属的唯一物种平颅高山䶄(Alticola strelzowi)与高山䶄属指名亚属物种聚在同一枝;库蒙高山䶄(A.stracheyi)实为斯氏高山䶄(A.stoliczkanus)的同物异名。基于近年系统分类研究结果,目前中国森林田鼠族分布有5属共3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