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作者对分布于北京市怀柔区怀九河的宽鳍鱲(Zacco platypus)的胚胎发育及仔鱼前期发育进行了研究,过程中采用人工干法授精获取受精卵, 观察并描述了宽鳍鱲早期发育过程及其特点。结果显示, 宽鳍鱲成熟卵呈圆球状, 平均卵径1.04 mm, 为沉性卵。在平均23.0℃(17.1-28.0℃)水温条件下, 从受精卵到孵化经历了73h1min, 积温为1682.3 度时; 孵化后6.5d 进入弯曲期仔鱼。仔鱼前期发育速度与出膜前相比明显减慢;弯曲期仔鱼出现大量死亡可能与有限的人工培育条件、混合营养期能量供给不足等原因有关。通过比较发现, 宽鳍鱲与鲤科中其他21 个种相比, 早期发育时间比其中7 个种均长。宽鳍鱲早期发育时间比同域分布、相同发育水温的马口鱼略长, 明显长于同属的纵纹鱲的发育时间。宽鳍鱲南、北方种群仔鱼发育速度存在差异, 北方种群出膜前发育速度比南方种群快, 但出膜后发育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中国东南部沿海凤鲚(Coilia mystus)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本文分析了长江口(CJ)、钱塘江口(QT)、闽江口(MJ)和九龙江口(JL)4个凤鲚地理群体的mtDNA控制区561 bp片段的序列变异。65尾样本共检测到28个单元型。4个群体总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较高(h = 0.9433 ± 0.0168, π = 0.0317 ± 0.0158), 但单个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却很低, 其中以CJ最高(π = 0.0080 ± 0.0046), MJ最低(π = 0.0015 ± 0.0013)。MJ与JL群体之间以及CJ与QT群体之间的平均K2P遗传距离很小, 分别为0.3%和0.8%; 而CJ、QT分别与MJ、JL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均较大, 达到了6%。采用最大似然法(ML)、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分别构建的单元型间的系统发育树揭示, 4个凤鲚群体构成CJ-QT 和MJ-JL 2个支系, 且具有极高的支持率。单元型的网络分析也显示这两个支系间有高达28步的突变次数。AMOVA分析显示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来自这两支系群体间(90.77%), 表明凤鲚群体间存在着显著的地理分化。种群分化指数和基因流分析也表明, 支系间群体有着明显的遗传分化(FST > 0.9, Nm < 0.03)。所有分析结果支持所研究的凤鲚标本属于两个不同的地理种群, 且种群的分化至少已达到亚种水平。采用BEAST和TRACER软件得到凤鲚两个亚种的最近共同祖先约在0.34–0.46百万年前, 处于更新世晚期, 推测可能是第四纪晚期的气候旋回和海平面的升降导致了凤鲚的种群分化。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刀鲚的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是否参与其生殖洄游过程,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从洄游型刀鲚(Coilia nasus)中克隆出嗅觉受体基因MOR-51I2的基因序列全长。该基因为单外显子结构,编码区长为999 bp。在3'UTR区域具有一段微卫星序列,以(AC)n为重复单位,并夹有若干T或G碱基,且在不同生态型间具有明显长度差异。MOR-51I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7次疏水性α-螺旋的跨膜结构,为G-蛋白偶联受体。MOR-51I2基因与已报道的其他鱼类的OR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51%以上,其中与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的OR51I2-like基因的同源性高达83%。经qRT-PCR分析显示,在定居型刀鲚中,MOR-51I2基因主要在嗅囊和性腺中表达,在肝脏、鳃、肌肉微弱表达,在心脏和眼睛中几乎不表达。其中,雌性嗅囊中的表达量约是雄性嗅囊中的2倍,是精巢和卵巢中的80-100倍。在洄游型刀鲚中,该基因在雄性嗅囊的表达量约是雌性嗅囊中的6倍。MOR-51I2基因在洄游型刀鲚的雌性嗅囊中的表达量约是定居型刀鲚的雌性嗅囊中的1/5,而在洄游型刀鲚的雄性嗅囊中的表达量却是定居型刀鲚的雄性嗅囊中的3倍。这些结果表明,MOR-51I2基因不但参与刀鲚的嗅觉功能,而且可能参与了刀鲚的性腺发育及生殖洄游过程,同时也可能与其生态型的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34.
于晓  唐文乔  王磊 《动物学杂志》2014,49(6):867-874
凤鲚是西太平洋一种短距离江海洄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为探讨其在溯河产卵洄游过程中卵巢发育的能量来源,本文对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性腺发育、摄食状况以及肝胰腺、肌肉和卵巢等的粗脂肪含量作了分析。结果显示,(1)凤鲚雌性个体的卵巢发育并不同步。繁殖初期的5月下旬以III期和 IV期个体为主,两者合占雌性个体的87%;之后,成熟个体逐渐增多,至繁殖期结束前的8月,V期个体占44.27%。(2)77%和90%的III、IV期雌性个体,以及所有V、VI期雌性个体均为空胃,但有93%的II期雌性个体胃充塞度为1级和2级,表明凤鲚雌性个体在繁殖期并不摄食,但产卵不久即开始摄食。(3)III期雌性个体的肌肉粗脂肪含量仅1.92%(鲜重,氯仿-甲醇法),而卵巢却聚集了身体总脂量的62.43%。这种将有限能量集中于繁殖器官的现象,可能是小型鱼类难于作长距离溯河产卵洄游的原因之一。(4)自III期至VI期,雌性个体肌肉和肝胰腺的脂肪含量共下降了12.5%和14.35%,其中III期至IV期的早期发育阶段分别下降了7.29%和3.65%,而IV期至V期的晚期发育阶段则分别下降了4.49%和8.63%。这可能预示着肌肉储存的能量首先供给了繁殖活动早期的洄游和代谢,而肝胰腺储存的营养则可能是完成最后产卵过程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5.
长江河口区江豚种群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弄清长江河口区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于2012年6月8~11日和2012年9月12~19日对这一水域作了2次较大覆盖面的目视考察和9次遗骸搜寻。6月的考察目击到江豚5群8头,9月的考察未目击江豚个体。依据样带法估算,长江河口水域6月份的江豚种群数量约为61头。全年共获得7头江豚遗骸,并搜集到其他5例死亡信息。对其中5头外表完整、特征保留良好的遗骸所作的鉴定结果显示,2头为长江亚种(N.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3头为东亚亚种(N.asiaeorientalis sunameri)。调查表明,崇明岛西端和青草沙附近水域是长江亚种活动的热点水域,可作为重点监护区域。  相似文献   
36.
基于矢耳石形态特征的中国鲚属鱼类种类识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中国鲚属鱼类七丝鲚、凤鲚、刀鲚和短颌鲚共4种205尾2龄鱼矢耳石的32个形态特征。对9个可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反映矢耳石体积和基叶大小的第1主成分,以及与反映翼叶大小的第2主成分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91.2%,是种类判别的主要依据。对10个比例性状的逐步判别显示,4个种的平均正判率达95.6%,但交互验证结果却显示,刀鲚与短颌鲚间存在着20.1%的误判率,表现出与传统的依据外部形态分类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的相似结果。这表明,短颌鲚并非有效种,而是刀鲚的淡水生态型种群,也预示着耳石形态分析在近缘种判别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记述了采自中国南海外海深水区的鼬鳚科鱼类2新纪录种:光口索深鼬鳚Bassozetus levistomatus Machida及圆吻棘鼬鳚Hoplobrotula badia Machida,并编制了中国已知的鼬鳚科4亚科19属35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38.
长江刀鲚不同生态型间的某些形态差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摘要:为寻找和检验长江刀鲚(Coilia nasus)不同生态型间的形态差异,分析了江苏靖江、上海九段沙、浙江太湖和江西鄱阳湖4个种群906尾样本的脊椎骨数、臀鳍条数和上颌骨长。结果表明,即使是同一种群内的脊椎骨数和臀鳍条数变幅也较大,但均以靖江和九段沙种群的较多,众数分别为81、80和108、109;太湖和鄱阳湖种群...  相似文献   
39.
类Tc1转座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座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基因组中,能在染色体不同位点间转座,并在基因组中大量扩增.转座子的活动能引起生物基因组或基因的重组和变异,加速生物多样性及其进化速率,被视为生物基因组进化的内在驱动.转座子分2类:反转座子和DNA转座子.类Tc1转座子是DNA转座子超级家族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本文简要概述了类Tc1转座子的结构特征,及其扩增、转座和迸发的机制,并展望了其应用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0.
于2002—2017年在长江靖江段沿岸对日本鳗鲡资源量进行长期调查, 对其丰度的时间格局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在近16年519次调查中, 采集到日本鳗鲡137尾, 平均年龄(1.8±1.0)龄, 平均全长和体质量分别为(31.1±9.8) cm和(57.64±91.94) g, 89.1%的个体未性成熟, 94.9%的个体处于黄鳗期。全长与体质量关系式为: W=0.0002415×L3.483 (r2=0.9537, n=137)。日本鳗鲡在靖江段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与重量百分比分别仅为0.08%和0.69%, 且丰度和出现率在年间均呈波动式递减趋势。同时发现靖江段日本鳗鲡丰度年际波动与长江口鳗苗群体补充无关, 其出现率受水温及水质因子氨氮和浑浊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