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21篇
  140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揭示中华山蝠翼的形态学发育模式,2012-2014年, 通过对50只中华山蝠幼蝠进行人工饲养实验观察及测量,辅以野外标志重捕,研究中华山蝠翼的生长。结果显示:中华山蝠翼外形各量度值先呈直线增长,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各指标增长速度减慢的日龄各不相同,臂膜长在25日龄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翼展、翼面积、臂膜面积在30日龄增长速度减慢;掌膜长及掌膜面积则在40日龄增长速度减慢。臂膜长发育最快,试飞前 (28日龄) 已达到成体臂膜长的80.9%。翼载在幼蝠生后14日龄内呈直线增长,然后开始直线下降,到试飞期 (35日龄左右),翼载值降到最低,是成体翼载的80.0%,此后呈极缓慢增长趋势。中华山蝠翼的生长主要集中在试飞前。试飞后,则通过减缓体重的增长速度甚至减轻体重,保持翼面积尤其是掌膜面积的增长速度,从而降低翼载,以便更快地适应飞行生活。Logistic, Von Bertalanffy和Gompertz 3种非线性曲线中,Gompertz模型对翼展拟合度最佳,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翼面积拟合度优于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82.
象牙参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牙参种子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假种皮没有完全包被种子, 由约4~5 层薄壁细胞构成。种皮可以分为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外种皮由1 层表皮细胞构成, 细胞壁明显增厚;中种皮包括下皮层、半透明细胞层和3~4层细胞的色素层, 下皮层和色素层细胞均充满红棕色色素;内种皮由1 层体积小、壁局部增厚的砖形薄壁细胞构成。种子在珠孔端分化出珠孔领、孔盖和种阜状结构, 珠孔领为同形型, 孔盖不具石细胞硬层。合点区内种皮出现缺口, 缺口间充满合点区色素细胞, 其整体轮廓成新月形。外胚乳可分为厚区与薄区两部分, 外胚乳细胞壁平直, 细胞内充满淀粉。内胚乳细胞主要含蛋白质, 也有少量脂类物质, 细胞界限不清楚。胚棒状, 两端略膨大, 含大量脂类物质, 也含蛋白质和多糖。  相似文献   
83.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自1990年以来,玉米转基因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有转基因的抗虫、抗除草剂玉米杂交种进入商品化生产。从玉米转化受体系统、转化方法、筛选方法以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遗传表达等方面,论述了玉米转基因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4.
西瓜炭疽病菌圆刺盘孢分生孢子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圆刺盘孢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的分生孢子产生条件,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理化性状及培养条件等方法,进行了诱导产孢试验,并对所产生的分生孢子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orbiculare在西瓜茎叶煎汁培养基上25℃恒温黑暗培养30d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产孢量高达7.15×109个/m L。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病菌在西瓜茎叶煎汁培养基上和在西瓜茎秆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在形态上存在差异,前者产生的分生孢子稍短和略宽,两端钝圆;而后者产生的分生孢子相对长而细,两端较尖。试验证明寄主西瓜茎叶成分对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5.
唐蓓 《生物学杂志》2014,(2):112-113
遗传学知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中学新课改的实施,生物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也有了一些变化。为使高师院校的遗传学教学适应中学生物教学的需要以及高师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要求,作者对遗传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使其与中学生物教学内容和特点紧密结合,同时在遗传学教学中渗透了对学生生物教学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86.
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异速生长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 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卵黄囊期仔鱼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的感觉、摄食, 呼吸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 许多关键器官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在身体各部分中, 头部和尾部为正异速生长, 躯干部为负异速生长, 体高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在头部器官中, 眼径、口宽、吻长和眼后头长均为正异速生长; 在游泳器官中, 胸鳍、腹鳍、背鳍、臀鳍、背鳍基、臀鳍基和尾鳍均为正异速生长, 脂鳍为负异速生长, 其中, 腹鳍在全长25.31 mm、12日龄出现生长拐点, 但拐点前后均为正异速生长。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感觉、摄食, 呼吸和游泳等器官的快速发育, 使出膜后的仔鱼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与早期生存密切相关的各种能力, 对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87.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指标,研究植被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子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实际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覆被数据、气候数据(气温和降水)和MODIS平台的NPP产品,采用相关性分析、贡献度分析和土地覆被转移矩阵等结合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1—2020年厦漳泉地区植被NPP的演变特征,定量阐述土地覆被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植被NPP的影响,并对植被NPP变化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漳泉地区植被NPP年均值在938.1~1100.9 g C·m-2·a-1范围内波动,整体减少趋势不明显;林地的植被NPP总值(11117.40 Gg C)和增速(103.75 Gg C·a-1)在所有土地覆被类型中最高;厦漳泉地区植被NPP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与气温的偏相关显著性要强于降水量,且厦漳泉地区大部分地区植被NPP受非气候因素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土地覆被类型植被NPP变化的主导因素在气候变化和土地覆被变化之间转化。  相似文献   
88.
秸秆分层多级转化液体燃料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秸秆主要作为性质单一组分的纤维素原料而采用生物转化法或快速热解法加以利用。生物转化法主要利用纤维素,而利用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较困难;快速热解生物质又使部分组分低值利用,而且得到的生物油品质低。为解决单一的生物或热转化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秸秆分层多级转化液体燃料的新构思,即以秸秆“组分分离、分级定向转化”为核心,将生物转化和热转化有机结合多级转化生产燃料酒精与生物油。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经过汽爆处理后,采用高浓度发酵一分离乙醇耦合系统,可降低纤维素酶用量,提高了纤维素酶解效率,而且简化操作过程,使蒸馏前乙醇浓度达到60%以上。发酵乙醇剩余物再经热解后,不但热解温度较原秸秆明显降低,而且所得生物油品质有了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89.
Aspergillus sp.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为了得到一种热稳定性较好的脂肪酶新酶种,通过研究分离白极端环境的Aspergillus sp.的最佳产酶条件及其所产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得出了该菌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以1%黄豆饼粉为氮源、0.2%玉米淀粉为碳源,1.5%橄榄油为诱导物,起始pH6.0左右。装量10mL(250mL三角瓶。摇瓶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为96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可得最大发酵酶活36U/mL。Aspergillus sp.所产的脂肪酶的酶学性质是:最适pH为9.0,在pH5.0—10.0于20℃下放置24h后,残余酶活仍保持在起始酶活的90%以上;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50℃保温60min后仍保留70%以上的酶活。Aspergillus sp.所产脂肪酶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