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9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3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人体和动物模型的体表物理信息地形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体头面、躯干、四肢、耳廓各局部几十个及整个人体等体表部位正、背面等210个部位进行超微弱冷光和温度测量,输入电子计算机,经特殊的自编程序处理,获得十分清晰的,由3000多数据构成的各个局部或人体整体的冷光和温度地形图。 对家兔左、右耳廓、胸腹部、背部都分别观察32个部位的冷光与体表温度,经计算机分析处理,每观察区域获得约由2000个数据构成的精确的冷光、温度地形分市图。并可见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及不同病程家兔体表冷光、温度等地形图呈有规律的改变。 此外,我们还编制了以体表左右相应对称部位差值为分析数据进行地形图分析的程序,用以人体和动物体表物理信息对称规律的研究。 本工作以图形的形式显示物理参量在体表的广泛的分布规律,以揭示机体内部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本方法定位准确、直观醒目,为研究体表信息及机体生命活动规律提供了与逐点直接测量方法相互补充的有益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胚肺二倍体细胞(EIAV-DELDC)为实验体系,以细胞中病毒逆转录酶活性及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为观察指标,检测了叠氮胸苷(AZT)、三氮唑核苷(Ribavirin,病毒唑)、磷羧基甲酸钠(PFA)和苏拉明等4种已知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药物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FA、AZTTP(三磷酸AZT)和苏拉明均能抑制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AZT虽无此作用,但能抑制细胞内逆转录酶活性。用~3H-TMP掺入法比较了PFA、AZTTP、苏拉明对体外无细胞系EIAV逆转录酶粗提物和HIV-1基因工程产物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明,两种逆转录酶对苏拉明的敏感性相近,而HIV-1逆转录酶对PFA和AZTTP的敏感性较EIAV者高约100倍。又以无细胞系中逆转录酶活性测定法,检测了12种中药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其中小柴胡汤对EIAV和HIV-1逆转录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IC_(50)为717μg/ml和700μg/ml(生药浓度)。小柴胡汤对两种病毒感染细胞中抗原的表达和HIV引起细胞病变都有抑制作用,对HIV-1的抑制比EIAV强。这些结果表明,EIAV-DELDC体系可考虑作为抗HIV-1药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13.
貉的染色体分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貉(Nyctereutes procyanoides)的染色体组型已有报道(M(?)kinen,1974;王宗仁等,1984),但还未见貉的染色体分带研究。本文报告了貉染色体的G带、C带及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e—NOR)的数目和定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四川省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医鼠类带毒调查、病毒分离鉴定及抗原性分析结果,由7份EHF抗原阳性鼠肺标本及9份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各分离到EHF病毒5株。由鼠类分离的5株病毒包括褐家鼠2株,黄胸鼠1株,四川短尾(鼠勾)鼱1株以及中麝(鼠勾)1株。经IFA、ELISA及单克隆抗体的抗原测定,证明所有毒株均属野鼠型、抗原性与76—118株及A_9株接近,但由短尾(鼠勾)及中麝(鼠勾)分离的毒株的抗原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采集分离酵母菌的基础上,本文报道其中43属的600多株主要与担子菌有关的酵母及其他酵母的DBB反应,其中某些菌以往尚未测定过,从而广泛比较了担子菌酵母、子囊菌酵母与某些类酵母的区别。此外在方法上,摸索了其他未见报道的重氮盐的显色效果,发现固红B盐对布掷孢酵母(Bulleta Derx)的反应比DBB更灵敏。同时试验了热碱·乙醇处理细胞的快速DBB测试法,用此法测定某些疑难菌株,结果稳定,可大大缩短测试周期,并适用于多毛有气生菌丝的菌类。  相似文献   
16.
用~3H-亮氨酸和~3H-尿苷标记不同发育时期的稻胚,发现蛋白质合成活力呈四阶段变化;各种RNA的合成与胚胎各发育阶段密切有关。α-鹅膏蕈碱(1.0μg/ml)对稻胚RNA合成的抑制作用在开花后7、15和18天较强,13天时很弱。在水稻胚胎形成期间,胚细胞蛋白质合成活力高峰先后出现于胚分化后期(开花后11天)和成熟中期(18天);mRNA的合成在分化初期(7天)和成熟中期(15~18天)较强;而rRNA和/或tRNA的合成高峰则出现在胚胎器官原基分化已经完成时(13天)。  相似文献   
17.
细菌细胞含有细胞壁,人和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做对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有专一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对人与动物细胞基本上不起作用,以致于不显示或较少显示毒性。这种高效低毒的抗生素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为研究人员所重视。现在,大家已经了解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部分细胞壁合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人们设计了一些细胞壁抑制剂筛选模型,以便寻找新的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剂。现将  相似文献   
18.
南瓜雌蕊与自花及远缘花粉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瓜柱头表面经去垢剂、蛋白酶及Con A处理后花粉不能萌发或花粉管生长受阻,Con A能专一地与柱头表面结合。柱头块加入培养液可促进花粉萌发。不同的远缘花粉授粉后在雌蕊不同部位受阻。在成熟南瓜雌蕊提取液中检测到血凝活性,凝集素可能参与雌蕊对远缘花粉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猕猴肱二头肌再生的实验,在前一篇文章中主要叙述了同体肌肉捣碎后,置于创伤处肌肉再生的情况。本文则讨论异体肌肉互换移植后的再生过程。 本实验共用14只猕猴迸行手术,手术是在无菌消毒下迸行的。首先将两只猕猴同时用乙醚麻醉,将右侧上臂肱二头肌各切下一块,约2.5×1.5厘米大小,然后将两块肌肉互换,异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