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其区系特征如下:(1)植物种类和区系组成丰富,共分布有野生种子植物208科1 127属4 764种,其科包含12种分布型和13个变型,属包含15种分布型和23个变型;(2)科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主要,总共包含83科,达到重庆地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9.90%,这说明重庆种子植物区系带有一定的热带亲缘关系.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最多,达到454属,占重庆市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0.28%,表明重庆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关系较强;(3)特有现象明显,虽然本地区分布的特有科属相对较少,但特有种丰富.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禽巴氏杆菌C48-3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基因cpm39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通过PCR从禽巴氏杆菌C448-3。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pm39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d,并对目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Clustal X和Mega 2.1软件将测定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16种血清型巴氏杆菌株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cpm39基因大小为1002bp,与已知的16个血清型巴氏杆菌cpm39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1.5%~100%。结论:克隆得到禽巴氏杆菌C。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cpm39基因,该基因在不同血清型巴氏杆菌中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蛋白可以作为研制预防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33.
水稻亚种间杂种F1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绵恢725、蜀恢527和蜀恢881三个籼型恢复系、1个美国稻Lemont和1个爪哇稻香大粒作母本,与1个日本特早熟粳稻Kitaake杂交,研究了5个杂种F1及其亲本的光合生理表现.结果表明,在高光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flux density,PFD)条件下,5个杂种F1净光合速率(Pn)明显高于双亲或双亲之一,推测亲本与杂种F1之间不同的Pn同叶片中Rubsico活性有关.杂种F1的比较中,在表观量子效率(ψ)、羧化效率(CE)、CO2补偿点(T)等方面,籼粳亚种间杂种F1(绵恢725/Kitaake、蜀恢527/Kitaake、蜀恢881/Kitaake)对2个亚种内杂种F1香大粒/Kitaake(粳爪交)、Lemont/Kitaake(不同生态型的粳粳交,美国稻属于特殊粳稻)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蜀恢881含有粳型血缘,蜀恢881/Kitaake也比典型籼粳亚种间杂种F1绵恢725/Kitaake、蜀恢527/Kitaake优势稍逊一筹.5个杂种F1因为具有不同的遗传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光合优势,在这方面,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蜀恢527/Kitaake、绵恢725/Kitaake要优于其他杂交种,说明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其杂种F1的光合优势越强.  相似文献   
34.
MPTP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用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的动物模型,无论在神经生化和病理组织学特征,还是在运动行为表现方面都酷似人帕金森病(PD),是目前研究PD的理想模型。对MPTP动物模型发病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PD的防治。  相似文献   
35.
水杨酸 (SA)可诱导云南美登木 (Maytenushookeri)悬浮培养细胞产生 9 脂氧合酶(9 lipoxygenase ,9 LOX)。通过LC ESI MS测定SA诱导下悬浮培养系中多羟基脂肪酸的含量变化 ,发现用浓度为 80 0 μmol L的SA诱导培养 18h ,悬浮细胞产生最大量的三羟基十八碳烯酸。同时 ,通过对比不同羟基十八碳烯酸含量的变化 ,推测在SA诱导下 ,9 LOX介导的十八碳酸途径中有环氧中间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36.
金荞麦野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传统中医药以春独特的优点为世人所瞩目,而其坚实的物质基础无疑是我国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所以,开发利用传统中医药植物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金荞麦这一传统中医药植物的药用及营养价值作较为详细的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金荞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岷山毛建草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 ,共鉴定出 6 1种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十六烷酸乙酯、3 ,5 双烯 豆甾烷、N ,N 二苯基 [1,1 联苯 ] 4,4′肼、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三十二烷、十八烷酸乙酯、二十二烷酸乙酯等 ,其中十六烷酸和十六烷酸乙酯的含量较高 ,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 14 2 %。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 6 3 3%。  相似文献   
38.
39.
表观遗传修饰是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重要方式,在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蛋白复合体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均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蛋白。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证明了拟南芥PRC2蛋白复合体成员中的AtMSI1(Multi-Copy Suppressor of IRA1)蛋白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AtHDA6(Histone Deacetylase 6)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且确定其作用位点为AtMSI1蛋白的N端(1~114 aa)和C端(404~424 aa)的非特异性位点与AtHDA6蛋白的HD保守结构域(27~332 aa)和N端非保守的结构域(1~26 aa)。本研究构建AtMSI1-YC和AtHDA6-Y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共同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验证了AtMSI1-YC和AtHDA6-YN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并明确该相互作用的位点为细胞核。另外,pull-down试验再次证明了该相互作用的存在,原核表达并纯化的AtMSI1-GST融合蛋白可以与AtHDA6-His重组蛋白发生体外结合。综上所述,拟南芥AtMSI1与AtHDA6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且每个蛋白中均有2个特异性结合位点参与该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索腺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核心在胞内运输的过程,本研究构建了一株经miniSOG标记IX蛋白的人腺病毒。首先,我们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合成了miniSOG基因,将其克隆至pcDNA3表达载体后转染293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miniSOG蛋白的表达,经固定,封闭,DAB-H2O2染色,OsO4固定染色后,可见表达miniSOG蛋白的细胞呈深褐色。之后将miniSOG构建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的IX基因3’端,并通过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E.coli BJ5183细菌内同源重组获得了重组腺病毒质粒pAd5-IXSOG。pAd5-IXSOG质粒经PacI酶切线性化后转染293细胞,拯救出重组腺病毒HAdV-5-IXSOG。经过8轮扩增,超速离心纯化后获得2.0ml浓度为6.0×1011vp/mL的重组腺病毒,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完整病毒颗粒。本研究经反向遗传学技术对腺病毒载体进行改造,成功制备了经miniSOG标记的重组腺病毒HAdV-5-IXSOG,该病毒可用于腺病毒感染细胞的实时追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