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1.
居龙和 《生物学通报》2006,41(1):15-16,F0004
家犬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也是人类最忠实的伴侣动物。家犬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 犬科-犬属-家犬种。世界著名生物学家林奈把家犬从诸多野生犬属动物中分列出来,单作为一个种,命名为“家犬”(Canis familiaris),家犬成为家畜中唯一单独称种的家畜。  相似文献   
812.
为研究滇西北高原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分别在玉龙雪山低、中、高海拔采集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年轮样本, 建立了不同海拔丽江云杉树轮宽度残差年表, 将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进行响应分析、冗余分析以及滑动响应分析。结果表明: 玉龙雪山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 但不同海拔径向生长响应模式存在差异。其中当年1-3月降水与不同海拔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当年生长季后期降水与中、低海拔树木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高海拔树木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中、低海拔树木生长还受当年春季干旱胁迫; 而当年7月气温升高促进高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冗余分析与响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冗余分析能够有效量化树轮宽度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滑动响应分析显示气温和降水在小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也会影响树木生长。结合不同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及未来气候预测, 玉龙雪山高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将得到加强, 而中、低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则表现出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13.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产生的具有高表面活性的生物分子。由于其对环境无毒害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青睐,然而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商业化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多种分离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14.
中国淡水水母一新种(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3年4月2日在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采得淡水母标本19个,形态结构与Craspedacus-ta sinensis相似,但刺丝囊疣低圆锥状,排列不规则,生殖腺囊状,大,褶皱绿色,这些特征与C.sinensis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15.
井上蛀果斑螟是云南石榴上的一种主要蛀果害虫.为明确石榴不同品种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温度(25±1) ℃、光周期15 L∶9 D、相对湿度(70±10)%条件下,系统观察了井上蛀果斑螟在甜绿籽、厚皮甜沙籽、甜光颜、酸绿籽和酸沙籽5个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并组建了其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井上蛀果斑螟在5个石榴品种上的卵期、幼虫期、蛹期、雄成虫寿命、全世代历期及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预蛹期、雌成虫寿命、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总成活率、单雌产卵量及雌雄蛹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除幼虫存活率外,均以酸绿籽种群较高,厚皮甜沙籽种群次之,二者间差异不显著.生命表参数表明,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为酸绿籽种群显著高于甜绿籽、甜光颜和酸沙籽种群,但与厚皮甜沙籽种群差异不显著;平均世代周期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种群加倍时间为酸绿籽种群显著小于其余4个品种.5个石榴品种中,酸绿籽和厚皮甜沙籽较适宜井上蛀果斑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816.
该文报道了中国唇形科植物一新归化种——荆芥叶狮耳草[Leonotis nepetifolia(L.)R.Br.],该种的发现代表狮耳草属[Leonotis(Pers.)R.Br.]在中国的新归化。狮耳草属的主要特征为轮伞花序腋生,苞片和萼齿顶端针刺状,花冠桔红色或黄色,冠唇上唇较大,下唇较小;其与绣球防风属(Leucas R.Br)较为接近,但后者的萼齿等大,花冠通常白色,花冠筒不超出萼外,冠檐下唇长于上唇,二者区别较为显著。荆芥叶狮耳草为一年生草本。轮伞花序球形,多花密集,其下承以多数密集苞片;苞片细长,向下微弯曲,先端针刺状。花萼管状,先端膨大而略折曲;萼齿针刺状,最上面一枚较大。花冠桔红色,密被桔红色绒毛;花冠筒细长,伸出萼筒之外;冠檐二唇形,上唇较大,下唇较小。荆芥叶狮耳草与同属植物Leonotis leonurus R.Br.最为相似,但前者叶为卵圆形或心形,后者的叶片多为披针形。根据该研究的标本和相关文献资料,该文还提供了狮耳草属和荆芥叶狮耳草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的讨论,以及荆芥叶狮耳草的资源价值、归化途经、繁殖和危害的讨论和野外生态照片。  相似文献   
817.
采用支序生物地理学的方法对拟裸蝗属昆虫生物地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各地区明显地分为两个类群,同时地区分化分4次完成,保山、个旧和昭通为较早分化地区。并推测拟裸蝗属的形成可能在第1次冰期,其起源地在云南、四川两省交界的横断山东部地区,种的分化在第3次冰期之后,主要集中在新仙女木降温事件前后。冰期和间冰期的交互出现所导致的气温剧烈变化是促使其分化成种的主要原因。并认为拟裸蝗属昆虫今后的分布区域将进一步缩小,并向更高海拔的山地迁移。  相似文献   
818.
微生物与能源的可持续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李鱼  黄国和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72-1478
微生物技术在新能源开发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简要叙述了生物柴油、燃料酒精、生物制沼气、生物制氢和微生物电池等新能源的原理、优缺点和开发现状,概述了微生物资源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指出发掘新的微生物资源或构建工程菌株、明确微生物作用机理、开发新工艺将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19.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方,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对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发现:α多样性,乔木层在中海拔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稍呈上升趋势,草本层在低海拔次生林带和山顶矮林带物种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总体上呈"~"型变化,在中海拔建群种发生更替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最高,物种更替速率最快,其次是山顶附近。γ多样性大致沿海拔升高递减,以700m以下和过渡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总物种丰富度最高。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总体上表现为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向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更替,在建群种发生更替的中海拔过渡带形成混交林带,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lata)、槲栎(Quercus aliena)等夹杂其间在一些小生境中形成优势种群。总体上体现了过渡带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和更替速率,总物种丰富度隐含着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20.
以无脊椎动物为主体的土壤动物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物因素,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植被垂直带谱中重要的过渡区域,拥有比相邻生态系统更高的生境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林线上温度波动和冻融循环频率显著高于针叶林,为了了解林线交错带上环境差异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于高山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时期,即雪被末期和生长季末期,研究了林线主要代表性灌木——高山柳(Salix cupularis)、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红毛花楸(Sorbus rufopilosa)凋落叶分解的土壤动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凋落物中的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及个体、类群密度随物种、海拔梯度和季节而变化,且季节差异对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比物种和海拔梯度更显著。3个因子的交互作用不仅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而且影响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密度。雪被末期,凋落物中的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及丰富度指数D以针叶林最高,优势度指数C以林线最高;生长季节末期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密度和个体密度显著高于雪被末期。总体上,凋落物中的无脊椎动物群落丰富度以生长季末期最高,林线较针叶林丰富。这意味着,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灌丛密度增加,凋落物输入量增大,可能导致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