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南京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静  管卫华 《生态学报》2012,32(20):6471-6480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展,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南京市1999—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变化的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法对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突变点进行分析,应用灰色关联模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子系统方面分析不同阶段人均生态足迹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1999—2009年间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减小趋势,单位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生态多样性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较好,但生态压力较大。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分为1999—2002年的低位增长阶段和2003—2009年高位波动阶段。通过影响南京市生态足迹变化因素分析发现,2003—2009年与1999—2002年相比,经济子系统依然处于主要地位,但影响因素由农业向以三产为主转变,同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各因素的影响力提升。据此,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加大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污物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南京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牦牛乳酸脱氢酶B基因突变体的克隆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证实牦牛(Bos grunniens)乳酸脱氢酶存在两种类型,根据LDH同工酶谱的特点推测牦牛LDH多态是由B基因变异所致,并由此将凝胶电泳中迁移率快的LDH同工酶谱带称为LDH-Bf类型,迁移率慢的称为LDH-Bs类型.为阐明牦牛LDH变异体的分子机制,实验从牦牛心脏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分别克隆了LDH-Bf和LDH-Bs两种类型的B基因cDNA全长序列;序列比对分析发现LDH-Bf和LDH-Bs基因存在4个碱基差异;依据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两个氨基酸差异;利用Deepview分子建模软件进行的牦牛H亚基及LDH1突变体的高级结构预测,发现突变的两个氨基酸都能产生新的H键,影响整个蛋白分子的H键网络,并进一步导致蛋白分子空间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顺铂作用卵巢癌细胞株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顺铂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后蛋白质分子的表达差 异, 探讨蛋白质组学方法在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 用顺铂(6 mg/mL)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6 h, 分别收集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 裂解并提取细胞内总蛋白; 以固相IPG胶条(17 cm, pH4~7)为载体, 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和第二向SDS-PAGE电泳, 得到实验组与对照组双向电泳凝胶图; 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 在PDQuest软件的辅助下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蛋白质表达的比较, 选择并切取明显差异点共11个, 经肽质量指纹谱(PMF)和串级质谱(MS/MS)分析, 检测出差异点中包含的主要蛋白. 通过质谱分析显示, 顺铂处理后表达明显上调的有原肌球蛋白家族、肌动蛋白家族、热休克蛋白60(HSP60)、磷酸丙糖异构酶(TIM)家族等; 表达下调的有烯醇酶家族等. 这几类蛋白质多参与细胞内能量代谢、细胞形态维持、细胞转化凋亡等生理过程, 提示顺铂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解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 ,选择定期预防接种 2个月~ 2岁婴幼儿 6 5 2例 ,分为两组 ,服疫苗组 2 0 7例 ,对照组 4 4 5例 ,观察 9个月 ,观察腹泻发生。实验结果为服疫苗组发病 2例 ,发生率0 .97% ;对照组发病 2 6例 ,发生率 5 .84 %。证明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明显减少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 ,其两组发病率比较 ,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无明显副作用 ,同时服苗方便 ,口感好 ,婴幼儿乐意接受 ,是目前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芦苇分布广、耐性强,被广泛应用于污染修复,无性繁殖是其种群繁衍和维持的主要方式。在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背景下,重金属污染将如何影响芦苇的克隆生长还不清楚。本实验以芦苇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气候室模拟大气CO_2浓度(380±20μmol·mol~(-1))和倍增浓度(760±20μmol·mol~(-1)),设置铅处理浓度0、300、500、1500、3000 mg·kg~(-1),探讨在铅污染以及CO_2倍增的双重影响下芦苇的克隆繁殖响应。随着铅处理浓度增加,根茎数和根茎长度、根茎节芽、根茎顶芽和总芽数显著减少,分蘖节芽数呈先增加后减少但均大于对照,根茎子株数显著增加,分蘖节子株数和总子株数无显著变化,芦苇各器官铅含量显著增加。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相同浓度铅处理芦苇的根茎数、根茎长度、各类型芽数和子株数显著增加或呈增加趋势;芦苇吸收、积累的总铅含量增加,主要积累在根,但无性繁殖器官根茎和光合器官茎和叶中铅含量显著减少。以上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能减缓铅污染对芦苇克隆生长的负面影响,增强芦苇的克隆生长和种群稳定,主要通过增强构件成本较低的集群生长模式、增加根茎延伸促进芦苇游击生长模式和有效的铅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因概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9年,约翰逊(Johannsen)首次提出了基因(gene)的概念,用以替代孟德尔(Mendel)早年所提出的遗传因子(geneticfactor)一词,并创立了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的概念,把遗传基础和表现...  相似文献   
17.
肖明  赵小超  银江林  陈柏承  周静 《蛇志》2017,(3):270-272
目的研究水杨柳根D_(101)树脂提取物(HRE)对肝损伤模型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行连续灌胃给予50%白酒30天制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于小鼠腹腔注射CCl_4制造急性肝损伤模型,每周2次于大鼠腹腔连续注射CCl_430天制造慢性肝损伤模型,然后分别测定各动物血清ALT和AST水平。结果在酒精性和CCl_4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HRE高、中剂量组(小鼠为2.7g/kg,1.8g/kg;大鼠为3.9g/kg,2.6g/kg)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P0.01或P0.05);在CCl_4急性肝损模型小鼠中,HRE高、中剂量组(2.7g/kg,1.8g/kg)也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P0.01或P0.05)。结论水杨柳根的D_(101)树脂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黄酮、多糖和皂苷,具有保肝降酶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即身体意象情况,并分析身体意象对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招募了韶关学院387名体重正常(18-5kg/m2≤BMI<24-0 kg/m2)的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编制的评价量表对其身体意象和饮食行为进行调查,根据其对身体意向是否满意进行分组。结果:有59-4%的调查对象满意自己的身体意象,男生的身体意象满意度(73-7%)显著高于女生(46-3%)。饮食行为评分与身体意象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41,P<0-01),说明身体意象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饮食行为,身体意象满意组在少吃零食、少吃油炸或高油脂的食物、吃均衡而有营养的食物、吃饭细嚼慢咽、不情绪性进食等方面要好于不满意组(P<0-05)。结论:大学生对身体意象满意度越高,他们所采取的饮食行为越有利于健康。应在今后的营养教育工作中注意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的身体意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K14、K19在寻常型银屑病(PV)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PV患者6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PV患者在皮损区及未受累皮肤区分别取1份皮肤,制成存档蜡块,分别记为PV皮损组和PV未受累皮肤组各60例。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外伤手术治疗的健康皮肤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K14、K19在PV中的阳性表达率以及表达水平,分析K14及K19在PV皮损区阳性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的K14及K19阳性表达率以及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皮损组和PV未受累皮肤组的K14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K19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皮损组的K14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V未受累皮肤组,K19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V未受累皮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K14及K19在PV皮损区阳性表达中呈负相关(r=-0.871,P=0.000)。结论:K14及K19均在PV发病过程中出现异常表达,其中K14阳性表达较强,而K19阳性表达较弱,二者在PV皮损区阳性表达中呈负相关。临床上可考虑监测K14及K19的阳性表达水平,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断及病情的预估,值得临床医师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大鼠肠道病理损伤的特点。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5组:平原对照组、5000米海拔高度10天组、5000米海拔高度21天组、6500米海拔高度10天组、6500米海拔高度21天组,每组6只。大鼠在平原环境或模拟高原环境中常规饲养,在相应时间点,深度麻醉受试大鼠致死,取材,固定、HE染色后镜检并进行病理学损伤评分。结果:各高原组空、回肠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P0.01),5000 m暴露21d组空肠、回肠、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高于5000 m暴露10 d组,明显低于6500 m暴露21d组,6500 m暴露10d组空肠、回肠、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高于5000 m暴露10 d组(P0.01或P0.05)。5000 m暴露10 d组结肠损伤病理评分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高原组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P0.01或P0.05)。5000 m暴露21 d组空肠与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500 m暴露21 d组空肠和回结肠均与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肠道粘膜随着海拔高度和缺氧时间的延长而损伤加重。在相同的情况下,小肠的损伤较结肠严重,但空肠和回肠的损伤无明显差异,结肠损伤的发生较晚且与高原环境停留时间具有明显关系,提示在进入高原早期应将小肠病理损伤的防治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