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P物质对大鼠DRG神经元胞体膜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在大鼠DRG神经元标本上应用细胞内记录,以确定SP对DRG细胞的膜反应及其可能的离子机制。实验所测DRG细胞静息膜电位为-58.9±8.2mV(X±SE,n=81)。传导速度:A_(α/β)细胞为20.4±4.8m/s(X±SE),范围14.1-28.7m/s(47/60);Aδ及C类细胞为9.8±5.2m/s,范围1.2-13.7m/s(13/60)。浴槽滴加SP(10 ̄(-7)-3×10 ̄(-4)mol/L)在大多数细胞可引起明显的膜去极化反应(56/60)。少数细胞对SP无反应(4/60)。在SP去极化期间膜电导值有所增加,从平均值2.72×10 ̄(-8)mho增加24.6%(n=3)。所测逆转电位值在+40-+50mV之间(n=3)。浊流平衡液(BSS)中NaCl以氯化胆碱置代,或用含TTX(10 ̄(-5)mol/L)的BSS灌流,可使SP-去极化幅值大大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而高(20mmol/L)和低(0mmol/L)Ca ̄(2+)的BSS灌流时,使SP-去极化幅值相应的增加和降低。用含10 ̄(-4)mol/LCd ̄(2+)及10 ̄(-2)mol/LTEA的BSS灌流,均使SP-去极化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12.
血小板聚集的药理性解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家绮  张之南 《生理学报》1989,41(5):482-488
在进行中的不可逆聚集的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解聚剂,测定其解聚程度。以一系列作用机制不同的血小板解聚剂对ADP、胶原、花生四烯酸、U_(46619)(血栓素A_2类似物)、PAF所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的拮抗作用的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作用得以维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机制的参与,并和促聚剂种类有关。维持ADP诱发的聚集,需要外源性Ca~(2 )及细胞内Ca~(2 )的动员。PAF U_(46619)和花生四烯酸诱发的聚集作用的维持也需要细胞内钙的动员。但是胶原诱发的聚集作用的维持,有除Ca~(2 )、ADP以外的其他途径。维持持续的聚集并不依赖于血小板TXA_2(血栓素A_2)的持续合成,钙调节蛋白在血小板的持续聚集中起重要作用。钙调蛋白抑制剂都是有效的血小板解聚剂。各种血小板解聚剂的拮抗效果取决于(1) 采用促聚剂的种类、(2) 加入解聚剂时血小板聚集的时相、(3) 解聚剂的种类。  相似文献   
213.
正常菌群转变为机会致病菌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难题,潜生体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机会致病菌的形成,确定的非周期性揭示了常规方法研究的困难所在。微生物学是从对致病微生物的研究开始的,约100年前Koch将微生物分成致病微生物和正常微生物群。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人们重点研究致病微生物,曾采用了抗体、免疫疫苗、抗菌素等一系列措施,使致病菌在现代医学中已降到一个次要的地位。随之而来的是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成为现代医疗实践中的难题之一,而且医生和技术人员在此难题面前,束手无策。人们经过多方努力,针对正常菌群和条…  相似文献   
214.
细菌鞭毛马达——一种卓越的分子机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毛马达(flagellar motor)是一种分子旋转马达,它在细菌鞭毛的结构与功能中起着中心作用.鞭毛马达的结构已基本清楚,主要由Mot A、Mot B、Fli G、Fli M和Fli N 5种蛋白组成定子(stator)和转子(rotor),其驱动力来自于跨膜的H+或Na+流.目前对鞭毛马达的旋转动力学及旋转力矩产生机制已有初步的了解.鞭毛马达可作为研究分子旋转马达的理想模型,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生物能量转化利用及细胞运动的机制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15.
李超英  李之望 《生理学报》1990,42(5):437-445
在离体灌流的蟾蜍背根神经节(DRG)标本上,用微电极进行胞内记录。在73个神经元中,依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将神经元分为 A 型及 C 型,其中 A 型细胞67个,C 型6个,静息膜电位为-67.5±1.3mV((?)±SE)。当加4×10~(-4)—6×10~(-4)mol/L 乙酰胆碱(ACh),可观察到如下四种膜电位变化:1.超极化:幅值9.1±3.0mV((?)±SE,n=23);(2)去极化:幅值12.9±2.2mV((?)+SE,n=20);(3)双相反应(n=24):先超极化,后去极化,超极化幅值8.0±2.4mV((?)+SE),去极化幅值10.9±3.1mV((?)±SE);(4)无反应(n=6)。用阿托品(1.3×10~(-5)mol/L,n=23),或同时应用筒箭毒与六甲双铵(浓度均为1.4×10~(-5)mol/L,n=8)灌流,能分别阻断 ACh 引起的膜的超极化或去极化。ACh 引起超极化反应时膜电导平均增加13.8%,翻转电位值大约-96mV。四乙铵(TEA,20mmol/L)能使 ACh 的去极化幅值增加48.2±3.2%((?)±SE,n=6),超极化幅值减小79.4±4.3%((?)±SE,n=8)。MnCl_2(4mmol/L)使 ACh 的去极化及超极化幅值分别减小54.2±7.2%((?)±SE,n=5)及69.2±6.4%((?)±SE,n=14)。以上结果提示:ACh 引起的 DRG 神经细胞膜去极化反应由 N 型乙酰胆碱受体介导,而超极化反应由 Μ 型乙酰胆碱受体介导,前者可能包含了多种离子电导的改变,后者则可能与钾电导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16.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作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其中的一个焦点就是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天敌的影响。转基因作物主要通过花粉和取食转基因植物的昆虫两个途径影响天敌的种群。目前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对天敌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间种群调查,室内转基因作物花粉或取食转基因作物的害虫对天敌影响研究,近年来把高浓度毒蛋白通过人工饲料喂养给天敌的Tier-1法研究也逐渐增多。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作物中的杀虫蛋白通过花粉和取食转基因植物的昆虫两个途径对天敌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样,Tier-1法研究结果,也证明浓度毒蛋白喂养对天敌并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7.
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DH5α中获取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folA。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与PstI将该片段插入到克隆载体pUC18上,DNA测序鉴定目的基因。而后再将该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TrcHisC上,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在非变性条件下,用TALON金属亲和层析树脂纯化含组氨酸标记的重组DHFR。纯化产物在热诱导条件下行SDSPAGE分析,除23000大小的单体外,还出现了交联的二聚体和多聚体;而当反应体系中含有还原剂β-巯基乙醇时,二聚体和多聚体都被减弱。推断蛋白质在热诱导条件下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而产生交联,并且有二硫键的参与。  相似文献   
218.
钙调素依赖性NAD激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219.
半胱天冬酶(caspa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胱天冬酶是ICE/CED-3蛋白酶家族的总称,在细胞凋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迄今已鉴定的人类半胱天冬梅共有11种,其底物可分为4类,半胱天冬酶的激活机制已初见端倪,有非自然抑制剂和自然抑制剂,抑制半胱天冬酶活性作为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途径已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220.
利用RT-PCR和RACE在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Thunb.)花粉管中克隆到1,4-β-葡聚糖内切酶(Endo-1,4-β-glucanase,EGase)的全长cDNA序列(LlpCel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含有490个氨基酸的球状蛋白,并在N端有一个由21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序列.序列比对结果显示,LlpCel1和植物分泌型1,4-β-葡聚糖内切酶高度同源(约50%),不含有跨膜结构域和纤维素结合域(CBD).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转录本仅在花粉粒、萌发中的花粉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表达,表达量基本相同.而在百合植株其他组织中均未见表达.这种葡聚糖内切酶的高度特异表达说明LlpCel1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