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14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稀有保护植物猬实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猬实 Kolkwitzia amabilis Graebn ,是德国植物学家 Richard Kolkwitz1 90 1年发现并命名的 ,为中国特有的忍冬科单种属植物 .染色体数 2 n=2 x=32 .落叶灌木 ,高 2~ 3m;树皮薄片状剥落 .单叶对生 ,卵形至卵状椭圆形 .聚伞花序生于叶腋 ,有时简化为成对生长 ,花冠钟状 ,粉红色 ,花萼五裂 ,在开花后期变为红紫色 ,雄蕊 4枚 ,子房三心皮三室 ,通常一室发育 ,形成 1~ 2枚不完全发育的种子 ,子房外被白色硬毛 ,花期 5月 .果为两个合生 ,有时一个不发育 ,子房的白色硬毛在果期发育为褐色刚毛 ,果实类型为瘦果状核果 ,果期8~ 9月 .分布于山…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大黄牡丹汤对TNB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大黄牡丹汤治疗,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和DAI评分、结肠组织学变化。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系统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白介素4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结果:大黄牡丹汤对TNBS结肠炎小鼠的一般状况及DAI评分有改善作用、并能缓解结肠局部的炎症,可降低血清中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的水平。结论:大黄牡丹汤具有一定地防治TNBS所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3.
我会于1985年3月6日在成都召开本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本专业委员会全体负责同志及各有关单位代表21人。省科委、省卫生厅及四川医学院有关负责同志亦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提出了1985年的工作重点和规划。对于进一步宣传实验动物科学的重要性、建立情报信息机构、举办二次实验动物技术培训班以及有关重大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推广使用先进笼具和着手筹备1985年年会等方面的工作作了初步安排。四川省动物学会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召开一九八五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安德选 相似文献
94.
3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鼠为试验对象,对3种苦参生物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苦参碱)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1)混合后的苦参生物碱毒性增加,其中苦参碱+槐定碱的增效作用最强,协同毒力指数(c.f)值达59.1,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混合给药,c.f值为37.3,为增效作用;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混合给药,c.f值为13.6,为相加作用.(2)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3种苦参生物碱处理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中粒细胞(GR)较之对照组显著增高;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各处理组小鼠的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苦参碱各处理组小鼠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水平比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脏器系数的统计结果显示: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各处理组小鼠的肾脏系数、心脏系数以及肝脏系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苦参碱处理组小鼠的肾脏系数、心脏系数及肺脏系数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研究表明,3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肝脏、肾脏有影响,初步确定它们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和肾脏. 相似文献
95.
20世纪 5 0年代刘经芬等在江苏记录过苜蓿细菌性叶斑病 ,发生不普遍。以后几十年来未见报导。作者于 2 0 0 1年在朝阳市草原工作站示范苜蓿地的苜蓿幼苗上发现过这种细菌性叶斑病。但此地未见过成株苜蓿发生这样病害。本病在美国、俄罗斯 (前苏联 )、印度、日本、澳大利亚、苏丹均有发生的报导。前苏联曾报导种子因病害减产达 6 0 % ,并使幼苗猝倒。多数情况下 ,本病未引起较大损失。1 症状病害主要发生于叶片上。初为小而圆的水渍状病斑、黄色、分散 ;后期呈不规则形 ,淡褐色。叶片反面水渍状边缘明显。病部中心干枯呈纸状 ,有发亮的淡黄…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人血清转铁蛋白与Sepharose 4B交联制成转铁蛋白-Sepharose 4 B亲和层析凝胶,应用转铁蛋白-Sepharose 4 B亲和柱层析分离浓集小鼠胎肝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绝大部分CFU-S和CFU-GM均被转铁蛋白-Seph-arose 4 B亲和柱层析洗脱,且转铁蛋白-Seph-arose 4 B柱层析对CFU-S、CFU-GM无明显浓集作用。大部分BFU-E和几乎所有CFU-E均被吸附在亲和层析柱上;经解离吸附洗脱后,BFU-E和CFU-E浓集倍数分别为6.3倍和9.2倍,由此证明了CFU-E细胞膜表面转铁蛋白受体的高度密集性,为今后以转铁蛋白为分子探针,识别和研究CFU-E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7.
于2008年和2009年的黄河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 在黄河入海口水域选取14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 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64种, 其中软体动物25种、节肢动物(甲壳动物)23种、环节动物(多毛类)7种、底栖鱼类4种、腔肠动物2种以及腕足动物、棘皮动物和螠类各1种; 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是构成该水域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较低, 分别为(76.4310.71) indm–2和(9.442.04) gm–2; 栖息密度多毛类最高, 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次之, 其他类群最低; 生物量其他类群最高, 软体动物和多毛类次之, 甲壳动物最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900.02、1.450.02和0.770.02。黄河口水域环境质量以轻度污染为主, 丰水期质量优于枯水期, 2009年优于2008年。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皂荚中一种杀鼠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0%乙醇渗漉提取,正丁醇萃取,常压硅胶柱反复层析,结合杀鼠活性追踪的方法,从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果实中分离到一个含有7个糖基的三萜皂苷,通过TLC、mp、IR、MS、1H-NMR和13C-NMR等方法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6S,2E)-6-羟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醇-(1→6)]-β-D-吡南葡萄糖酯;对小鼠的毒性测定表明,试鼠经口灌胃的耐受量为200~800 mg/kg,LD50为508.31 mg/kg,95%可信区间为449.40~574.95 mg/kg.该三萜皂苷为皂荚杀鼠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