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苦豆子提取物对黄瓜和番茄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苦豆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是一种抗逆性极强的豆科多年生药用植物。本实验采用带毒平板菌丝生长法和琼脂打孔药剂扩散法测定了苦豆子地上部分乙醇粗提物及其石油醚、氯仿、正丁醇和水层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瓜果腐霉、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黄瓜角斑病菌和番茄疮痂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部分和氯仿萃取部分对真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正丁醇萃取部分对细菌亦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推测苦豆子中的生物碱是主要的抗真菌成分,存在于正丁醇萃取部分的黄酮和三萜类配糖体等成分同时具有抗真菌和抗细菌活性。  相似文献   
22.
从健康烟草的根和茎中分离到38株内生真菌,对23株代表性内生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和ITS-r DNA分析,共鉴定出18个属,其中Acremonium(菌株Nitaf01和Nitaf02)、Fusarium(菌株Nitaf07、Nitaf08和Nitaf09)、Penicillium(菌株Nitaf18和Nitaf20)和Plectosphaerella(菌株Nitaf11和Nitaf12)为主要属,有13个属(Acremonium、Cladosporium、Clonostachys、Ilyonectria、Mortierella、Myriodontium、Petriella、Plectosphaerella、Podospora、Purpureocillium、Rhizopycnis、Stephanonectria和Thielavia)的真菌为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Nitaf05、Fusarium sp.Nitaf07、Purpureocillium sp.Nitaf13、Penicillium sp.Nitaf20和Rhizopycnis sp.Nitaf22)的菌丝和发酵液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烟草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具有生产抗菌活性成分和作为生防菌剂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3.
采用5种不同极性的树脂(AB-8、S-8、NKA-9、D-101和X-5)来评价对苜蓿皂苷的吸附和解吸附作用,其中中等极性的AB-8树脂对苜蓿皂苷具有最大的吸附量,用55%~65%的乙醇溶液能有效地将吸附的皂苷洗脱下来。当苜蓿粗提物量和AB-8树脂量为1∶1时,树脂的吸附量达到饱和。采用AB-8树脂,用90%乙醇洗脱,苜蓿提取物的最大解吸附量为108.4 mg/g干重树脂。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附,将90%乙醇洗脱液浓缩,皂苷含量(53%)是苜蓿粗提物含量(5.68%)的9倍。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苜蓿皂苷的大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24.
白皮锦鸡儿黄酮醇类化合物及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豆科植物白皮锦鸡儿(Caragana leucophloea Pojark.)地上部分分离到3个黄酮醇类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O-甲基山奈酚(1)、3-O-甲基槲皮素(2)和槲皮素(3)。活性测定表明,1表现出较强的抗细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番茄疮痂病菌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9.00μg/mL和7.42μg/mL,最低抑制浓度均为12.5μg/mL;而2和3则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还原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4.39μg/mL和13.64μg/mL;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0.26μg/mL和9.87μg/mL。上述黄酮醇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皮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5.
藜科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藜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干旱和盐碱地区,我国约有38属184种,新疆是我国藜科植物分布最多的地区。藜科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甾体、萜类和黄酮化合物,其生物活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该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6.
在室内测定了芸香科植物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se Schneid.)果实乙醇粗提物及其4个不同极性溶剂的萃取部分在浓度为1 mg/mL时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镰刀菌萎焉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lycoper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rum)、梨黑星病菌(Venturia piri-na)、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等1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对植物病原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丝核菌小麦纹枯病菌和稻纹枯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100.00%和89.36%;正丁醇部分对两者的抑制率分别为97.32%和61.32%.实验结果表明,黄柏果实中的抗真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醇粗提物中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  相似文献   
27.
滇重楼寄生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地下茎中分离和鉴定出两种细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以及三种真菌——黑团孢霉(Periconia sp.)、白色厚顶孢霉(Pachnocybe albida)和重楼索霉(Hormomyces paridiphilus)。对蜡状芽孢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重楼索霉进行了液体培养并测定了胞外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重楼索霉可分泌大量胞外多糖,这可能是导致滇重楼地下茎胶质化和多糖含量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
多糖对滇紫草培养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节草多糖、火棘果果胶和琼脂加入到培养基中,均能促进滇紫草细胞合成紫草素。黑节草多糖促进紫草素合成的最适浓度为0.05—0.1%,大于最适浓度紫草素合成逐渐受到抑制。三种黑节草多糖单体中以多糖Ⅱ最为有效,紫草素产量为90.07mg/l。加入火棘果果胶和琼脂均对紫草素合成呈现促进作用。最后对多糖的作用机理以及多糖与寡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长春花细胞培养与吲哚生物碱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长春花细胞培养与吲哚生物碱生产的研究概况,包括培养方法、培养系统、分析方法、培养条件的影响、高产细胞系的筛选和保存、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等方面。以求对我国的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药用成分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0.
盾叶薯蓣内生真菌Dzf13抗细菌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从盾叶薯蓣内生真菌菌株Dzf13中分离到两个具抗细菌活性的化合物1和2,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和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根癌土壤杆菌、黄瓜角斑病菌和番茄疮痂病菌等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强.结果还表明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的抗细菌活性要比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