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红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质炭改良土壤近年来受到关注,但仍缺乏对土壤动物群落变化的认识.基于野外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生物质炭(0、10、20、30、40 t·hm-2)与氮肥(60、90、120 kg N·hm-2)配施对干旱期和湿润期红壤理化性质和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生物质炭在干旱期和湿润期均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和pH.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增加后降低,而土壤pH保持增加的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碳氮比及基础呼吸均受到生物质炭和氮肥的显著影响,且低量生物质炭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碳氮比及基础呼吸有刺激作用,而高量生物质炭则对其有抑制作用.如生物质炭施用量低于30 t·hm-2时,在干旱期和湿润期均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此外,生物质炭的效果也依赖于不同采样时期.如在施用量高于30 t·hm-2时,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干旱期显著高于对照,在湿润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微生物生物量氮则呈相反趋势.可溶性有机物和矿质氮在干旱期受到生物质炭和氮肥的显著影响,但是在湿润期仅受到氮肥的影响.生物质炭、氮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在干旱期和湿润期均显著影响线虫数量及营养类群的结构.高量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线虫的数量.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干旱期食真菌线虫的比例,尤其在干旱期趋势明显,暗示在生物质炭作用下土壤食物网结构趋向于以真菌主导的能流通道.总之,生物质炭对红壤的效果呈现出复杂的影响趋势,不仅依赖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及与氮肥的交互作用,而且与红壤的采样时期有关,表明今后生物质炭的研究应结合多种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02.
山西省畜禽业发展及粪尿养分时空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饮食结构的改变,畜禽养殖业由传统粗放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快速转变,畜禽粪尿的循环利用及其对环境的风险评价值得关注.本文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通过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与GIS相结合,深入分析了山西省畜禽养殖量的变化特征,模拟了畜禽粪尿的产生量及其氮、磷养分的资源量,并从时空维度评价了山西省畜禽粪尿资源量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 1978-2012年,山西省畜禽粪尿的产生量由1.61×107 t增加至2.75×107 t,增幅达1.71倍,粪尿氮由7.74×104 t增长至17.32×104 t,粪尿磷则由1.09×104 t增长至3.39×104 t,增幅分别达到2.38和3.10倍.除养殖总量增加之外,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空间分布看,2012年山西省耕地畜禽粪尿氮、磷承载量呈现晋北、晋中和晋东南高,中北部和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耕地畜禽粪尿养分资源承载量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平衡,这是区域养殖专业化程度与农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和区域间养分协同管理等手段,来调控畜禽粪尿的排放与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及环境风险,以实现畜禽粪尿养分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3.
冠层温度信息是作物水分状况诊断信号之一,红外热像仪能实时准确地获取较大区域的温度分布.本文以棉花为研究对象,针对红外热像仪获取冠层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位、角度和距离)开展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方法获取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与土壤含水率(SWC)、叶水势(LWP)和气孔导度(gs)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逆太阳光与冠层45°夹角获取的CWSI与SWC、LWP和gs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观测冠层温度的适宜方法;随着距离的增大,冠层温度会表现出衰减的现象,远距离的拍摄需要进行必要的校准工作;通过分析干湿参考表面温度与冠层温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适合华北地区棉花水分胁迫指数的简化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04.
不同林地恢复模式下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6种不同林地植被恢复模式和撂荒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林地0~10 cm土层SOC含量比撂荒地(1.92 g·kg-1)显著提高23.8%~53.2%,10~20 cm土层比撂荒地(1.39 g·kg-1)显著提高5.8%~70.4%,20 cm土层以下与撂荒地相比差异不大;各土层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表层(0~20 cm)减小幅度大于深层(20~100 cm).不同林地SOC储量在表层明显高于深层,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0~100 cm土层林地SOC储量比撂荒地(17.52 t·hm-2)提高18.1%~42.4%,其中,紫穗槐林地SOC储量最高,达24.95 t·hm-2,明显高于其他林地类型,灌木林地SOC储量比乔木高12.4%.林地凋落物、细根生物量和土壤水分都与排土场SOC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人工林地恢复模式显著提高了排土场0~100 cm土层SOC,尤其对表层SOC提高效果明显,但排土场SOC与原地貌相比差距仍较大.从提高排土场SOC角度优先推荐紫穗槐为主要林地植被.  相似文献   
105.
采集长白山脉龙岗支脉老秃顶子南坡3个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岳桦林、针阔混交林、红松林)土壤,进行室内温度梯度培养试验,研究土壤碳矿化速率(Cmin)和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G)动力学参数及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 海拔和温度对Cmin均有显著影响,3种森林土壤Cmin均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岳桦林土壤Cmin最高.3种森林土壤碳矿化速率温度敏感性\[Q10(Cmin)\]大小为岳桦林>红松林>针阔混交林,但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土壤βG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Vmax的温度敏感性\[Q10(Vmax)\]为1.78~1.90,Km的温度敏感性\[Q10(Km)\]为1.79~2.00.岳桦林Q10(Vmax)/Q10(Km)值显著高于红松林和针阔混交林,表明高海拔岳桦林土壤有机碳水解酶动力学参数受温度升高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以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 SUR2B/Kir6.1亚型开放剂埃他卡林(Ipt)为工具药,研究激活SUR2B/Kir6.1通道扩张肺微动脉作用特征,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离体微血管压力-直径监测灌流技术,检测Ipt对大鼠四级肺微动脉的舒张效应(n=6~8),观察内皮损伤后或用KATP通道拮抗剂格列苯脲(Gli)、环氧合酶(COX)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ω-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预孵后肺微动脉舒张率的变化。结果:Ipt能够扩张肺微动脉,最大舒张率为(60.53±2.08)%。内皮细胞损伤后,Ipt扩张肺微动脉作用明显减弱,最大舒张率为(9.47±1.56)%,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预孵Gli、Indo、L-NAME后,最大舒张率分别下降为(17.49±1.47)%、(37.00±3.88)%、(24.91±2.30)%,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其选择性开放KATP通道SUR2B/Kir6.1扩张肺微动脉作用具有内皮细胞依赖性,与其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相关。  相似文献   
107.
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施用竹叶生物质炭后板栗林土壤CO2排放速率及土壤温度、含水量、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板栗林土壤CO2排放通量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试验的第1个月中,生物质炭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对照(无生物质炭),但之后无显著差异;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CO2通量年均值和年累积排放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生物质炭处理土壤MBC含量年均值(362 mg·kg-1)显著高于对照(322 mg·kg-1),而土壤WSOC年均值无显著差异.土壤CO2排放通量与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显著高于对照;土壤CO2排放通量与WSOC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土壤含水量和MBC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施用竹叶生物质炭对板栗林土壤CO2年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土壤Q10值;土壤温度和WSOC含量是影响板栗林土壤CO2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明水稻土落干过程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通过模拟水稻土淹水落干过程,系统监测了落干开始后24 h内N2O的释放和氧化还原电位(Eh)的变化,并利用实时PCR(qPCR)方法测定了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和nosZ的丰度.结果表明:落干开始后4 h N2O释放量就明显增加,在24 h时N2O的释放量比淹水对照增加了5倍多;narG和nosZ基因丰度也随着落干过程的推移而快速增加;而且N2O排放通量与narG基因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水稻土短期淹水落干过程中,含narG基因反硝化微生物是驱动N2O释放的主要功能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9.
以人前列腺癌C4-2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PC-1基因N端编码46个氨基酸残基及其上游非编码区共599bp的DNA序列,将其正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中,并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单克隆,细胞扩大培养后,进行PCR和RT-PCR分析,检测外源PC-1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整合与转录,PCR和RT-PCR结果表明,稳定转梁细胞株MCF-7-PC-1-46具有外源目的基因的整合和相应mRNA的高表达,说明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外源PC-1基因N端46个氨基酸的人乳腺癌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PC-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0.
5种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及功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蓝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多功能蛋白,但其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亲和层析、糖含量测定、凝集素印迹等技术在凡纳滨对虾血清中发现 5 种糖含量各不相同的血蓝蛋白:HMC、HMCb、HMCb、HMCs 和HMCs,其中HMCs 糖含量最高,HMCb最低,前者约为后者的5倍.继而运用非特异性免疫学实验技术对其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糖基化血蓝蛋白的免疫学活性不同, HMCs 具有较强的红细胞凝集活性和酚氧化酶活性,HMCb和HMC分别具有较强的细菌凝集活性和溶血活性.特别是当血蓝蛋白糖基被氧化后,5种血蓝蛋白的凝集活性、溶血活性全部丧失,酚氧化酶活性下降约11~28倍.由此推测,血蓝蛋白糖基修饰多样性可能是其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