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4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83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和MRI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124例患者,经临床最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96例,28例为非急性胰腺炎,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4.38%、75.00%、92.05%、58.33%、82.26%,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5.83%、78.57%、93.88%、84.62%、91.94%,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显著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和MRI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两者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但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准确度优于CT。  相似文献   
862.
多样化的森林群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不同的微生境。然而,物种在不同类型森林群落中是呈随机分布还是生态专化仍有待阐明。基于不同优势物种群落在太行山猕猴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4个1 hm2(100 m×10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采用Kruskal-Wallis方法、Betadisper检验分析不同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差异,利用相关网络和指示种分析探索物种-群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群落间木本植物的多度、丰富度和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共有5种物种同时出现在四个群落中,有43.82%(39/89)的物种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落中;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物种与群落之间的连接指数为41.29%,专化指数为60.89%;指示种分析显示不同植物群落间指示物种不同。了解了太行山猕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木本植物在不同群落中的分布具有较高的专化特征。希望本研究能为该区域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和物种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63.
864.
侵染细胞中一种内含物的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豆根瘤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胞质内含物,只存在于侵染细胞中,一个细胞通常只有一个,一般位于细胞的外周部分,常常靠近胞间隙。这种内含物通常为圆形,其直径在1-2μm之间,主要由颗粒状物质,管状和泡状成分组成。它经甲苯胺蓝O染色后呈深蓝色,苏丹黑B染色后呈深黑色,考马斯蓝染色后呈蓝色,因此它不是类聚核糖核蛋白体,也不是一般的蛋白体和脂滴或脂质体,而可能是一种蛋白质和脂的复合物。其作用可能与共生固氮中  相似文献   
865.
866.
已经知道,对预定脊索的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位于它两侧的预定肌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指出,预定脊索和肌节细胞相互靠得很近,或者相隔一定距离,以突起相连形成腔隙。有被小窝和小泡在两类细胞的外缘常被观察到。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肌节细胞近腔隙的部位或者附近,球状体的出现。它们大小不等,内含物主要是颗粒,有的松散分布,有的致密地充满整个球状体。这些颗粒的大小和电子染色与这时期胚胎细胞中的核糖体很相似。在预定脊索细胞  相似文献   
867.
本文对正常、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病人共247例的血清进行了琼脂糖电泳和胆固醇、甘油三酯及β脂蛋白的含量测定。主要根据βLP 电泳图象的类型,必要时参考血清脂质含量将247例被检人员分为Ⅱ-1、Ⅱ_2、Ⅱ_3、Ⅱ_4、Ⅲ、Ⅳ、Ⅴ七种不同的类型。按其在每种类型中分布多少排列次序如下:Ⅱ_4>Ⅱ_3>Ⅳ>Ⅱ-1>Ⅱ_2>Ⅲ>Ⅴ。以Ⅱ_4最多,88例,Ⅴ型最少,仅2例。247例中118例有高脂蛋白血症。他们在各型中的分布情况亦以Ⅱ_4型为最多,Ⅴ型最少。排列次序与上述情况类似;为Ⅱ_4>Ⅳ>Ⅱ_3>Ⅱ_2>Ⅱ-1>Ⅱ>Ⅴ型。118例高脂蛋白血症者中67例有冠心病,34例有高血压,20人有 MI。冠心病的分 布以Ⅱ_4,Ⅳ及Ⅱ_3型较多,Ⅱ_1型中最少,Ⅲ、Ⅴ型中无,但以本型计则发病率以Ⅱ_2、Ⅱ_1和Ⅱ_3较多,Ⅱ_4及Ⅳ型中较少,MI 多集中于Ⅳ、Ⅱ_4及Ⅱ_3型中。说明Ⅱ及Ⅳ型与冠心病的关系较为密切。此外,还观察了104例冠心病和42例高血压在各型中的分布,发现二者均较集中地分布于Ⅱ_4Ⅳ及Ⅱ_3型中。比较了它们在高 Tg、高 Ch 及高脂蛋白血症中的发生率。发现冠心病和高血压与高脂蛋白血症的关系比高 Ch 及高 Tg 血症更为密切。以上结果均说明Ⅱ、Ⅳ型与冠心病、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因此对该二型高脂蛋白血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冠心病的防治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8.
摘要 目的:探讨芪地固肾方治疗膜性肾病(MN)大鼠的效果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剂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雷公藤多甙片组(10 mg/kg雷公藤多甙片)、芪地固肾方低剂量组(15.425 g/kg芪地固肾方)、芪地固肾方高剂量组(61.7 g/kg芪地固肾方)四组,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为空白组(等剂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连续干预28天后,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RT-PCR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蛋白、podoc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24 hU-TP、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 mRNA显著升高,血清TP和ALB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24 hU-TP降低,血清TP和ALB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减轻;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 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芪地固肾方能够降低MN模型大鼠的尿蛋白水平,减轻肾脏病理损伤,上调肾组织中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和podocin mRNA的表达,延缓膜性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69.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FD患者200例,按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重建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相关量表评分、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PFD,可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70.
角质层是表皮细胞壁表面的一层不透水的脂肪性物质。角质层与表皮细胞紧密结合,植物表皮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气孔器的形态结构等微形态特征均能在角质层上反映出来。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松属(Pinus)12种植物针叶角质层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详细描述20个性状,其中12个性状来自角质层内表面,8个性状来自角质层外表面。结果表明,这些特征可为该属属下分类和相似种的鉴别提供有用信息,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①表皮细胞长度、表皮毛长度、角质层外表面起伏程度、表皮细胞轮廓、有无气孔塞和针絮状物质等角质层微形态特征具有自身特异性,在属下可作为松属组级水平上的分类依据。角质层微形态 特征不支持将五针松组(P. Section Cembra)和白皮松组(P. Section Parrya)合并为P. Section Quinquefolius的观点,亦不支持将油松组(P. Section Pinus)分成P. Section PinusP. Section Trifolius的看法。②白皮松(P. bungeana)针叶角质层微形态特征既与五针松组有相同之处,又与油松组有相似之处,还有部分特征显示出不同于松属其他种类的独特性,可为白皮松亚属(P. Subgenus Parrya)的建立提供新依据。③扫描电镜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纹路,气孔塞有无和外表面气孔形状等特征可为形态相似种火炬松(P. taeda)和湿地松(P. elliottii)提供种间界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