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摘要: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一个养殖群体中的100个个体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其GH基因第1外显子区域中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同时对各基因型与其体重、体长等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外显子微卫星座位具有一定的多态性,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A、B、C)、5种基因型,这3个等位基因的频...  相似文献   
72.
粗糙脉孢菌是天然纤维素降解真菌,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国内外对其纤维素降解机理和发酵产酶有一定的研究,但对其产酶的条件优化研究得不多,其产酶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以粗糙脉孢菌基因组测序菌株FGSC 2489为对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Neurospora crassa摇瓶发酵产纤维素酶进行培养基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关键参数对产酶条件的影响,进而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结合中心组合实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两个显著因素进行分析。PB实验结果显示:Peptone、Yeast extract对产纤维素酶有显著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对方程求解得到Peptone 7.27g/L、Yeast extract 5.51g/L。采用该优化培养基,最大纤维素酶活可达1.27FP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03倍;CMC酶活14.15IU/ml,比优化前提高1.88倍;木聚糖酶活24.13IU/ml,比优化前提高1.86倍;葡萄糖苷酶酶活1.22IU/ml比优化前提高2.08倍。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利用前期获得的高质量纳米孔长读段测序数据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和全长转录本进行鉴定和分析,为深入开展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基础。【方法】基于前期获得的高质量意大利蜜蜂纳米孔长读段测序数据,通过Blast工具将意大利蜜蜂全长转录本比对Nr数据库筛选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和全长转录本;利用gffcompare软件将筛选出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全长转录本与西方蜜蜂A.mellifera参考基因组(Amel_HAv3.1)上注释的转录本进行比较,以鉴定未注释的新基因和新转录本;使用Astalavista软件鉴定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的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 AS)事件类型,采用IGV浏览器对剪接体的结构进行可视化,通过RT-PCR验证随机选取的6次AS事件的真实性。【结果】共鉴定到意大利蜜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71个基因和335条全长转录本,发掘出未注释的1个新基因和97条新转录本;共对14个已注释基因进行了结构优化,分别延伸了6个基因的5′端和8个基因的3′端。共鉴定到意大利...  相似文献   
74.
以含辅酶Q10(CoQ10)分别为0、40、80和120 mg/kg的4种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9.97±0.13) 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GIFT)幼鱼56d,探讨辅酶Q10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能力、组织结构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辅酶Q10组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终末体重、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120 mg/kg辅酶Q10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为最高;辅酶Q10含量为120 mg/kg时,吉富罗非鱼幼鱼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升高;各辅酶Q10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辅酶Q10组肝脏CAT和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80和120 mg/kg辅酶Q10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均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各实验组去内脏全鱼的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120 mg/kg辅酶Q10组去内脏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对照组;各实验组内脏团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  相似文献   
75.
为了以细菌胞外蛋白酶酶解低值蛋白资源制备抗氧化活性肽以及挖掘新型蛋白酶,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对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SHK1-2进行发酵产酶,获得胞外蛋白酶粗酶液用于酶解热水法提取的鲮鱼胶原蛋白,通过超滤、sephadex LH-20分子筛层析获得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35.6%±7%)、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DNA氧化损伤抑制活性的小分子肽,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该活性肽分子量为776.2 Da,预测氨基酸序列为Thr-Ala-Gly-His-Pro-Gly-Thr-His。ORAC检测验证了人工合成的多肽同样具有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细菌胞外蛋白酶在低值资源高值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对于新型蛋白酶及其应用的挖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构建可用于纤维素乙醇高效生产的混合糖发酵重组酿酒酵母菌株,并利用菊芋秸秆为原料进行乙醇发酵。【方法】筛选在木糖中生长较好的酿酒酵母YB-2625作为宿主菌,构建木糖共代谢菌株YB-2625 CCX。进一步通过r DNA位点多拷贝整合的方式,以YB-2625 CCX为出发菌株构建木糖脱氢酶过表达菌株,并筛选得到优势菌株YB-73。采用同步糖化发酵策略研究YB-73的菊芋秸秆发酵性能。【结果】YB-73菌株以90 g/L葡萄糖和30 g/L木糖为碳源进行混合糖发酵,乙醇产量比出发菌株YB-2625 CCX提高了13.9%,副产物木糖醇产率由0.89 g/g降低至0.31 g/g,下降了64.6%。利用重组菌YB-73对菊芋秸秆进行同步糖化发酵,48 h最高乙醇浓度达到6.10%(体积比)。【结论】通过转入木糖代谢途径以及r DNA位点多拷贝整合过表达木糖脱氢酶基因可有效提高菌株木糖发酵性能,并用于菊芋秸秆的纤维素乙醇生产。这是首次报道利用重组酿酒酵母进行菊芋秸秆原料的纤维素乙醇发酵。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不同余氯浓度和暴露时间对细菌的去除效果,分析不同余氯条件对细胞ATP的影响。【方法】以河水中微生物群落为试验对象,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评估不同余氯浓度和暴露时间的灭活效果,检测不同余氯浓度时细胞内(外)ATP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余氯浓度和暴露时间对细菌的去除效果产生不同的结果。在余氯浓度2 mg/L情况下,延长氯暴露时间可以增加细菌的去除效果,在余氯浓度≥2 mg/L条件下,较短氯暴露时间就可以灭活90%细菌。高核苷酸细菌(HNA)和低核苷酸细菌(LNA)表现出不同氯耐受能力,且HNA细菌相比LNA细菌较容易受到氯的损伤。细胞内ATP随余氯浓度增加而减少,在高浓度余氯条件下(≥2 mg/L)细胞外ATP才会增加。【结论】微生物活性随着余氯作用的增加而降低,FCM法和ATP检测法可以用于评估加氯消毒对微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李恺  宋雷  石文昊  田喜凤 《生物工程学报》2017,33(11):1859-1868
近年来质谱技术的持续进步促进了靶向蛋白质组的发展,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靶向蛋白质组定量方法的基础上衍生出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技术。该技术靶向定量灵敏度和通量更高,重现性也更好,但其对于高复杂性样本在定量速度和深度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改善PRM定量的色谱方法包括:色谱柱的优化,增加色谱柱内径、降低柱长;色谱洗脱条件的优化,提高液相洗脱流速、缩短洗脱时间;最终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双反相色谱串联PRM靶向蛋白质组定量平台。该平台使用150μm内径和8 cm长的短色谱柱,在800 nL/min的高流速下和35 min有效洗脱梯度内,可实现对293T全细胞裂解液蛋白样本中多达400条低丰度肽段的快速定量。该研究优化了PRM靶向定量方法,将有利于PRM技术的推广,尤其为低丰度蛋白的精准定量提供了一种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79.
菖蒲干体提取液对两种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浓度的提取液添加试验,研究了水生植物菖蒲的干体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菖蒲干体提取液中含有抑藻活性的化感物质.高浓度的提取液(>40 ml·L-1)对两种低接种密度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866%和9238%;而低浓度的提取液(<30 ml·L-1)能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第7天最低抑制率为-4952%.但两种浓度的提取液对高密度藻的生长并无显著影响(P>0.05).对比提取液的半连续添加和一次性添加试验发现,提取液中的抑藻组分较易分解,表明自然水体中化感物质的持续分泌可能是菖蒲对浮游藻类产生抑制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作为干旱荒漠区的优势树种,其与风沙长期作用过程中形成了柽柳沙堆,研究沙堆上多枝柽柳水分利用来源及其对各水源的利用比例,可为干旱荒漠区原生植被的保护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模型分析,解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沙堆上多枝柽柳的水分来源及其对各水源的利用比例,揭示了沙堆堆积过程中多枝柽柳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沙堆土壤水分含量随沙堆堆积增高而存在较大差异,且0–500 cm层土壤平均水分含量依次为雏形阶段(4.57%)>增长阶段(4.46%)>衰退阶段(3.62%)>稳定阶段(3.48%);(2)雏形及增长阶段沙堆土壤含水率在40–180cm层显著升高,稳定及衰退阶段沙堆土壤含水率分别在180–360cm和360–500cm层显著升高。(3)各发育阶段沙堆上, 0–40 cm层土壤含水率及稳定氧同位素比值(δ18O)波动较大,季节变化明显,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δ18O趋于稳定,表明表层土壤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4)春季,多枝柽柳在雏形阶段沙堆上主要利用360–500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