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3篇
  2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种抗菌肽和aFGF融合蛋白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带有凝血酶Xa因子切割位点的天蚕素蜂毒素杂合肽和aFGF的融合基因,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c中,构建出表达质粒pET-aF-CM,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重组转化子。IPTG诱导4h后,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融合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7%。将包涵体溶解后透析复性,并利用肝素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能与aFGF抗体产生免疫反应。MTT法检测显示,融合蛋白具有促3T3Bal/b细胞分裂活性,其比活为1.471×106IU/mg。利用凝血酶Xa因子裂解融合蛋白,可以获得抗菌肽和含凝血酶Xa因子裂解序列的aFGF蛋白。分子筛回收含杂合抗菌肽,抑菌活性检测表明其对大肠杆菌K12D31具有明显抑菌活性。微量稀释法检测结果表明,回收的抗菌肽对大肠杆菌DH5α、大肠杆菌K12D3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MIC分别达6.25μg/ml、10μg/ml、2.5μg/ml、1.25μg/ml、0.625μg/ml和5μg/ml。  相似文献   
42.
湖北省爬行动物资源概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摘要:为了搞清湖北省爬行动物资源概况,通过总结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等最近20余年积累的调查资料,从区系特点、地理分布、评估等级、资源量及保护对策等方面总结了湖北省爬行动物的资源概况。结果显示,湖北省现有爬行动物2目12科44属78种,主要分布在鄂西南(57种,占73.1%)、鄂西北(47种,占60.3%)和鄂东南(43...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探讨胱氨酸尿症中高胱氨酸浓度对大鼠肾脏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Slc7a9基因敲除大鼠24小时尿液胱氨酸浓度确定高尿胱氨酸;通过IH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无结石产生的胱氨酸尿症大鼠、观察肾脏组织结构有无明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测定肾脏组织中的LC3-I、LC3-II、p62和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以检测自噬水平的变化,并探索变化原因;通过组织切片Masson染色法检测肾脏髓质纤维化程度。结果:10只无结石胱氨酸尿症大鼠尿液胱氨酸显著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有胱氨酸结石的生成与肾脏结构性变化;Masson染色提示胱氨酸尿症大鼠发现轻度肾脏纤维化过程;肾脏组织自噬标记蛋白LC3-I、LC3-II蛋白相对表达量、LC3-II/LC3-I比值以及自噬当量p62相对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mTOR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胱氨酸尿症大鼠模型上,发现无结石形成情况下的尿高胱氨酸水平可通过mTOR途径抑制大鼠肾脏组织的自噬水平,自我保护作用减弱,由此参与胱氨酸尿症的肾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和比较阴道毛滴虫症状株和带虫株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方法提取阴道毛滴虫各分离株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克隆,鉴定和序列比较。结果黏附蛋白33基因长度约为930bp,成功构建pMD-18T-ap33重组质粒。同GenBank上的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比较,症状株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与已知序列有2个碱基不同,而带虫株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与已知序列有1个碱基存在差别。结论阴道毛滴虫症状株和带虫株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5.
2011年7月 ~ 2012年9月,在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坪阡村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拍摄到一批鸟类生态照片,经鉴定其中灰背伯劳(Lanius tephronotus)为湖北省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46.
培养的静止软骨细胞用ConA处理后,细胞形态从扁平形变成多角形、圆形与球形,同时可以观察到细胞周边存在大量的具有折光特点的细胞外基质。ConA能够完全抑制软骨细胞DNA的合成,LD_(50)为0.4—1.0μg/ml。ConA抑制DNA合成的作用是可逆的。20mmol/L的MeMan能够完全阻断其对软骨细胞形态和DNA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产于奄美本岛、德之岛及冲绳本岛上的毒蛇,黄绿烙铁头(Trimercsurus flavoviridis)的蛇毒中,其碱基性蛋白域在园盘电泳分析的特性上各有不同的表现,再通过 Bio Rcx70离子交换色谱层析法进行分析亦表明有较大的差异.奄美本岛的黄绿烙铁头毒素有较强的吸着性,其蛋白组分有四个犄角.而德之岛的黄绿烙铁头蛇毒的蛋白组分为二个犄角.但冲绳本岛的黄绿烙铁头蛇毒的蛋白组分则出现犄角欠损.这三个岛所产的烙铁头蛇毒组分的 TAME水解活性,凝固活性组分的位置基本一致,而出血活性组分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8.
在海拔2300m选择健康成年男性5人,急进抵海拔4660m,用多导监测仪分别在两地连续7h监测夜间睡眠、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自身对比。结果发现:(1)急进高海拔后,总睡眠时间、有效睡眠指数、Ⅲ~Ⅳ期深睡眠均较中度高原减少(p<0.01);总觉醒时间、Ⅰ~Ⅱ期浅睡眠高海拔较中度高原增多(p<0.05):(2)急进高海拔后,有3名健康人出现周期性呼吸,其中1名健康者出现周期性呼吸119次,伴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最低Sao_2为78%;(3)同海拔高度夜间睡眠时与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中度高原下降4.2%,高海拔下降11.2%(p<0.01);高海拔与中度高原夜间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下降7.4%,睡眠时下降14.4%(p<0.001)。结果提示:(1)睡眠加重了高原人原有的低氧血症;(2)低氧血症导致睡眠结构的紊乱和睡眠质量的降低;(3)睡眠中出现的周期性呼吸,应视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4)频发的周期性呼吸或睡眠呼吸暂停将影响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49.
桔梗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 DC)系桔梗科植物,为常用中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记载有三物百散、桔梗汤等方剂,均以桔梗为主药。金代张元素指出,“桔梗除肺部风垫,清利头目,益咽,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现代药理试验证明,桔梗具有消炎、镇痛、抗溃疡、抗肿瘤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又据报导,桔梗粗皂甙对血管具有扩张作用。二、化学成分桔梗的化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叶,最早由日本的古本孙三郎,后来山口一孝等进行了研究,主要含有三萜皂甙。其皂甙元为远志酸和桔梗皂甙元。到七十年代末期,从桔梗根中已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估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收集841例通过检测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诊断为动脉硬化的人群作为研究组,采取成套配对1:1病例对照方案,收集非动脉硬化人群(CAVI9.0),841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中血尿酸、血脂、空腹血糖、血压、体质指数及腰围的差异性。校正混杂因素后比较两组人群中血尿酸的差异,研究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间人群的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校正混杂因素后,血尿酸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OR=1.003 Cl95%1.002-1.004 P=0.000)。高尿酸血症在两组间的优势比为1.657(P=0.000 Cl95%1.311-2.101)。结论:除血脂、血糖、血压及腰围等因素外,高尿酸血症同动脉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