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国内外学者对磁场生物效应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 并且已在农业、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得到应用. 磁场生物效应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未见报道. 我们的实验仅仅是初步工作.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补体C7基因(AgC7)的功能, 采用RACE (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 获得AgC7的cDNA全长序列为3103 bp, 包括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Frame, ORF) 2502 bp, 编码833个氨基酸, 5′-UTR (5′ untranslated region)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44和554 bp。同源性分析表明, AgC7与其他鱼类补体C7如斑点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斑马鱼(Danio rerio)、大西洋鲑(Salmo salar)、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56%、46%、49%、49%、47%, 且都具有TSP1、LDLa、FIMAC和MACPF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qRT-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结果表明, AgC7在血液、脑、鳃、性腺、心脏、头肾、肠、肝、肌肉、皮肤、脾、胃和后肾组织中均可表达, 且在肠中表达水平最高; 用含有壳寡糖的饲料饲喂俄罗斯鲟60d后, AgC7在这13种组织中表达均有增加, 在肠中增加量最高, 约为对照组的1.51倍;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可诱导AgC7, 在血液、鳃、头肾、肠、肝和脾6种组织中瞬时上调表达, 随着病原菌感染时间增加, 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恢复至正常水平, 其中, 鳃中基因表达量的上调趋势最明显, 最大表达量出现在感染后6h, 为对照组的41.30倍, 12h后基因表达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水平, 表明AgC7基因可能参与了俄罗斯鲟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俄罗斯鲟AgC7具有典型的补体C7基因特征, 且壳寡糖刺激和病原感染后均可引起AgC7基因表达变化, 补体C7可能参与了俄罗斯鲟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注射用骨肽对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8月收治的74例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在骨折常规处理后,口服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注射用骨肽;对照组在骨折常规处理后,采用一般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89.19%)明显优于对照组(48.6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注射用骨肽对骨折的愈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5.
36.
为探讨大水面网箱养殖俄罗斯鲟后备亲鱼的适宜投喂量与养殖效益,将平均体质量为(6.15±0.23) kg的4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后备亲鱼(雌性)养殖在网箱中,以养殖基地日常投饵率(feeding rate, FR)计算的投喂量(feeding quantity, FQ)为基准,设置C-1(80%×FQ)、C-2(90%×FQ)、C-3(100%×FQ)、C-4(110%×FQ)四个投喂水平,研究不同投喂水平对俄罗斯鲟后备亲鱼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并设置上游、实验点和下游三个水质监测点,评价养殖生产对湖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C-1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2、C-3、C-4组成活率均超过99%,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C-4组增重率显著高于C-1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系数C-3对照组和C-4组都显著高于C-1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活率、增重率和饵料系数均随着投喂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C-3和C-4组较C-2组提高不显著(P>0.05)。C-2组所发生的养殖成本是(6.35±0.28)元/kg,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相应地,C-2组获得的养殖效益是(11.66±0.28)元/kg,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实验区域及上下游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水环境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养殖活动,尤其是投喂量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水温和pH值呈现季节性变化,各监测点总氮(total nitrogen, TN)、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氨氮(ammonia nitrogen, AN)和高锰酸盐指数(hypermanganate index, HI)的值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监测值除TN外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Ⅱ类水质标准。因此,建议将目前日常投喂量从100%×FQ降至90%×FQ,以达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癌症源于慢性炎症"之说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与认可,已成为近年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与肿瘤密切相关的炎症实质为非可控性炎症,触发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各个病理过程;而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同样可通过自分泌或其他方式调控非可控性炎症反应,以利于自身生长。非可控性炎症在头颈恶性肿瘤发生、进展过程中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涉及众多分子和信号通路的参与。本文就非可控性炎症与头颈恶性肿瘤(鼻咽癌、喉癌、口腔癌、甲状腺肿瘤及皮肤肿瘤)的相互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8.
39.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DNA条形码的中国鲚属物种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50尾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短颌鲚C.brachygnathu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个体的COⅠ基因DNA条形码序列变异。结果显示,150条COⅠ基因条形码序列包含63种单倍型,单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100bp和600bp附近。刀鲚、短颌鲚和湖鲚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253%~0.557%之间,显著低于COⅠ基因DNA条形码鉴别不同物种2%的遗传距离阈值,表明这3个群体应为同一物种。但是凤鲚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5.08%,大于2%的鉴别阈值,显示凤鲚两群体可能达到了种或亚种级差异水平。以日本鳀Engraulisjaponicus为外群,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显示,刀鲚、湖鲚和短颌鲚群体聚在一起,未能各自形成单系;凤鲚根据地理分布聚为两支;七丝鲚则聚成单系。研究表明COⅠ基因条形码技术可用于我国鲚属物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40.
在水温25.0℃条件下,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电刺激后体长(6.9+0.1)cm 相近的23尾中华倒刺(鱼巴)幼鱼的快速启动过程并通过对鱼体质心运动的分析考查3个阶段的相关运动参数.结果显示:实验鱼均表现为"C型"快速启动模式,逃逸方向不确定,但不同逃逸方向的相关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快速启动后鱼体质心的移动距离(d)和线速度(V)均显著递增(P<0.05),其中线速度在第2阶段末(36 ms)达到最大值,随后相对稳定,线加速度(a)在第2阶段末出现最大值(P<0.05);而角速度(ω)初始启动即出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P<0.05),进入第3阶段后稳定在较低水平;第1阶段的线速度(V)与相对旋转半径(RTr)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鱼巴)幼鱼在快速启动过程中更倾向于采取提高运动速度的逃逸策略,这可能与其流线形体型和水流湍急的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