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32.
研究了草酸对NY3菌(Pseudomona aeruginosa NY3)降解烷烃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草酸能促进菌体降解十四烷,且最佳投加浓度在1 g/L左右。投加草酸8 h内对十四烷去除率最大,可提高约15.2%。草酸促进降解主要是其改变菌体胞外液分泌成分。紫外光谱结果表明,共存草酸使胞外液中吩嗪-羧酸PCA分泌量大大提高。从气相和液质测定结果看,NY3菌代谢体系中,胞外液中PCA分泌量与十四烷的同步降解率呈正相关。体外实验表明,将试剂级PCA投加在NY3菌以"十六烷+草酸"为碳源生长的胞外液中,发现PCA投加量与其对十四烷的降解效果也呈正相关。与未投加PCA相比,PCA投加2μmol/L,12 h内胞外液对十四烷的去除率提高了约13.1%。结果表明,草酸能促进NY3菌降解十四烷主要是由于其可使菌体胞外液中PCA的分泌量大大提高。本文研究了共存草酸在铜绿假单胞菌NY3降解烃类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后续优化设计铜绿假单胞菌NY3处理实际烃类污染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34.
融合细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简史 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一个细胞或一个多核细胞称为融合细胞。 Muller(1838)是叙述脊椎动物多核细胞的第一个人。他在肿瘤中看到多核细胞。以后Robin(1849)在骨髓中,Rokitansky(1855)在结核病组织中也发现有多核细胞。Virchow(1858)曾广泛地叙述在正常组织中,发炎组织或肿瘤组织中多核细胞的情况。在这以后关于多核细胞的叙述更多了,但对多核细胞的起源等问题意见颇为分歧。de Bary(1859)观察某种粘菌(Myxomycetes)的生活史,认为多核体是单核细胞合并形成的。在动物方面Lange(1875)是第一个观察到脊椎动物(蛙类)血液细胞合并的人。Cienkawski(1876),  相似文献   
35.
以实验的方法来研究 Fundulus heteroclitus 卵子分裂球的发育能力,最早的工作是 Morgan 1893和1895年的报告。他在2细胞时期,用针穿破卵膜,刺死一个分裂球。针抽出后,轻轻的抑压卵膜,挤出刺死的分裂球的细胞质,但不损伤下面的卵黄。经过这样手术以后,遗留在膜内的分裂球能继续发育。68个卵子中,20个左右在胚胎形成前死亡,其余都能继续发育,成为正常的胚胎。胚胎的身体一般比正常的小,比正常的二分之一来得大。Morgan 在他1893年的论文中,认为去掉一半分裂球的卵子,发育成为大于二分之一胚胎的原因,是留存的细胞质多于二分之一的结果。因在2细胞时期,  相似文献   
36.
新药原料--低毒性、抗病毒、抗肿瘤失配双链核糖核酸的研究进展聂实践胡冬琴赵红罗薇(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真菌工程实验室)前言近年来,全球性病毒性疾病在不断增加,但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却进展缓慢。直至今日由病毒引起的恶性疾病(如恶性肿瘤,AIDS病等)仍无法医治,这已成为当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约60%的流行性传染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菌感染仅占15%。而目前世界各国批准使用的合成抗病毒药物仅...  相似文献   
37.
将中空纤维膜过滤器与5升自动控制搅拌发酵罐耦联进行大肠杆菌AS.1.183的过滤培养,大肠杆菌细胞的最高浓度可达250g/1(湿重,含水70%),细胞内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活性可以稳定在80u/g菌左右,发酵罐的体积生产效率比分批发酵提高近10倍。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一类食饵种群具有常数收获率的Kolmogolov系统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研究了 系统平衡点的性态,在较宽的条件下证明了系统不存在闭轨线;并获得了系统存在两个极限环的条件。  相似文献   
39.
高寒草甸具有辐射强、低气压、风大、昼夜温度骤变等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特征,为了探讨中国特有种大理白前(Cynanchum forrestii)对高寒环境的生态适应,以川西南九龙县高寒草甸(海拔3 100~3 500 m)的大理白前为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大理白前的形态解剖特征,并采用TCC法分析了花粉和种子的生活力。结果表明:大理白前的叶、茎、花均被有丰富的单列细胞组成的表皮毛;叶片和茎的表皮角质层较厚;叶的气孔较大而下生,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发达;茎表皮细胞小、细胞壁厚,皮层由7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细胞内储藏有丰富的物质,维管柱所占比例较大,木射线数量较多,髓部发达且储藏物质丰富;根维管组织发达,皮层细胞储藏有丰富的物质;种子和花粉活力较高、合生花冠、合蕊柱、种子具有种毛,以及种皮厚而坚硬等特征为提高繁殖效率提供了保障。上述结果表明,大理白前具有一整套适应高寒环境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使其保持较高的抗辐射、抗旱和抗寒能力,为大理白前在高寒环境中成功生存和繁衍奠定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0.
生态位模型通过拟合物种分布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物种空间分布预测, 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有广泛应用。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新兴的主动遥感技术, 已被大量应用于森林三维结构信息的提取, 但其在物种分布模拟的应用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以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脉南部地区的食鱼貂(Martes pennanti)的分布模拟为例, 探索LiDAR技术在物种分布模拟中的有效性。生态位模型采用5种传统多类分类器, 包括神经网络、广义线性模型、广义可加模型、最大熵模型和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模型, 并使用正样本-背景学习(presence and background learning, PBL)算法进行模型校正; 同时对这5种模型使用加权平均进行模型集成, 作为第6个模型。此外, 一类最大熵模型也被用于模拟该物种的空间分布。模型的连续输出和二值输出分别使用AUC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以及基于正样本-背景数据的评价指标Fpb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仅考虑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时, 7个模型的AUC和Fpb平均值分别为0.779和1.077; 当考虑LiDAR变量(冠层容重、枝下高、叶面积指数、高程、坡度等)后, AUC和Fpb分别为0.800和1.106。该研究表明, LiDAR数据能够提高食鱼貂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 在物种分布模拟方面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