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5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86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孢子丝菌病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但继发真菌感染的概率也在增加。为了解SLE并发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和诊治水平,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8年1月~2005年12月间诊治的资料完整的8例SLE并发孢子丝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2.
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var.dicoccoides)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栽培小麦品种改良的巨大基因库。在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组成上,它具有许多栽培小麦不存在的变异类型,在Glu—B1位点上的变异更大。我们利用种子贮藏蛋白的SDS—PAGE方法从原产于伊朗的二粒小麦材料PI94640中观察到缺失Glu—B1区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利用Glu-1Bx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引物,对该材料的总DNA扩增,获得了X型亚基编码基因(Glu-1Bxm)的全序列,其全长为3442bp含1070bp的启动子区。序列比较发现,Glu-1Bxm在启动子区序列与Glu—1Bx7的最为相似。而在基因编码区,我们发现Glu—1Bxm仅编码212个氨基酸,由于开放阅读框中起始密码子后第637位核苷酸发生了点突变,即编码谷酰胺的CAA突变为终止密码TAA,可能直接导致了该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失活,这是我们在小麦Glu—B1位点基因沉默分子证据的首次报道。将Glu—1Bxm全序列与Glu—B1位点其他等位基因进行了系统树分析,发现Glu—1Bxm是较为古老的类型。本文还对该特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类型对品质遗传改良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3.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非吸烟人群和吸烟人群中,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c P4501A1,CYP1A1)基因Msp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慢性重度牙周炎(chronic severe periodontitis,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50例CP患者和51例正常对照者按吸烟情况进行分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研究人群中CYP1A1基因3’端MspI酶切位点的3种基因型(A,B,C)的分布频率。结果:不考虑吸烟情况下,MspI基因型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各占20%和13.7%,基因型A在两组中分别占42%和47.1%,基因型B在两组中分别占38%和39.2%,各基因型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吸烟组MspI C型者患慢性重度牙周是的危险性(OR)是其他基因型的5倍(95%可信限:1.34218.62)。结论:MspI C型可能是吸烟者慢性重度牙周炎易感性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924.
昆虫的生物光电效应与虫害治理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虫害的治理需要依据为害昆虫的特性提出与环境适宜、生态兼容的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为害昆虫表现了对敏感光源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群体一贯性的趋光性行为特征,并通过视觉神经信号响应和生理光子能量需求的方式呈现出生物光电效应的作用本质。利用昆虫的这种趋性行为诱导增益特性,一些光电诱导杀虫灯技术以及害虫诱导捕集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业虫害的防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5.
冠状病毒(CoV)宿主范围广泛,不同种动物(如禽、火鸡、猪等)分离株又有众多血清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高度的变异性,所以对冠状病毒的系统研究一直是个难点。但近几年出现的特殊成员SARS-CoV,使人们认识到冠状病毒不仅能给畜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可能会威胁到人类自身。本文就SRS-CoV感染细胞的受体结合机制,抗病毒药物的分子靶位点和最新疫苗的研制概况进行简单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原体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26.
褪黑激素生理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利  吴玉厚 《生物学杂志》2006,23(3):47-49,17
对褪黑激素的产生、合成、检测方法、对生殖的调控和应用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27.
[背景]角蛋白酶KerZ1能在60℃的最适温度下高效降解角蛋白底物,然而其在低于最适温度条件下的酶活极低,难以适应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的要求.[目的]提升角蛋白酶KerZ1的低温催化活性.[方法]结合同源比对与折叠自由能分析向角蛋白酶KerZ1引入氨基酸突变,并对突变体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对KerZ1柔性环区域(...  相似文献   
928.
为研究牡荆叶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该研究首先建立了18批牡荆叶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指纹图谱,对不同来源牡荆叶药材进行聚类分析,鉴定主要酚类化合物且测定其含量,分析牡荆叶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法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灰度关联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牡荆叶的谱-效关系。结果表明:(1)牡荆叶的指纹图谱标定21个共有峰,共指认出10个峰,其含量顺序为绿原酸>异荭草苷>木犀草苷>异牡荆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原儿茶酸>荭草苷>异绿原酸B>新绿原酸;不同产地样品间相似性较高,相似度结果为0.816~0.983。(2)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样品含量对分类有一定影响,不同来源样品被分为3类,其中南北方样品存在一定差异。(3)牡荆叶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5.82~61.83 mg·g-1和27.85~157.65 mg·g-1,样品均具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  相似文献   
929.
周帅 《广西植物》2023,43(8):1478-1487
森林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森林面积的损失常常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或丧失。为探讨新冠疫情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该文利用Image J软件筛选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占国土面积超60%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以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面积、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数据、年度(2020年和2021年)新冠疫情感染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为研究对象,进行关联分析、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和回归预测。结果表明:虽然新冠病毒的每百万人口感染数量与森林损失面积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具体表现为新冠疫情显著减少了因城市和农业大规模扩张而导致的森林损失面积,但在新冠疫情暴发的2年(2020年和2021年)期间,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总量仍然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间接加速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采伐。回归模型预测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面积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增加了5.83%和21.78%。综上表明,虽然新冠疫情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森林损失面积仍然在增加。该研究结果为制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30.
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基因表达的转录分析多采用单一看家基因作为内参来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实验中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了新型三肽化合物酪丝缬肽作用后RPL13A、UBC、EIF4A、B2M、GAPDH和ACTB共6个看家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经过geNorm程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表明,这6个看家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确定了RPL13A、UBC2个看家基因用于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选择的必要性在实验中得以证明,更重要的是为各种实验因素影响下(尤其是新物质作用下)内参基因的选择介绍和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