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8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85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报道了广西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Chirita Buch.-Ham.ex D.Don)1新种--假烟叶唇柱苣苔(C.pseudoheterotricha T.J.Zhou.B.Pan & W.B.Xu).该种在叶型上与烟叶唇柱苣苔(C. heterotricha Merr.)较相近,但不同在于根状茎节间长2~8 mm,叶片和叶柄两面密被腺毛,侧脉3~4条,整个花序被开展的腺毛,花萼裂片披针形,花冠裂片长圆形,花丝在中部扭曲,密被紫色腺毛.  相似文献   
892.
研究不同保藏介质、温度和时间的综合因素对B-298菌株活性的影响。为生产和研究提供能保持该菌株抑菌活性的适宜保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介质、温度、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菌株细胞存活率和代谢产物拮抗效应的影响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细胞存活率和拮抗效应与保藏时间呈反比;菌株保藏680 d,应用甘油超低温保藏法,菌株细胞存活率和抑菌活性最高,而采用斜面常温保藏,细胞存活率和抑菌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893.
目的:将带信号肽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原代成人角质形成细胞, 证实细胞活性及hEGF的有效表达, 为后期的皮肤修复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先酶切验证pcDNA3.1-hEGF, 后消化成人皮肤组织, 以Defined Keratinocyte-SFM(DKSFM)传代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并鉴定, 脂质体转染质粒pcDNA3.1-hEGF入细胞, 转基因细胞培养48 h后作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 上清分别进行放射免疫测定和MTT测定.结果:质粒pcDNA3.1-hEGF上的hEGF序列经测序证实,双酶切后获得约230 bp和5.4 kb条带;成人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可快速稳定增殖, 转hEGF基因细胞经RT-PCR扩增出一条约230 bp的特异性条带, Western-blot检测到hEGF表达明显升高;放射免疫法和MTT实验证实转基因细胞有稳定的hEGF蛋白分泌.结论:质粒pcDNA3.1-hEGF在脂质体介导下成功转染成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转基因细胞能分泌有生物活性的EGF;体外培养的成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可见少量EGF分泌.  相似文献   
894.
吕敏  周媛媛  马向华  沈捷 《生物磁学》2009,(16):3075-3077,3080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白细胞介素-6(IL-6)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1)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大鼠VSMCs细胞模型,形态学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的方法进行细胞鉴定;(2)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IL-6对VSMCs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大黄酸作用12小时对IL-6效应的干预作用。结果:IL-6能显著促进VSMCs增殖,促增殖效应在48h末达峰值且IL-6浓度在0~50.0ng/ml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黄酸可抑制IL-6诱导的VSMCs的增殖效应(P〈0.01)。结论:IL-6可刺激VSMCs增殖,而大黄酸能够抑制IL-6的促增殖作用,有望用于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依赖的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95.
纵向岭谷区公路沿线土壤表层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以纵向岭谷区内云南省境内的丽江~景洪公路沿线作为案例研究区,根据路段所处的地理位置、公路等级、修建的时段,将其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通过公路沿线94个样点的土壤表层重金属全量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沿公路的纵向、横向和垂向分异特征性。在纵向上,Cu,Zn,Pb,Cr,Cd,As,Mg和Mn等8种重金属全量存在北段高于中段和南段的特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公路建设对铅、镉、锌的纵向差异存在一定影响。横向空间分异性显示,虽然在不同的土壤种类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含量值差异很大,但公路沿线重金属与公路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公路对横向的空间分异性存在决定性影响,影响带宽度约为50m垂向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土壤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异性不如横向分异明显,仅显示在近公路处有重金属富集现象;而在公路施工区,受人工护坡等工程的局部影响,垂向分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96.
澜沧江(云南段)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合分析澜沧江地理地貌、水文气象以及人类活动等现状特征,将澜沧江河道分为三区五段九大支流,并根据需水特征选取了上游旧州、中下游戛旧、下游允景洪3区作为研究区。在多年逐月实测径流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生态现状的时空分析比较、数据资料的集中趋势以及离散程度分析等方法设定了河道生态需水等级系数;在通过对澜沧江径流量集中与离散程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频度法进行生态径流量的计算;综合河道生态需水等级系数与生态径流量进行澜沧江河道生态需水的计算,并对澜沧江汛期与非汛期河道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澜沧江河道最小、适宜以及理想河道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61·77×108m3、278·22×108m3、358·82×104m3,占澜沧江多年实测平均径流量(567·76×108m3)的28·49%、49·00%、63·20%,占澜沧江多年径流量(765×108m3)的21·15%、36·37%、46·90%。  相似文献   
897.
茄子根系分泌物中香草醛和肉桂酸对黄萎菌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室内培养和生物测定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香草醛和肉桂酸对黄萎菌(Verticillium dahliae)及茄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香草醛和肉桂酸对茄子黄萎菌的化感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所有浓度的肉桂酸都抑制了黄萎菌孢子萌发,当浓度为0.5mmol/L时抑制作用最大;香草醛在浓度为0.1mmol/L时抑制孢子萌发,其余浓度则表现出促进作用.对香草醛和肉桂酸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当浓度为0.1mmol/L时,肉桂酸促进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余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增强;香草醛在各浓度水平下都促进了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当浓度为0.5mmol/L时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898.
以粒径均一的国产高交联度快速流琼脂糖为基质,采用活化、交联等步骤合成了针对分离纯化CHOHBsAg的3C间臂的丁基琼脂糖疏水介质,通过控制丁基配基密度提高分离HBsAg的纯化倍数和回收率,获得了纯化倍数约20、HBsAg回收率约80%的介质。评估了合成介质的理化性质,流速为500cm/h时柱压力小于0.06MPa,表明介质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流动性能,介质经过酸、碱、变性剂等处理后化学性质稳定。将介质合成工艺进一步放大到2L介质/批,应用到HBsAg分离纯化的三步层析整和工艺中,结果表明,批量合成的疏水介质,HBsAg回收率与进口介质相当, HBsAg终产品纯度在95%以上,符合国家药典要求。最后考察了介质合成批次间的配基密度的可控性和单批次合成介质的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合成工艺和介质的重复性能满足产业化要求,这种成本低的介质有望替代目前工业生产广泛使用的进口疏水介质。  相似文献   
899.
碱胁迫对菊芋幼苗生长及其光合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碱胁迫(0、12.5、25.0、37.5和50.0 mm o l.L-1N a2CO3)对2种菊芋(H elianthustuberosus L.)南芋8号(H t 1)和南芋1号(H t 2)幼苗生长及其光合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菊芋耐碱的极限浓度为50.0 mm o l.L-1;碱胁迫,尤其是高浓度(37.5 mm o l.L-1)的胁迫,显著降低菊芋幼苗总鲜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 s)、蒸腾速率(T 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叶绿素总量(Ch l a Ch l b)、类胡萝卜素(C aro)含量与叶片和根POD活性,而显著提高细胞间隙CO2浓度(C i)、叶片和根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 DA)含量。此外,H t 1叶绿素a/b(Ch l a/Ch l b)在碱胁迫下没有明显变化,而H t 2却明显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非气孔限制是碱胁迫下2种菊芋幼苗Pn降低的主要原因。菊芋品种H t 1幼苗耐碱能力大于菊芋品种H t 2,这可能与H t 1碱胁迫下维持了较高的Pn、G s、T r、WUE、Ch l a/Ch l b、C aro含量、SOD和POD活性和较低的M 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00.
长白山区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周繇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3):599-605
长白山区属温带气候,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经过6年的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首次建立了以蕴藏系数、保护缓急程度等7项指标在内的定量评价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长白山区目前1 004种(含变种、变型)野生药用植物中,受到生存威胁的药用植物种类共有59科、98属、124种。其中急需保护的有22科、30属、31种,分别占受威胁药用植物的科、属、种数的37.29%,30.61%,25%,代表种类主要有草苁蓉、人参、天麻、刺参、黄檗、平贝母等;需要保护的有29科、43属、53种,分别占受威胁药用植物的科、属、种数的49.15%,43.88%,42.74%,代表种类主要有高山红景天、木通马兜铃、刺五加、党参、辽细辛、北五味子等;一般保护的有34科、38属、40种,分别占受威胁药用植物的科、属、种数的57.63%,38.78%,32.26%,代表种类主要有穿龙薯蓣、祁州漏芦、黄花乌头、羊乳、手参、大叶小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