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143篇 |
出版年
2016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中国水域江豚种群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运用PCR产物的银染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水域江豚长江豚长江种群、黄海种群和南海种群共12头个休的2个长度分别为317bp和245bp的mtDNA控制区序列,并以此分析了江豚种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中国水域江豚各种群的控制区序列所定义的单倍型互不相同,无共有的单保型。以2个mtDNA控制区片段的核苷酸序旬,以及把2个片段合并后产生的较大片段的序列,用MEGA软件中的UPGMA法构建的系统树把江豚聚类为 相似文献
83.
东北亚地区野猪种群mtDNA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测定了中国东北、华北及四川西部72个野猪(Susscrofa)个体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GenBank报道的日本野猪(S.s.leucomystax)、琉球野猪(S.s.riukiuanus)72个同源区序列,分析了东北亚地区野猪线粒体DNA的变异及系统地理格局。在东北亚地区野猪的线粒体控制区共发现42个变异位点,均为转换,共定义了34个单元型。单元型之间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东北亚地区野猪来自同一祖先。东北亚地区野猪现生种群具有显著的种群遗传结构,其中日本野猪与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野猪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而琉球野猪则与华北野猪间亲缘关系较近,与日本野猪和东北野猪间的关系相对较远。嵌套进化枝系统地理分析(Nestedcladephylogeographicalanalysis,NCPA)表明:东北亚地区野猪由同一祖先经过长距离的迁徙而形成现生各种群(或亚种);琉球野猪应起源于大陆野猪,其种群演化可能经历了片断化事件;华北野猪呈现南部种群遗传多样性高的特点,其种群内部曾经历了一次分布区由南向北的扩张 相似文献
84.
几种游蛇的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其演化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从蛇类药材和冷冻保存的新鲜蛇类肌肉标本中提取DNA,经PCR扩增出12种蛇共25个样品的Cyt b基因片段,并用银染测序的方法对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用MEGA软件重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研究的11种游蛇科蛇类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为赤链蛇和水赤链游蛇,第二组为乌梢蛇和灰鼠蛇,第三组为锦蛇属的蛇,它们与第二组较近.锦蛇属是一高度分化的属,该组至少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百花锦蛇和黑眉锦蛇;另一类包括玉斑锦蛇、棕黑锦蛇、红点锦蛇、王锦蛇和双斑锦蛇.后一类还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玉斑锦蛇和棕黑锦蛇为第一亚组,红点锦蛇单独为第二亚组,王锦蛇和双斑锦蛇为第三亚组.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多年保存的陈旧药材标本可以用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系统演化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
86.
从线粒体16S rDNA序列探讨绒螯蟹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测定了绒螯蟹类各物种的线粒体16SrDNA部分片段的序列,构建了NJ树、ML树和MP树。序列歧异数据比较和各系统发生树都支持新绒螯蟹属(Neoeriocheir)为一个独立的属。在3种系统发生树中,直额绒螯蟹(Eriocheir recta)都是绒螯蟹属(Eriocheir)所有其它成员的姐妹群,并且广东珠江1只直额绒螯蟹标本的16SrDNA部分序列与台湾产台湾绒螯蟹(Eriocheir formasa)的相应序列相同。这些结果不支持平绒螯蟹属(Platyeriocheir)是一个有效的属,并表明E.formosa是E.recta的同物异名。绒螯蟹属(Eriocheir)所有其它成员聚为一个单系的分支,支持中华绒螯蟹、合浦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属于同一个物种Eriocheir japonica。16SrDNA部分序列的比对表明,产于台湾的日本绒螯蟹的此段序列与合浦绒螯蟹的相同,产于崇明岛的和产于美国旧金山海湾的中华绒螯蟹的此段序列与中华绒螯蟹单元型B的序列相同。 相似文献
87.
国产“水山姜”的分类学研究—来自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直接测序法对国产黑果山姜Alpinia nigra(Gaertn.)Burtt以及“水山姜Alpinia aquatica (Koen.)Rose”。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两者序列完全一致;ITS1长度为178bp,ITS2长度为232bp,5.8S编码区长度为164bp,GC含量为56.9%,形态学特征结合DNA分子证据,认为《中国植物志》记载的水山姜实为黑果山姜。 相似文献
88.
分子进化研究中系统发生树的重建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在现代分子进化研究中,根据现有生物基因或物种多样性来重建生物的进化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可靠的系统发生的推断,将揭示出有关生物进化过程的顺序,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进化的历史和进化机制。本文简要介绍了系统发生树推断的几个重要问题:建树方法、数据转换、树的可靠性及目前使用较多的几种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89.
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探讨矮岩羊物种地位的有效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采自四川省的岩羊和矮岩羊共18个头骨或皮张标本,分析了线粒体Cyt6基因1140bp的全序列(其中一个样品只测到802bp的基因片段)。用NJ、MP、ML等系统发育分析法分别重建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完全一致,均不支持矮岩羊是单系群。结果提示:所研究的全部样品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即岩羊P.nayaur,不支持矮岩羊的物种地位。根据基于17个样品Cyt6基因全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和遗传变异以及地理分布,这些岩羊样品聚为5支,根据地理区划和本文分析结果,四川的岩羊可分为摩天岭、川西、川西北、川西南和川北5个种群。基于17个样品Cyt6基因1137bp的编码区,共定义了岩羊的16种单元型,在5个种群间未发现共享的单元型。 相似文献
90.
北部湾儒艮现状的调查兼记印度洋白海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北部湾中国水域儒艮的现状 ,于 2 0 0 0年 9月 15日至 11月 17日在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的沿岸海域进行了 36次舟船考察。调查结果表明 ,在北部湾的部分海域仍有儒艮存在 ,但数量比 2 0世纪 80年代已显著减少。建议把海南省西海岸近海的儒艮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作为最优先的海兽保护项目。另外在 11月 3日和 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大风江口 (2 1°36′N ,10 8°5 4′E)的舟船考察中 ,还分别观察到约 7头和 4头印度洋白海豚的小群 ,它们属于在中国海域已知的唯一印度洋白海豚种群 ,建议广西合浦国家级儒艮自然保护区把印度洋白海豚也作为其重点保护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